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灌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29071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6 16: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体灌装装置,该液体灌装装置采用多个灌装嘴同时灌装的直线式灌装方法进行灌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有多个感应装置,通过升降机构、前后挡瓶机构和灌装瓶定位装置的相互配合,利用控制系统通过多个气缸对各机构的工作进程进行控制,从而提高了多个灌装嘴同时灌装过程中定位的精确性和稳定性,采用定量阀门控制各个灌装嘴的流量,利用控制系统控制灌装的时间来控制灌装量,确保各个灌装嘴对灌装瓶的灌装量不超出误差范围。(*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灌装机械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液体灌装装置。技术背景 在对液体进行灌装时,为了提高灌装效率,可以采用多个灌装嘴同时灌装的直线式灌装方法,通过适量的增加灌装嘴来提高灌装速度,然而,由于灌装嘴数目多,就造成了定位的不易,特别是类似于花露水灌装瓶等瓶口直径较小的容器瓶,在保证定位的同时,还要保证多个灌装嘴对灌装瓶的灌装量在误差范围内;如何提高在采用多个灌装嘴同时灌装过程中定位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减小灌装量的误差和克服各个灌装嘴对灌装瓶的灌装量出现太大的差距是我们所追求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液体灌装装置,通过简单的操作方法实现在采用多个灌装嘴同时灌装过程中,实现对定位精确性和稳定性的提高和减小灌装量的误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体灌装装置,包含储液箱、机架、水平设置在机架上的输送带、安装在机架上的升降机构和控制系统,所述储液箱设置在机架的顶端,升降机构上设有若干灌装嘴,储液箱下方设有与灌装嘴数目相等的出液口,出液口与对应的灌装嘴采用相应进液管连接,进液管道上设有相应的定量阀门;灌装嘴按相同数目分为前灌装和后灌装两组,在两组灌装嘴的下方分别设有对应的前挡瓶机构和后挡瓶机构,在第一组灌装嘴的前方设有前灌装瓶感应器,在第二组灌装嘴的后方设有后灌装瓶感应器;在升降机构的下方设有灌装瓶定位装置;控制系统通过抽液动力泵和多个气缸对各机构的工作进程进行控制。所述升降机构是由升降横杆和升降气缸组成,升降气缸固接在机架上方,升降气缸连接在升降横杆的中间,升降横杆上设有若干个导套,导套与机架上相应的导柱配合套接。所述灌装瓶定位装置是由定位横杆和定位气缸组成,定位横杆两侧设有定位气缸,定位横杆上设有V形定位块组成,V形定位块的数目与灌装嘴一致,V形定位块设置在相应的灌装醉的正下方。所述储液箱内部的上方设有高液位感应器,下方设有低液位感应器;所述储液箱上方设有抽液管,抽液管连接到液体源,抽液管上设有抽液动力泵。所述的如挡瓶机构和后挡瓶机构的动力由相应的如挡瓶气缸和后挡瓶气缸提供,在前挡瓶气缸和后挡瓶气缸的活塞杆上接有用于挡瓶的锥形橡胶柱。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结构简单,易于操作,通过升降机构、前后挡瓶机构和灌装瓶定位装置的相互配合,以及利用控制系统通过多个气缸对各机构的工作进程进行控制,从而提高了多个灌装嘴同时灌装过程中定位的精确性和稳定性;采用定量阀门控制各个灌装嘴,让通过各个灌装嘴的流量相一致,利用控制系统控制灌装的时间来控制灌装量,确保各个灌装嘴对灌装瓶的灌装量的在误差范围内和克服了各个灌装嘴灌装量出现太大的差距的情况。附图说明图I为本实用新 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案参考图1,图2,一种液体灌装装置,包含储液箱I、机架2、水平设置在机架2上的输送带3、安装在机架2上的升降机构4和控制系统5 (本实施例采用PLC可编程控制器),所述储液箱I设置在机架2的顶端,储液箱I内部的上方设有高液位感应器1-1,下方设有低液位感应器1-2,其上方设有抽液管1-3,抽液管1-3连接到液体源,抽液管1-3设有抽液用的动力泵1-4 ;当储液箱I内部的液体位置低至低液位感应器时1-2,抽液动力泵1-4启动进行抽液,当液体达到高液位感应器1-1的高度时,抽液动力泵1-4停止工作。所述升降机构4是由升降横杆4-1和升降气缸4-2组成,升降气缸4_2固接在机架2的上方,升降气缸4-2的连接在升降横杆4-1的中间,升降横杆4-1上设有若干个导套4-3,导套4-3与机架2上相应的导柱2-1配合套接,升降横杆4-1上设有8个用于灌装的灌装嘴6,储液箱I的下方设有与灌装嘴6数目相等的8个出液口,出液口与对应的灌装嘴6采用相应进液管7进行连接,进液管道7上都设置有相应的定量阀门7-1,通过设置各个定量阀门,使所以进液管的流量一致;灌装嘴6按相同数目分为前灌装和后灌装两组,每组4个灌装嘴,同一组中的4个灌装嘴之间以间隔一个灌装瓶的宽度设置在升降横杆4-1上,前灌装和后灌装两组灌装嘴之间间隔2个灌装瓶的宽度。在两组灌装嘴的下方分别设有对应的前挡瓶机构8和后挡瓶机构9,所述的前挡瓶机构8和后挡瓶机构9的动力由相应的前挡瓶气缸8-1和后挡瓶气缸(未标示)提供,在前挡瓶气缸和后挡瓶气缸的活塞杆上接有用于挡瓶的锥形橡胶柱,前挡瓶机构的锥形橡胶柱伸出挡住灌装瓶时,前组的四个灌装嘴的位置对应第2、4、6、8个灌装瓶;后挡瓶的锥形橡胶柱伸出挡住灌装瓶时,后组的四个灌装嘴的位置对应第1、3、5、7个灌装瓶。在第一组灌装嘴的前方设有用于灌装瓶计数的前灌装瓶感应器10,在第二组灌装嘴的后方设有用于灌装瓶计数的后灌装瓶感应器11 ;在升降机构4的下方设有灌装瓶定位装置12,所述灌装瓶定位装置是由定位横杆12-1和定位气缸12-2组成,定位横杆12-1的两侧设有相应的两个定位气缸12-2,定位横杆12-1上设有V形定位块12-3,V形定位块12-3的数目与灌装嘴一致,V形定位块12-3设置在相应的灌装嘴的正下方。控制系统5通过抽液动力泵和多个气缸对各机构的工作进程进行控制。本技术的工作流程如下在液体灌装装置未启动前,设置定量阀门,使各个进液管的流量一致,然后对控制系统5 (PLC可编程控制器)输入程序;使前挡瓶机构和后挡瓶机构的锥形橡胶柱为伸出状态。以靠近后挡瓶机构9的锥形橡胶柱起往左按紧密相邻的方式排好8个灌装瓶,以靠近前挡瓶机构8的锥形橡胶柱起往左以紧密相邻的方式排好16-18个灌装瓶,然后通过控制系统5启动液体灌装装置,拿空瓶在前灌装瓶感应器10感应8次后,信号传送到控制系统5,定位气缸12-2带动定位横杆12-1往灌装瓶靠近,V形定位块12-3定位住各个灌装嘴正下方的灌装瓶后,升降气缸4-2带动升降横杆4-1下降,灌装嘴伸入相应的灌装瓶,前组灌装嘴对第2、4、6、8个灌装瓶进行灌装,后组灌装嘴对第I、3、5、7个灌装瓶进行灌装,通过控制系统5已提前设定好灌装时间;灌装完成后,升降气缸4-2带动升降横杆4-1复位,定位气缸12-2带动定位横杆12-1复位;后挡瓶气缸带动锥形橡胶柱缩回,在后组灌装的8个灌装瓶随输送带3运动到下一个工位,当后灌装瓶感应器11感应 8次后,信号传送到控制系统5,控制系统5控制后挡瓶气缸9-1带动锥形橡胶柱伸出,前挡瓶气缸8-1带动锥形橡胶柱缩回,前面的灌装瓶往下运送,同时手动将空的灌装瓶补充到输送带3的前端使其一直保持紧密相邻的状态下送。当前灌装瓶感应器10感应8次后,前挡瓶气缸8-1带动锥形橡胶柱伸出,挡住灌装瓶,离开前组灌装工位的8个灌装瓶的第2、4、6、8个灌装瓶已灌装完成,在输送带3的作用下运动到后灌装工位,被后挡瓶气缸9-1伸出的锥形橡胶柱挡住,同时定位气缸12-2带动定位横杆12-1往灌装瓶靠近,V形定位块12-3定位住灌装嘴正下方的灌装瓶后,升降气缸4-2带动升降横杆4-1下降,各个灌装嘴伸入相信灌装瓶,前组灌装嘴对第2、4、6、8个灌装瓶进行灌装,后组灌装嘴对第1、3、5、7个灌装瓶进行灌装。通过不断重复上述的动作不断进行灌装工作;实现一组8个灌装瓶,第2、4、6、8个灌装瓶由前组灌装嘴进行灌装,第1、3、5、7个灌装瓶由后组灌装嘴进行灌装灌装,一次灌装动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体灌装装置,包含储液箱、机架、水平设置在机架上的输送带、安装在机架上的升降机构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储液箱设置在机架的顶端,升降机构上设有若干灌装嘴,储液箱下方设有与灌装嘴数目相等的出液口,出液口与对应的灌装嘴采用相应进液管连接,进液管道上设有相应的定量阀门;灌装嘴按相同数目分为前灌装和后灌装两组,在两组灌装嘴的下方分别设有对应的前挡瓶机构和后挡瓶机构,在第一组灌装嘴的前方设有前灌装瓶感应器,在第二组灌装嘴的后方设有后灌装瓶感应器;在升降机构的下方设有灌装瓶定位装置;控制系统通过抽液动力泵和多个气缸对各机构的工作进程进行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婉玲许秀荣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梦娇兰日用化学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