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入式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02673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2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显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侧入式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屏,以及为所述液晶屏提供背光的侧入式背光模块,所述背光模块包括导光板及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的多颗LED光源,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之上设有用于对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附近的光线进行扩散的扩散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侧入式液晶显示装置不需在导光板上设置大面积的扩散片,通过对导光板的入光侧附近的光线进行扩散的扩散层即可消除灯影,并且由于节省了传统大面积的扩散片,使得显示区域的亮度得以提高,提高了显示区域的光学品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侧入式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伴随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高品质视觉感受的追求,液晶显示器的边框越来越窄,这使得侧入式背光模块的混光距离随之减少。同时,由于高发光效率LED的使用,使得侧入式背光模块中使用的LED的颗数越来越少。如图1,受限于 LEDll的发光角度,在混光距离极其有限的条件下,LEDll发出的光无法实现有效的混光,进而在显示器12的显示区域(AA区域)边缘出现灯影,即萤火虫现象。现有技术只能通过在导光板的上方设置扩散片来尽量消除灯影,同时在扩散片上方设置BEF (Brightness enhance film,增亮膜),但是扩散片雾度较高,往往会降低背光模块的亮度。因此,在液晶显示领域,仍然需要提出一种可改善萤火虫现象又不降低显示亮度的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入式液晶显示装置,在不降低显示亮度的同时消除萤火虫现象,改善显示质量。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侧入式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屏,以及为所述液晶屏提供背光的侧入式背光模块,所述背光模块包括导光板及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的多颗LED光源,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之上设有用于对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附近的光线进行扩散的扩散层。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扩散层为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相贴合的具有漫射功能的扩散膜片,所述扩散膜片的宽度为自所述导光板的边缘到所述液晶屏的显示区域之边界的距离。所述扩散膜片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所述扩散膜片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四周。所述扩散膜片通过光学粘合胶贴附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上。所述背光模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之上的增亮片,所述扩散层为喷涂于所述增亮片的入射面上的扩散粒子层。所述扩散粒子层布满所述增亮片的入射面,且所述扩散粒子层的雾度自所述增亮片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相对的边向中间逐渐减小。所述扩散粒子层的雾度自80 90%逐渐减小至25 40%。本技术提供的侧入式液晶显示装置在导光板的出光面上设置了对导光板的入光侧附近的光线进行扩散的扩散层,使LED光源发出的光被扩散层充分散射,进而将灯影消除;并且,该装置不需在导光板上设置大面积的扩散片,因此可保证显示区域的亮度不受影响,且有所增加,提高了显示区域的光学品质;另外,该方案不会使显示装置的结构变得复杂,便于制造且可节约成本,适合批量生产。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技术中侧入式液晶显示装置的萤火虫现象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侧入式液晶显示装置的剖视图(一);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侧入式液晶显示装置的剖视图(二);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采用第一种扩散层的侧入式液晶显示装置的局部透视图; 图5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采用第二种扩散层的侧入式液晶显示装置的局部透视图;图6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侧入式液晶显示装置的剖视图(一);图7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侧入式液晶显示装置的剖视图(二);图8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侧入式液晶显示装置中扩散粒子层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侧入式液晶显示装置中增亮膜与扩散粒子层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提供的侧入式液晶显示装置主要包括一用于向用户输出图像的液晶屏,还包括为该液晶屏提供背光的侧入式背光模块,该背光模块包括一导光板,在导光板的入光侧设有多颗LED光源。为了消除传统侧入射背光模块的LED光源发出的光在液晶屏的边缘处形成的灯影,本技术在导光板的出光面之上设置了可以对导光板的入光侧附近的光线进行扩散的扩散层,以消除灯影并保证液晶屏的中央显示区域的亮度不被影响。以下通过两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图2、3分别示出了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侧入式液晶显示装置的剖视图(一)和(二),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该侧入式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屏101及侧入式背光模块,该背光模块包括导光板102及LED光源103,上述部件内置于由背板104、前框105和中框106组成的壳体内。如图2,各部件可以按照如下装配方式组装LED光源103设置在背板104的侧面,且LED光源103与背板104之间安装一散热条107,用于将LED光源103产生的热量快速导出。导光板102的入光侧面对LED光源103,为了提高光能利用率,可以在导光板102的背面设置反射片108,该反射片108可以由散热条107支撑,而该散热条107则可直接与背板104贴合。在导光板102的出光方向上,可以设有其他光学膜片109。其中,光学膜片109可以由中框106通过相应弹性件110压紧固定于导光板102的上方,而液晶屏101则可以由中框106支撑,并且上方由前框通过另一弹性件压紧固定。可以理解,上述各部件的装配方式仅是一种具体的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装配方式。例如,参考图3,中框103具有一台阶结构,其台阶下层的下表面通过一弹性件使导光板102固定,光学膜片109设置在台阶下层的上表面,而液晶屏101则通过一弹性件设置于台阶的上层,同时由前框105通过一弹性件压紧固定。本实施例中各部件的装配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组装工序的便利性综合选择,不必严格限制。进一步参考图2、3,为了避免LED光源103发出的光在液晶屏101的边缘处产生灯影,本实施例在导光板102的出光面1021之上设置了具有漫射功能的扩散膜片111,该扩散膜片111直接通过OCA光学粘合胶等粘合剂贴附于导光板的出光面1021上,并且该扩散 膜片111与传统的大面积扩散片不同,其为条形结构,仅设置于导光板102的边缘处,其宽度恰好等于导光板102的边缘到液晶屏101的显示区域之边界的距离。该扩散膜片111可以对LED光源103发出的光进行充分的散射,消除出现在导光板102边缘至液晶屏101的显示区域的边界之间的灯影,同时,由于该扩散膜片111的宽度仅为导光板102的边缘到显示区域的边界之间的距离,未伸入液晶屏101的显示区域,故不会影响显示区域的亮度,相反,还会因为省略了大面积扩散片而使得显示区域的亮度增加。在本实施例中,扩散膜片111可以仅设置于导光板102的入光侧,如图4,这样可以在消除灯影的同时尽量节约材料。当然,扩散膜片111也可以设置于导光板102的四周,即环绕整个导光板102的边缘设置,呈一闭合环形结构,如图5,这样不仅能够消除灯影,还更有利于保证导光板102与上方的光学膜片109之间的间隔均匀,又能提高遮蔽显示区域不良的效果,提升画面品质。进一步的,扩散膜片111具体可以是一种掺有扩散物质的光学膜片,也可以是内部或表面具有扩散微结构的光学膜片,还可以是具有呈阵列式排布的微透镜单元的光学膜片等等,实际制造时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类型的光学膜片作为扩散膜片。本实施例提供的侧入式液晶显示装置在导光板102的出光面1021之上设置了条形的扩散膜片111,消除了容易出现在导光板入光侧附近的灯影;并且因为取消了大面积的扩散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侧入式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屏,以及为所述液晶屏提供背光的侧入式背光模块,所述背光模块包括导光板及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的多颗LED光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之上设有用于对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附近的光线进行扩散的扩散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博阳楚良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创维平面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