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电缆敷设用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04039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核电站的建造。为解决人工敷设电缆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核电站电缆敷设用工具,包括支撑结构、滑动滚筒和滚筒轴,滑动滚筒套设在滚筒轴上,滚筒轴固定到支撑结构上;当对待敷设电缆进行吊装敷设时,支撑结构为框架结构,在该框架结构的侧边框上设置有开口,该开口由与侧边框上的开口两端可松脱连接的连接件封闭;滚筒轴与框架结构上相对的两个侧边框连接且位于开口的下侧;当对待敷设电缆进行平装敷设时,支撑结构为两个由平面板形成的开口向下的U型槽;滚筒轴的两端分别与这两个相对的支撑结构垂直连接,使滚筒轴架设在支撑结构上。采用这种工具进行电缆敷设,效率高,安全性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核电站的建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来敷设核电站中的电缆的工具。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进行电缆敷设时,为提高敷设效率,常采用滚轮配合牵引器或输送机等设备进行电缆敷设施工。在建造核电站时,电缆需沿核电站中的桥架敷设,且桥架相邻层间的间距狭小。而这些电缆敷设设备所使用的滚轮体积较大无法设置在桥架上,故在对核电站中的电缆进行敷设时,无法使用这种方式来敷设电缆。由于上述原因,目前,核电站电缆敷设工作多采用人工敷设。这样的敷设方法存在如下问题1、敷设效率低;2、在进行敷设时,人工输送电缆,拖动电缆在桥架上的滑动,电·缆在滑动过程中易被桥架上的毛刺损伤,影响用电质量和用电效率;3、施工人员在敷设电缆时,也易被桥架上的毛刺损伤,安全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人工敷设电缆效率低、电缆及施工人员易受到损伤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核电站电缆敷设用工具,该核电站电缆敷设用工具包括支撑结构、滑动滚筒和滚筒轴,且所述滑动滚筒套设在所述滚筒轴上,所述滚筒轴固定在所述支撑结构上;当对待敷设电缆进行吊装敷设时,所述支撑结构为框架结构,在该框架结构的侧边框上设置有开口,且该开口由与所述侧边框上的开口两端可松脱连接的连接件封闭;所述滚筒轴与所述框架结构上相对的两个侧边框连接且位于所述开口的下侧;当对待敷设电缆进行平装敷设时,所述支撑结构为两个由平面板形成的开口向下的U型槽;所述滚筒轴的两端分别与这两个相对的支撑结构垂直连接,使所述滚筒轴架设在所述支撑结构上。采用这种核电站电缆敷设用工具进行电缆敷设,可提高敷设效率,降低电缆及工作人员受到损伤的几率,提高了施工安全性。优选地,所述框架结构为矩形框架。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从所述矩形框架的内侧与该矩形框架的侧边框连接,且所述连接件的上端通过销轴与所述矩形框架的侧边框连接,所述连接件的下端通过螺栓与所述矩形框架的侧边框连接。这样,在使用时,可方便地将待敷设电缆置入或取出,还可避免支撑结构上的开口的两端的端部棱角对电缆造成损伤。优选地,在所述矩形框架上设置有防护滚筒,该防护滚筒位于所述开口上侧且与所述滑动滚筒平行。这样,可避免电缆在吊滑滚筒上拱起或跳起时被支撑结构的上侧边框损伤。优选地,在所述矩形框架的上侧边框上设置有吊装孔,以便于将该支撑结构吊起。优选地,所述U型槽由支撑卡件和平衡卡件连接形成;所述支撑卡件为由水平板和竖直板垂直连接形成角钢型结构,所述平衡卡件为矩形平面板状结构;所述平衡卡件与所述水平板垂直固定连接,且所述平衡卡件与所述竖直板平行并有一定的间距。进一步地,在所述矩形平面板的中心部位设置有用于安装紧固螺栓的紧固螺栓孔。优选地,在所述水平板上设置有与该水平板垂直且背离所述支撑结构的侧滑挡杆,且该侧滑挡杆靠近所述支撑结构的内侧。进一步地,在所述侧滑挡杆上套设有侧滑滚筒。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侧滑挡杆上设置有止挡件,且所述止挡件位于所述侧滑滚筒的上方。这样,可以避免待敷设电缆在传输过程中滑到桥架外,进而导致传输中止,提高敷设效率。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电缆吊装敷设用工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电缆平装敷设用工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电缆吊装敷设用工具如图I所示,电缆吊装敷设用工具包括支撑结构11、吊滑滚筒12和滚筒轴13。如图I所示,支撑结构11为矩形框架结构,在该矩形框架的左侧边框上设有开口,左侧边框位于该开口上侧的一端为上端,位于该开口下侧的一端为下端,且该左侧边框的上、下两个端部之间用连接件111活动连接,将开口封闭。当然,支撑结构还可以是正方形框架结构、三角形框架结构或其他形状的框架结构。优选地,连接件111的上端通过销轴与左侧边框的上端部连接,连接件111的下端通过螺栓与左侧边框的下端部连接。当然,也可以是连接件111的上端通过螺栓与左侧边框的上端连接,连接件111的下端通过销轴与左侧边框的下端连接。这样,在进行核电站电缆吊装敷设时,先将连接件111上的螺栓拆下来,将左侧边框上的开口打开,接着将待敷设电缆从开口处放入支撑结构11内,以进行吊装敷设。进一步地,连接件111从左侧边框的内侧与左侧边框的上、下两个端部连接。这样,在使用时,可避免支撑结构11上的开口的两端的端部棱角对电缆造成损伤。进一步优选地,在支撑结构11的上侧边框上设置有吊装孔,以便于将支撑结构11吊起。当然,吊装孔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更多个,优选地,当吊装孔的数量为一个时,吊装孔位于上侧边框的中心部位;当吊装孔的数量大于一个时,吊装孔在上侧边框上呈左、右对称分布,以确保支撑结构11在被吊起后保持平稳。如图I所示,在支撑结构11上设置有吊滑滚筒12,吊滑滚筒12套设在位于支撑结构11上的开口下侧的滚筒轴13上,且吊滑滚筒12可在滚筒轴13上绕该滚筒轴13转动。优选地,吊滑滚筒12的两个端部呈喇叭状。这样,在进行吊装电缆输送时,可避免电缆从吊滑滚筒12的端部滑出,进而避免电缆因与支撑结构11摩擦而受到损伤。优选地,滚筒轴13的两个自由端上设置有外螺纹,并用螺母将滚筒轴13固定在支撑结构11上。当然,滚筒轴的两个自由端也可以通过轴承与支撑结构连接,这样,就可以直接使用可转动的滚筒轴来输送待敷设电缆。进一步优选地,在吊滑滚筒12的上方设置有防护滚筒14,且该防护滚筒14与吊滑滚筒12平行。优选地,防护滚筒14的结构与吊滑滚筒12的结构相同。进一步地,防护滚筒14位于支撑结构11上的开口的上侧,这样,在进行电缆输送时,电缆因受力在支撑结构11内拱起或跳起的部分被位于上侧的防护滚筒14阻挡,进而避免待敷设电缆因撞到支撑结构11的上侧边框而受到损伤。在进行核电站电缆吊装敷设时,先使待敷设电缆从支撑结构11上的开口处进入支撑结构11的内部,并置于吊滑滚筒12上,然后用连接件111将开口封闭,再将支撑结构11吊起并使其保持平稳;接着进行电缆敷设,拖动待敷设电缆在吊滑滚筒12上滑动,且吊滑滚筒12在待敷设电缆滑动的过程中绕滚筒轴13转动;待电缆敷设完成后,再将电缆从开口处取出。这样, 在进行核电站电缆敷设过程中,使用电缆吊装敷设工具可以帮助待敷设电缆跨越障碍物或引入到桥架上,电缆损伤率低,使用方便,降低了电缆敷设成本。电缆平装敷设用工具如图2所示,电缆平装敷设用工具包括两个支撑结构21和架设在这两个支撑结构21上的平滑结构22。如图2所示,支撑结构21包括支撑卡件211和平衡卡件212。其中,支撑卡件211为由水平板2111和竖直板2112垂直连接形成的角钢型结构,平衡卡件212为矩形平面板状结构。平衡卡件212与支撑卡件211上的水平板2111垂直固定连接,且平衡卡件212与支撑卡件211的竖直板2112相互平行并有一定的间距,形成开口向下的U型槽。当然,支撑结构21也可以是由钢板弯曲形成的开口向下的U型槽,还可以是由三个矩形平面板通过焊接形成的开口向下的U型槽。在使用时,该支撑结构21通过U型槽卡在铺设电缆的桥架侧栏3上,且支撑卡件211上的竖直板2112位于桥架侧栏3的内侧,平衡卡件212位于桥架侧栏3的外侧,将支撑结构21卡在桥架侧栏3上。优选地,在该矩形平面板的中心部位设置有用于安装紧固螺栓213的紧固螺孔,这样,在将支撑结构21卡在桥架侧栏3上后,可旋拧紧固螺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核电站电缆敷设用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核电站电缆敷设用工具包括支撑结构、滑动滚筒和滚筒轴,且所述滑动滚筒套设在所述滚筒轴上,所述滚筒轴固定在所述支撑结构上;当对待敷设电缆进行吊装敷设时,所述支撑结构为框架结构,在该框架结构的侧边框上设置有开口,且该开口由与所述侧边框上的开口两端可松脱连接的连接件封闭;所述滚筒轴与所述框架结构上相对的两个侧边框连接且位于所述开口的下侧;当对待敷设电缆进行平装敷设时,所述支撑结构为两个由平面板形成的开口向下的U型槽;所述滚筒轴的两端分别与这两个相对的支撑结构垂直连接,使所述滚筒轴架设在所述支撑结构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