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溶出套管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01806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1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溶出套管式换热器,内管(1)固定在外管(2)内,内管(1)的数目多于四根,且内管(1)分布在以外管(2)轴线为中心的圆周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通过增加内管的数量,同时改变其排布方式,达到了提高设备综合传热系数的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设备,特别是套管式换热器中的内管。
技术介绍
随着氧化铝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产能也在逐年增大。各种设备相继面临大型化需求。溶出作为氧化铝生产工艺的核心,其设备的大型化设计也颇受关注。由综合传热系数的计算可知,同等条件下,溶出套管的综合传热系数明显高于压煮器。正是基于此原因, 强化溶出都推荐采用套管式换热器。目前工业上应用的三套管和四套管由于单位加热面积较小,导致管长较长、管程较多;而增加套管内管的数量即可以增大设备的进料量,又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这正是溶出套管式换热器大型化设计的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溶出套管式换热器,其综合传热系数得到提高,保证最佳的换热效果。本技术技术方案是通过增加套管式换热器的内管数量,多于四根,以此满足设备大型化的要求。同时套管的内管的排布尽量采用叉排方式,分布在以外管轴线为中心的圆周上。通过调整内管的排列方式,提高设备的综合传热系数。特别是当内管外的加热介质为蒸汽类时,还需要考虑内管管外壁蒸汽冷凝液滴落对其他内管管外壁蒸汽冷凝膜的影响。尽量避免附着在管外壁的冷凝膜增厚的可能,以保证其综合传热系数最大。本技术与传统技术比较通过增加内管的数量,同时改变其排布方式,达到了提高设备综合传热系数的目的。附图说明图I 图2为五套管换热器内管排列的示意图;图3 图5为六套管换热器内管排列的示意图;图6为七套管换热器内管排列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I如图I 图2,五套管内管I的分布包括两种方式,图I中的五根内管I以同心圆上均布的方式排列在外管2内。图2中一根内管I居中,四根内管I在此管外围,以同心圆上均布的方式排列在外管2内。对比两种排列方式,除了依据传热学强化传热的叉排式布原理,还考虑了针对加热介质为蒸汽类时,内管I管外壁蒸汽冷凝液滴落对冷凝膜厚度的影响。虽然当加热介质为高温熔盐时,不涉及蒸汽冷凝液滴落对冷凝膜厚度的影响,但是即便是以熔盐加热的溶出工艺,同样需要对其溶出后降温降压所产生的二次汽进行利用。通常这些二次汽用来预热矿浆,因此图I中的排列方式优于图2中的排列方式。实施例2如图3 图5,六套管内管I的分布包括三种方式,图3中的六根内管I均匀排列在以外管2轴线为中心的圆周上,图4和图5中的内管I有一根在中心,其余五根分布在圆周上。对比三种排列方式,除了依据传热学强化传热的叉排式布原理,还考虑了针对加热介质为蒸汽类时,内管I管外壁蒸汽冷凝液滴落对冷凝膜厚度的影响。虽然当加热介质为高温熔盐时,不涉及蒸汽冷凝液滴落对冷凝膜厚度的影响,但是即便是以熔盐加热的溶出工艺,同样需要对其溶出后降温降压所产生的二次汽进行利用。通常这些二次汽用来预热矿浆,因此图4和图5中的排列方式优于图3中的排列方式。实施例3如图6,七套管的内管I有一根在中心,其余六根分布在以外管2轴线为中心的圆周上。该排列方式为七套管换热装置的最优排列。权利要求1.一种溶出套管式换热器,内管(I)固定在外管(2)内,其特征在于内管(I)的数目多于四根,且内管(I)分布在以外管(2)轴线为中心的圆周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溶出套管式换热器,内管(1)固定在外管(2)内,内管(1)的数目多于四根,且内管(1)分布在以外管(2)轴线为中心的圆周上。本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通过增加内管的数量,同时改变其排布方式,达到了提高设备综合传热系数的目的。文档编号F28D7/00GK202770267SQ201220490220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5日专利技术者刘莉娜, 阳志洪 申请人: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溶出套管式换热器,内管(1)固定在外管(2)内,其特征在于:内管(1)的数目多于四根,且内管(1)分布在以外管(2)轴线为中心的圆周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莉娜阳志洪
申请(专利权)人: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