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人脸视频传输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15098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4 2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脸视频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S1采集视频,通过对所述视频进行训练,得到人脸模型;S2将所述人脸模型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共享;S3利用人脸模型对所述视频进行人脸定位和参数拟合,得到模型参数;S4根据传输速率限制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使得模型参数传输时满足传输速率的限制要求,将优化后的模型参数发送给接收端;S5接收端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模型参数后,对发送端发送的模型参数进行还原;S6接收端利用还原的模型参数和共享的人脸模型进行人脸图像重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人脸视频传输方法,大大降低传输需要的数据量,在适应传输通道特性的同时最小化参数误差,避免了每帧传输参数造成的冗余,提高了数据传输的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视频传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自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从数字电视广播到无线多媒体通信等技术已在世界各国陆续得到普遍应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多媒体通信摆脱了电视的局限Skype、G00gleTalk等视频聊天软件的出现让人们可以通过电脑进行视频通话、远程会议等多媒体通信。而今,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上,例如Face time和Tango等的应用使多媒体通信在移动网络上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期望得到方便、快捷、无所不在的多媒体通信服务。如何大幅降低视频数据量的编码方法是保证移动多媒体业务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 现有技术中采用的视频编码方法为DCT或小波变换的混合编码方法,这些方法可减少空间冗余和时间冗余的帧间预测,将视频数据视为具有某些统计特征的随机信号进行编码,而对视频的具体内容不予考虑。然而,移动视频通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人脸视频(如视频通话、会议等)具有相当明显的特征,且人们对于其主体(即人脸)有着非常丰富的先验知识。传统视频编码方法将所有信息一视同仁地编码传输,其中很多关于人脸的共性冗余信息被视为新信息重复传递,浪费了大量网络带宽资源。专利技术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脸视频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步骤:S1、采集视频,通过对视频进行训练,得到人脸模型;S2、将所述人脸模型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共享;S3、利用人脸模型对所述视频进行人脸定位和参数拟合,得到模型参数;S4、根据传输速率限制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使得模型参数传输时满足传输速率的限制要求,将优化后的模型参数发送给接收端;S5、接收端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模型参数后,对发送端发送的模型参数进行还原;S6、接收端利用还原的模型参数和共享的人脸模型进行人脸图像重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晓明李扬葛宁陆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