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低温强紫外线环境模拟实验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21745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5 1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压低温强紫外线环境模拟实验舱,包括过渡舱、低压低温干燥强紫外线舱,低压低温强紫外线舱处连通有真空系统、制冷系统,并在其内装设有太阳紫外线模拟系统。制冷系统包括制蒸发器、冷凝器、制冷机组、水泵、冷却塔。真空系统包括两组真空装置,一组真空装置与气水热交换器、气气热交换器连通,并与低压低温强紫外线舱连通;另一组真空装置与过渡舱连通。低压低温强紫外线舱顶部固定有太阳紫外线模拟器,太阳紫外线传感器与太阳紫外线控制系统共同构成太阳紫外线模拟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模拟西北高原地区特殊的低压低温干燥强紫外线环境,满足西北地区科学研究、军事卫勤保障、体育训练等需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复合环境模拟实验舱,尤其涉及一种以模拟西北地区高原沙漠特殊环境的低压低温强紫外线环境模拟实验舱。二、
技术介绍
西北地区有着特殊的地理结构,并且西北高原地区地处内陆,空气干燥,使得西北高原地区气候环境整体呈现低气压、昼夜温差大、气候极度干燥、紫外线辐射强度大的特点。西北高原地区有着位于西藏、青海、新疆南部的有着“世界屋脊”之称的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现有的人工环境模拟舱一般只具备低温、低压模拟功能,无法准确模拟出西北地区特殊高原环境的高海拔、昼夜温差大和强紫外线环境特点,无法满足科学研究、军事卫勤保障、体育训练等需求。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模拟西北高原地区特殊低压、 低温、强紫外线环境,满足西北地区科学研究、军事卫勤保障、体育训练等需求的低压低温强紫外线 环境模拟实验舱。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低压低温强紫外线环境模拟实验舱包括过渡舱、低压低温强紫外线舱,两者共同构成舱体,舱体内连通新风系统。低压低温强紫外线舱处连通有真空系统、制冷系统,并在其内装设有太阳紫外线模拟系统。制冷系统包括制蒸发器、冷凝器、制冷机组、水泵、冷却塔。蒸发器布设在低压低温强紫外线舱内,其与设置在低压低温强紫外线舱外的冷凝器连接,冷凝器后接制冷机组,制冷机组后接水泵,水泵与循环水池连通。真空系统包括两组真空装置,每组真空装置包括真空泵、缓冲罐、消声器。一组真空装置与气水热交换器、气气热交换器连通,并与低压低温强紫外线舱连通;另一组真空装置与过渡舱连通。低压低温强紫外线舱顶部固定有太阳紫外线模拟器,其由太阳紫外线传感器和太阳紫外线发出装置组成,太阳紫外线传感器与太阳紫外线控制系统共同构成太阳紫外线模拟系统。由于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就使得本技术的低压低温强紫外线环境模拟实验舱能够模拟西北高原地区特殊的低压低温强紫外线环境,满足西北地区科学研究、军事卫勤保障、体育训练等需求。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图I是低压低温强紫外线环境模拟实验舱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低压低温强紫外线环境模拟实验舱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舱顶结构示意图;图4是新风、真空、低温系统结构示意图;图5是真空系统和排污系统结构不意图;图6是循环水系统结构示意图;图7是太阳紫外线模拟系统原理示意图。图例1、舱体,2、外舱门,3、传物筒,4、观察窗,5、温度湿度感应器,6、保温墙,7、 保温盖,8、通风孔,9、低压低温强紫外线舱,10、内舱门,11、扩音器,12、过渡舱,13、卫生间, 14、显示器,15、紫外线模拟器,16、日光灯,17、蒸发器,18、摄像头,19、新风机,20、过滤器, 21、空气除湿机,22、新风管道,23、冷凝器,24、制冷机组,25、冷气管道,26、水泵,27、循环水池,28、冷却塔,29、水管,30、真空管道,31、真空泵,32、缓冲罐,33、消声器,34、气水热交换器,35、气气热交换器,36、排污罐,37、消防泵,38、太阳紫外线控系统。五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7所示,低压低温强紫外线环境模拟实验舱包括过渡舱12、低压低温强紫外线舱9,两者共同构成舱体1,舱体I内连通新风系统。低压低温强紫外线舱9处连通的真空系统、制冷系统,并在其内装设太阳紫外线模拟系统。舱体I结构采用现有技术结构,其由外到内由外壳、保温防湿层、装饰构架层组成。舱体I内通过保温墙6将其内分隔为两个独立的空腔,即为低压低温强紫外线舱9和过渡舱12,在保温墙6上开有通道,通道口处装设内舱门10,内舱门10与保温墙6密封连接。在低压低温强紫外线舱9和过渡舱12内均装设有扩音器11、日光灯16,以及温度湿度感应器5,温度湿度感应器5可装设在保温墙6上,也可装设在低压低温强紫外线舱9和过渡舱12的其他内壁处。在低压低温强紫外线舱9的舱体上开设有进出口,进出口内装设外舱门2,两者密封连接。在舱体I上还开设有观察窗4和传物筒3,其均与舱体I密封连接。在传物筒3内外端口处均装设有保温盖7。如图4所示,新风系统包括新风机19、过滤器20、空气除湿机21、及连接至舱体I内通风孔8的新风管道22。新风机19和过滤器20构成新风过滤装置,其后连通的新风管道22分为两路,一路后接空气除湿机21、孔板流量计、电动调节阀、气气热交换器35、消声器与低压低温强紫外线舱9内的通风孔8连通;另一路后接孔板流量计、电动调节阀、消声器与过渡舱12内的通风孔8连通。新风过滤装置用以向舱体I内送入经过过滤的空气,保障送入新风中杂质降至最低,维护舱体I内洁净环境。孔板流量计用以测量送风量的大小,并将信号反馈给总控制系统。电动调节阀用以接收总控制系统的信号,调节送风量的大小。消声器采用阻抗复合型消声器,用以消除新风管道22上的阀件、弯头等产生的脉动气流噪声。空气除湿机21用以将送入空气除湿、降温,使新风温度降至露点后再送入舱体1,降低制冷机组及舱体I内蒸发器负荷。同时降低送入舱体I内新风湿度,实现干燥目的。气气热交换器35利用低压低温强紫外线舱9抽气端出来的低温空气与新风进行冷热交换,进一步降低新风温度。如图4、6所不,制冷系统包括制蒸发器17、冷 规器23、制冷机组24、水栗26、冷却塔28。蒸发器17布设在低压低温强紫外线舱9内,其与设置在低压低温强紫外线舱9外的冷凝器23连接,冷凝器23后接制冷机组24,制冷机组24后接水泵26,水泵26与循环水池27连通。在制冷机组24与冷却塔28间连接气水热交换器34,冷却塔28也与循环水池27连通。气水热交换器34按照管壳式换热器原理设计,其为公知技术,在此不做详细描述。其是利用制冷机组24出来的热水,与低压低温强紫外线舱9内出来的冷空气进行冷热交换,提高真空泵31抽气温度,同时降低制冷机组24出流温度,减轻冷却塔28的热负荷。如图6所示,循环水系统是将真空系统和冷却系统共用同一循环水池27,真空系统内的真空泵31的进水口与水泵连通,出水口与循环水池27连通。如图4、5所示,真空系统包括两组真空装置,每组真空装置包括真空泵31、缓冲罐 32、消声器33。一组真空装置与气水热交换器34、气气热交换器35连通,并与低压低温强紫外线舱9连通;另一组真空装置与过渡舱12连通。在真空泵31的抽气端顺次连接可屈挠接头和真空止回阀,真空止回阀后接缓冲罐32、消声器33。各组真空 装置的真空电磁阀和缓冲罐32间的管线互相连通,连通处装设真空电磁阀。真空泵31可采用2BV系列水环式真空泵,或者螺杆式真空泵。水环式真空泵其具有稳定、长时间连续工作的特点,但不利于今后提高试验高度。螺杆式真空泵的极限真空度高;冷却方式为干式,无需冷却水,节能;无油润滑,空气通过泵腔后不会被污染,确保排气符合环保要求;真空度可调;噪声低。消声器33采用阻抗复合型消声器,用以消除真空管道30上的阀件、弯头等产生的脉动气流噪声。缓冲罐32采用钢制结构,其为空腔罐体,用以减弱管道内的周期性脉动气流,稳定管道中的压力,使真空系统工作压力稳定在允许范围内,消除系统内真空度的彼此干扰。 同时,缓冲罐32能滤除空气中部分杂质,起到保护真空泵31的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压低温强紫外线环境模拟实验舱,包括过渡舱、低压低温强紫外线舱,两者共同构成舱体,舱体内连通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低压低温强紫外线舱处连通有真空系统、制冷系统,并在其内装设有太阳紫外线模拟系统,制冷系统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制冷机组、水泵、冷却塔,蒸发器布设在低压低温强紫外线舱内,其与设置在低压低温强紫外线舱外的冷凝器连接,冷凝器后接制冷机组,制冷机组后接水泵,水泵与循环水池连通,真空系统包括两组真空装置,每组真空装置包括真空泵、缓冲罐、消声器,一组真空装置与气水热交换器、气气热交换器连通,并与低压低温强紫外线舱连通;另一组真空装置与过渡舱连通,低压低温强紫外线舱顶部固定有太阳紫外线模拟器,其由太阳紫外线传感器和太阳紫外线发出装置组成,太阳紫外线传感器与太阳紫外线控制系统共同构成太阳紫外线模拟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压低温强紫外线环境模拟实验舱,包括过渡舱、低压低温强紫外线舱,两者共同构成舱体,舱体内连通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低压低温强紫外线舱处连通有真空系统、制冷系统,并在其内装设有太阳紫外线模拟系统,制冷系统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制冷机组、水泵、冷却塔,蒸发器布设在低压低温强紫外线舱内,其与设置在低压低温强紫外线舱外的冷凝器连接,冷凝器后接制冷机组,制冷机组后接水泵,水泵与循环水池连通,真空系统包括两组真空装置,每组真空装置包括真空泵、缓冲罐、消声器,一组真空装置与气水热交换器、气气热交换器连通,并与低压低温强紫外线舱连通;另一组真空装置与过渡舱连通,低压低温强紫外线舱顶部固定有太阳紫外线模拟器,其由太阳紫外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永华张琼曹金军雷权王忠明张东辉是文辉杨自更文湘阳龙建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