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方形立体雨水箅子,由一个或多个方形的排水模块构成,排水模块包括:多根弧形箅条,所有弧形箅条自排水模块中心向外延伸,所有弧形箅条的内端、外端分别固定相连,所有弧形箅条分为两组,两组弧形箅条关于排水模块中心对称分布,同组内弧形箅条的弯曲方向一致,两组弧形箅条的弯曲方向相同或相反;相邻两弧形箅条间具有排水间隙,每根弧形箅条上开设有多个排水孔;排水桥,跨设在排水间隙上,排水桥和排水间隙一一对应,排水桥的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多个排水缺口。通过排水桥与弧形箅条的空间交错立体结构,采用排水孔、排水缺口及排水间隙的结合设置保证排水量且解决了箅子的堵塞问题,并通过漩涡流分离水流中不同的杂物。(*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排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形立体雨水箅子。
技术介绍
城市排水系统中,雨水口是地表径流雨水流入排污系统的入口,通过在雨水口设置雨水箅子过滤杂物。现有的雨水箅子通常由多根栅条或方孔构成格栅结构,排水的同时对水流中的杂物起到过滤截留的作用。雨水箅子主要有立箅式和平箅式两种,安装立箅式的边沟需保持一定水深,且有的城镇因逐年维修道路,由于路面加高,使立箅断面减小,影响收水能力。受条件限制一般采用平箅式,平箅式水流通畅,但暴雨时雨水中携带的面积较 大的杂物,如树叶,塑料袋,纸壳,食品垃圾等容易在箅子上堵塞,降低收水能力,而且杂物滞留过多会将箅子封死,导致积水问题。中国技术专利200410026372. 8公开了一种排水箅子自动清理杂物的方法,排水箅子上有固定轴,固定轴固定有连杆,连杆一端有水槽,另一端有齿杆。通过类似杠杆机构的原理自动清理排水箅子上的杂物。首先其为活动机构,且应用于下水道中工,对装置的质量要求很高。而且长期使用后,其水槽中会积有淤泥或其它固体,使水槽无法抬升,导致本装置无法正常使用。中国技术专利201110400717. I公开了一种城市道路暴雨径流除砂装置,主要用于去除城市道路暴雨径流携带的泥沙,该装置由雨水箅子、集水井、自动锁泥机构、集泥井和斜板出流装置四部分组成。但是该装置依然建立于泥沙能顺利排入雨水箅子的前提下,对雨水箅子被堵塞无法排水的问题却没有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中国技术专利201110167774. X公开了一种雨水口装置,在雨水箅子背面连接有弹性无孔材料制成的膜袋体,所述弹性材料膜袋体上部周壁面开有若干排贯通微孔切口,在雨水流入重力作用下张开过滤,无雨水流入重力减小微孔依自身弹性收缩闭合隔气。该专利仅对雨水中的泥沙起到过滤作用,而且需安排人员经常进行维护,实用价值并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形立体雨水箅子,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箅子易堵塞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方形立体雨水箅子,所述方形立体雨水箅子由一个或多个方形的排水模块构成,所述排水模块包括多根弧形箅条,所有弧形箅条自所述排水模块中心向外延伸,并且所有弧形箅条的内端、外端分别固定相连,所有弧形箅条分为两组,两组关于所述排水模块中心对称分布,同组内弧形箅条的弯曲方向一致,两组弧形箅条的弯曲方向相同或相反;相邻两弧形箅条间具有排水间隙,每根弧形箅条上开设有多个排水孔;排水桥,跨设在所述排水间隙上,排水桥和所述排水间隙一一对应,排水桥的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多个排水缺口。优选地,所述方形立体雨水箅子由至少两个排水模块构成时,相邻排水模块的弧形箅条的弯曲方向相反。优选地,所述方形立体雨水箅子由两个排水模块构成时,所述两个排水模块的弧形箅条的弯曲方向相对。优选地,所述排水模块中心设一圆盘,所述弧形箅条的内端均与所述圆盘的圆周连接。优选地,所述圆盘上设多个排水孔。优选地,所述排水桥为拱形结构,其拱顶临近所述排水模块中心。优选地,所述排水桥的桥面上设有一排凸起。优选地,所述排水孔为方孔、圆孔或多边孔。优选地,所述排水缺口的底部与所述弧形箅条表面平齐。优选地,每个所述排水模块的弧形箅条的根数为2-50根。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排水桥与弧形箅条之间的空间交错立体结构,并采用排水孔、排水缺口及排水间隙的结合设置保证排水量并解决了箅子的堵塞问题,即使因水流量过大杂物过多,造成弧形箅条上的排水孔堵塞,水流也可以经由排水桥上的排水缺口通过相邻弧形箅条之间的排水间隙排入排污系统,保证排水量的同时解决了箅子的堵塞问题。同时因弧形箅条的排列,使水流形成漩涡流,漩涡流可以加快水的流速。根据水力学原理,水流中的杂物因为离心力及重力作用,水流中质量较轻的漂浮物如树叶等会汇集到涡流外围随水流不停回转直至水流完全排空,避免其沉积堵塞到箅子上,而质量较重的杂质如沙粒等会向涡流中心聚集并经排水孔流入排污系统,如此更进一步有效解决了箅子的堵塞问题。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排水桥的立体结构图;图4为排水桥的主视图。元件标号说明I-弧形箅条;2-排水孔;3-排水桥;31-凸起;4-圆盘;5-排水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I至图4。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实施例一请配合参阅图I所示的方形立体雨水箅子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的方形立体雨水箅子由一个或多个方形的排水模块构成,排水模块采用方形结构适配于常规雨水口。排水模块包括多根弧形箅条1,所有弧形箅条自排水模块中心向外延伸,并且所有弧形箅条的内 端、外端分别固定相连,所有弧形箅条分为两组,两组关于排水模块中心对称分布,同组内弧形箅条的弯曲方向一致,两组弧形箅条的弯曲方向相同或相反;相邻两弧形箅条间具有排水间隙,每根弧形箅条上开设有多个排水孔2。为使结构设计更加稳固合理且对称美观,本实施例中两组弧形箅条沿本方形立体雨水箅子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线对称,同时优选两组弧形箅条的弯曲方向相反。排水桥3 (图3及图4所示),跨设在排水间隙上,排水桥3和排水间隙一一对应,排水桥的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多个排水缺口 5,排水缺口的底部与弧形箅条的表面平齐,水流经排水缺口 5通过排水间隙流入排污系统。当水流量过大杂物过多,即使造成弧形箅条I上的排水孔2堵塞,水流也可以经由排水桥上3的排水缺口 5通过排水间隙流入排污系统。同时通过排水桥与弧形箅条之间存在的高度差及弧形箅条的统一排布,所以水流在流动过程中会形成漩涡流,漩涡流可以加快水的流速。根据水力学原理,水流中的杂物因为离心力及重力作用,水流中质量较轻的漂浮物如树叶等会汇集到漩涡流外围随水流不停回转直至水流完全排空,避免其沉积堵塞到箅子上。而质量较重的杂质如沙粒等会向漩涡流中心聚集并在这过程中经排水孔2、排水间隙流入排污系统。因为本方形立体雨水箅子越靠近中心区域排水孔2和排水缺口 5越小,排水间隙越细,所以排水截面积也越小。当水流量过大时,会导致箅子中部的集水面积增大,水位增高直至形成一个整体水面而无法形成漩涡流。所以为产生漩涡流以保证排水流速,排水桥3设计成拱形结构(图2及图3所示),其自外向内高度逐渐增加,临近排水模块中心时形成拱顶,之后高度下降,通过拱顶与排水模块中心的水位高度差形成漩涡流,从而保证排水流速。排水桥3的桥面上设有一排凸起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方形立体雨水箅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立体雨水箅子由一个或多个方形的排水模块构成,所述排水模块包括:多根弧形箅条,所有弧形箅条自所述排水模块中心向外延伸,并且所有弧形箅条的内端、外端分别固定相连,所有弧形箅条分为两组,两组弧形箅条关于所述排水模块中心对称分布,同组内弧形箅条的弯曲方向一致,两组弧形箅条的弯曲方向相同或相反;相邻两弧形箅条间具有排水间隙,每根弧形箅条上开设有多个排水孔;排水桥,跨设在所述排水间隙上,排水桥和所述排水间隙一一对应,排水桥的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多个排水缺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娄锋,黄瑾,张显忠,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佳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