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径测量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11993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4 0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径测量器,包括:设置有第一测量脚的第一导向杆;设置有第二测量脚的第二导向杆;第一导向杆与第二导向杆相平行设置;用于与被测物体相抵接的定位卡板,定位卡板设置有导向槽;第一导向杆贯穿所述导向槽;第二导向杆贯穿导向槽;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的两端暴露于导向槽的两侧;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的宽度之和小于导向槽的宽度;第一导向杆与第二导向杆通过弹性件联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直径测量器,结构简单,可以实现对转轴内锥孔退刀槽的直径进行间接测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非标量测量
,特别是涉及一种直径测量器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力机车向高速、重载方向发展,而牵引电机转轴均采用内锥式传动方式。 内锥孔的锥面加工质量关系到扭矩的传递,为重要的质量控制项点。其中,由于缺乏合适的量具,转轴内锥孔底部退刀槽直径尺寸一直是检测的盲点,这是由于转轴内锥孔的轴向距离较长,而退刀槽位于内锥孔的底部,因此退刀槽的直径难以测量。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直径测量仪器,用于对转轴的底部内锥孔的直径进行测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径测量器,结构简单,可以对转轴的内锥孔的退刀槽直径进行间接测量。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直径测量器,设置有第一测量脚的第一导向杆;设置有第二测量脚的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与所述第二导向杆相平行设置;用于与被测物体相抵接的定位卡板,所述定位卡板设置有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杆贯穿所述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的宽度之和小于所述导向槽的宽度;所述第二导向杆贯穿所述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杆和所述第二导向杆的两端暴露于所述导向槽的两侧;所述第一导向杆与所述第二导向杆通过弹性件联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导向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测量脚,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测量槽;所述第二导向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测量脚,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测量槽;所述第一测量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二测量槽的开口方向相对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测量脚和所述第二测量脚的测量端均用于与被测孔的孔壁相接触;所述第一测量脚的测量端的设置方向所述第一测量槽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第二测量脚的测量端的设置方向与所述第二测量槽的开口方向相反。优选的,所述定位卡板包括设置有所述导向槽的定位块和与所述定位块固定联接的定位块压板;所述导向槽包括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导向杆的第一导向槽和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导向杆的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导向杆的宽度;所述第一导向槽与所述第二导向槽之间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定位块压板设置有与所述凸起部相配合的凹槽部,所述凹槽部的两个槽壁分别置于所述第一导向槽和所述第二导向槽,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导向杆和所述第二导向杆相接触。优选的,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导向杆的宽度。优选的,所述定位块用于与被测物体的侧壁相抵接的卡接侧表面均为带锥度的弧形表面。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还包括限位杆,所述弹簧套置于所述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向杆固定联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向杆滑动联接。优选的,所述限位杆包括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和所述第二限位杆分别设置于所述导向槽的两侧,且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弹簧。优选的,所述定位块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定位块之间形成拉拽的空间。 优选的,还包括标尺,所述标尺的两端分别于所述第一导向杆和所述第二导向杆相联接。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直径测量器包括设置有第一测量脚的第一导向杆,和与第一导向杆相平行设置且设置有第二测量脚的第二导向杆,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通过弹性件联接;用于与被测物体相抵接且设置有导向槽的定位卡板;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均贯穿与导向槽且两端暴露于导向槽的两侧,其中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的宽度之和小于导向槽的宽度,可以保证第一导向杆(或第二导向杆)能够沿着导向槽的宽度方向靠近或远离第二导向杆(或第一导向杆)的方向运动。如此设置,通过利用弹性件可以改变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间的距离,可以使第一测量脚和第二测量脚与转轴的内锥孔相接触,此时定位卡板与转轴的孔壁相抵接,通过测量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之间的距离,即可得到转轴内锥孔的直径。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直径测量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直径测量器处于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I所示直径测量器的第一导向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I所示直径测量器的第二导向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I所示直径测量器的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I所示直径测量器的定位块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I所示直径测量器的第一测量脚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I所示直径测量器的限位杆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I所示直径测量器的把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直径测量器,结构简单,可以对转轴的内锥孔的退刀槽直径进行间接测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图I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直径测量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直径测量器处于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直径测量器包括设置有第一测量脚11的第一导向杆1,与第一导向杆I相平行设置的且设置有第二测量脚21的第二导向杆2,第一导向杆I和第二导向杆2之间通过弹性件联接;用于与转轴7相抵接的定位卡板3设置有导向槽,第一导向杆I和第二导向杆2贯穿导向槽且均暴露于导向槽的两侧,第一导向杆I和第二导向杆2的宽度之和小于导向槽的宽度,可以保证第一导向杆I (或第二导向杆2)可以沿着导向槽向靠近或远离第二导向杆2 (或第一导向杆I)的方向运动,进而可以减小或增大第一导向杆I和第二导向杆2之间的距离。在图2中,第一测量脚11和第二测量脚21伸入于转轴7的内锥孔8且与内锥孔8的侧壁相接触,同时,定位卡板3与转轴7的孔壁相抵接。由于第一测量脚11和第二测量脚12的长度是已经知道的,因此通过测量第一导向杆I和第二导向杆2暴露于转轴7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即可得到内锥孔8的直径。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得到内锥孔8直径的准确值。为了避免第一测量脚11和第二测量脚21与转轴7的孔壁间发生摩擦,由于导向槽的宽度值较大,通过按压弹性件,第一导向杆I会沿着导向槽的宽度方 向靠近第二导向杆2,第二导向杆2会沿着导向槽的宽度方向靠近第一导向杆1,从而可以减小第一导向杆I和第二导向杆2间的距离,进而可以减小第一测量脚11和第二测量脚12之间的距离,避免第一测量脚11和第二测量脚21与转轴壁相接触。当第一测量脚11和第二测量脚21到达测量点时,取消按压力,第一导向杆I沿着导向槽的宽度方向向远离第二导向杆2的方向运动,或第二导向杆2沿着导向槽的宽度方向向远离第一导向杆I的方向运动,使第一测量脚11和第二测量脚21能够与测量点相接触,从而可以实现对测量点的测量。此外,为了保证第一测量脚11和第二测量脚21在对内锥孔8进行测量时的稳固性,第一测量脚11和第二测量脚21到达测量点时,定位卡板3会与转轴7的侧壁相抵接,如此可以保证在测量时,第一测量脚11和第二测量脚21与测量点间不会发生晃动而导致测量的不准确性。同时,由于定位卡板3会与转轴7相抵接,因此在进行多次测量时,可以保证测量点所在位置的一致性,从而可以减小误差。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对两个导向杆、测量脚的命名只是为了便于描述,相平行设置的两个导向杆,其中一个为第一导向杆,则设置于此导向杆的测量脚为第一测量脚,另一个设置有测量脚的导向杆为第二测量杆,测量脚为第二测量脚。还需要说明的是,导向杆的长度、测量脚的长度以及定位卡板的尺寸,均是根据具体的转轴的尺寸而设定的,以保证测量器可以对内锥孔的角度进行测量。还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径测量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第一测量脚(11)的第一导向杆(1);设置有第二测量脚(21)的第二导向杆(2);所述第一导向杆(1)与所述第二导向杆(2)相平行设置;用于与被测物体相抵接的定位卡板(3),所述定位卡板(3)设置有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杆(1)贯穿所述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杆(2)贯穿所述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杆(1)和第二导向杆(2)的宽度之和小于所述导向槽的宽度;所述第一导向杆(1)和所述第二导向杆(2)的两端暴露于所述导向槽的两侧;所述第一导向杆(1)与所述第二导向杆(2)通过弹性件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新雷李赛花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