一种可组成活动屋顶的屋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31173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6 19:41
一种可组成活动屋顶的屋面板,包括中间板,所述中间板的两侧边缘分别向上和向下卷曲形成对称的上卷套和下卷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方便连接、制成的活动屋顶折叠自欲。(*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屋面板,尤其涉及到一种可组成活动屋顶的屋面板
技术介绍
屋面板,是指直接承受屋面荷载的板,一般为整体平板型或者折弯型。所谓平板型就是一块屋面板呈现方形体形状,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但是功能单一。折弯型在平板的基础上将屋面板部分位置有规律的折弯,外型美观,防水效果更好。但是,现有的屋面板不易连接在一起,而且一般的屋面板制成活动屋顶后有较为明显的缺陷,即在活动屋顶敞开时,整个活动屋顶无法折叠,使得敞开的活动屋顶外延面积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屋面板存在的功能单一、不易连接等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可组成活动屋顶的屋面板。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可组成活动屋顶的屋面板,包括中间板,所述中间板的两侧边缘分别向上和向下卷曲形成对称的上卷套和下卷套。所述中间板上设置有垂直于上卷套的凸起条。所述凸起条至少有两个。所述上卷套是由中间板一侧边缘向上卷曲一圈半以上形成的,下卷套是由中间板另一侧边缘向下卷曲一圈半以上形成的。所述中间板的材料为铁或者玻璃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由于采用了采用了数块屋面板连接构成屋顶,而屋面板上有上卷套和下卷套,安装更方便,使得采用本设计中屋面板制成的活动屋顶敞开时可以折叠,外延面积更小,适用范围广。2、由于屋面板的中间板上设置有垂直于上卷套的凸起条,一是增加了屋面板自身的承载力,二是使得落到屋面板上的雨水经由每两个凸起条中间的凹槽流出,屋顶的排水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剖视图。图中中间板I,上卷套2,下卷套3,凸起条4。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一种可组成活动屋顶的屋面板,包括中间板1,所述中间板I的两侧边缘分别向上和向下卷曲形成对称的上卷套2和下卷套3。所述中间板I上设置有垂直于上卷套2的凸起条4。所述凸起条4至少有两个。所述上卷套2是由中间板I 一侧边缘向上卷曲一圈半以上形成的,下卷套3是由中间板I另一侧边缘向下卷曲一圈半以上形成的。 所述中间板I的材料为铁或者玻璃钢。由于屋面板上有上卷套2和下卷套3,安装时可以将相邻的两块屋面板上的上卷套2、下卷套3套接在一起,使得安装简单、更方便,上卷套2、下卷套3即可作连套作用,也·可代替檩条作用。而且采用本设计屋面板I制成的活动屋顶敞开时可以折叠,外延面积更小,适用范围广。由于屋面板的中间板I上设置有垂直于上卷套2的凸起条4,一是增强了屋面板自身的承载力,二是使得落到屋面板上的雨水经由每两个凸起条4中间的凹槽流出,屋顶排水效果更好。本技术结构简单、方便连接、制成的活动屋顶折叠自欲。权利要求1.一种可组成活动屋顶的屋面板,包括中间板(I),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I)的两侧边缘分别向上和向下卷曲形成对称的上卷套(2 )和下卷套(3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可组成活动屋顶的屋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I)上设置有垂直于上卷套(2)的凸起条(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组成活动屋顶的屋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条(4)至少有两个。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可组成活动屋顶的屋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卷套(2)是由中间板(I) 一侧边缘向上卷曲一圈半以上形成的,下卷套(3)是由中间板(I)另一侧边缘向下卷曲一圈半以上形成的。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可组成活动屋顶的屋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I)的材料为铁或者玻璃钢。专利摘要一种可组成活动屋顶的屋面板,包括中间板,所述中间板的两侧边缘分别向上和向下卷曲形成对称的上卷套和下卷套。本技术结构简单、方便连接、制成的活动屋顶折叠自欲。文档编号E04D3/32GK202787684SQ20122040125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4日专利技术者何宗虎 申请人:随州市珠峰钢构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组成活动屋顶的屋面板,包括中间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1)的两侧边缘分别向上和向下卷曲形成对称的上卷套(2)和下卷套(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宗虎
申请(专利权)人:随州市珠峰钢构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