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渣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98211 阅读:4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1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撇渣器,包括前沟槽(1)、过道眼(2)、第一下渣沟头(3)、第一过梁(4)、残铁眼(5)、小井(6),所述过梁(4)设置在所述前沟槽(1)之后、所述小井(6)之前,所述过道眼(2)为所述过梁(4)下端与沟底之间的通道,所述残铁眼(5)设置在所述小井(6)的下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过梁(9)和第二下渣沟头(8),所述第二过梁(9)设置在小井沟头(7)后部,所述第二下渣沟头(8)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梁(9)的前方、第一过梁(4)的后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作为高炉炼铁出铁时渣铁分离装置的撇渣器,尤其涉及新型高效的撇渣器。
技术介绍
在炼铁生产中,从高炉铁口流出的渣铁因为其密度不同而出现渣、铁分层现象,目前利用撇渣器实现渣、铁分离。参见图1,目前普片使用的撇渣器主要由前沟槽I、过道眼2、下渣沟头3、过梁4、残铁眼5、小井6组成,过梁4设置在前沟槽I之后、小井6之前,过梁4下端与沟底之间的通道为过道眼2,小井6的下部设有残铁眼5。渣铁混合物经出铁口流出至前沟槽后,呈现层流状态,因为熔渣密度小于铁水密度,因此熔渣将浮在铁水上面,铁水经过道眼2流至小井6,并由支铁沟流入铁水罐,而熔渣则被过梁4挡在前沟槽I,熔渣被积存一定厚度后经过下渣沟头3流至渣处理系统。但是,目前所使用的撇渣器并不能完好的实现撇渣功能,仍有大约O. 8% 1%的炉渣随着铁水一起进入铁水罐,从而产生如下不良影响I.由于炉渣所含有害元素较多,特别是硫含量接近I %,将造成脱硫剂消耗增加,也将对品种钢的冶炼产生不利影响;2.由于渣量大,在铁水罐扒渣过程中将会把大量的铁裹在渣中被扒走,严重影响金属收得率。3.渣量较大,与后续生产环节衔接不好易造成铁水罐结壳,为防止该现象的产生,铁水罐需投入较多的保温剂,造成炼铁成本升高。4.渣量大,造成扒渣器具消耗的增加,导致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现有的撇渣器相比,设计更为合理、撇扎效果更好、且易于实现维修维护的新型高效撇渣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撇渣器,包括前沟槽I、过道眼2、第一下渣沟头3、第一过梁4、残铁眼5、小井6,所述过梁4设置在所述前沟槽I之后、所述小井6之前,所述过道眼2为所述过梁4下端与沟底之间的通道,所述残铁眼5设置在所述小井6的下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过梁9和第二下渣沟头8,所述第二过梁9设置在小井沟头7后部,所述第二下渣沟头8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梁9的前方、第一过梁4的后部。并且,所述第二过梁9小于所述第一过程4。并且,所述第二下渣沟头8设置为比所述小井沟头7高150mm 200mm。根据本技术所提供的撇渣器,可有效解决现有的撇渣器因撇渣效率低而导致的铁水中带渣量较高、炉渣易结壳、脱硫剂用量大、铁水罐保温剂耗量高、扒渣器具耗量大等影响生产的问题。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的撇渣器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提供的撇渣器结构的示意图。主要符号I为前沟槽,2为过道眼,3为第一下洛沟头,4为第一过梁,5为残铁眼,6为小井,7为小井沟头,8为第二下洛沟头,9为第二过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图2是本技术所提供的撇渣器结构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前沟槽I、过道眼2、第一下渣沟头3、第一过梁4、残铁眼5和小井6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其中,第一下渣沟头3对应于现有技术的下渣沟头,第一过梁4对应于现有技术的过梁。本技术在小井沟头7后部增设一道第二过梁9,在第二过梁9的前方、第一过梁4的后部设置第二下渣沟头8。该第二过梁9与小井沟头7的底面可形成一个过道眼,经过一遍渣铁分离的铁水通过第二过梁9和第二下渣沟头8可进行第二次渣铁分离。在本技术中,由于经过一遍渣铁分离的铁水中带渣不多,因此第二过梁9尺寸设为小于第一过梁4,以保证只撇渣、不带铁。并且,在本技术中,第二下渣沟头8设置为比小井沟头7高150mm 200mm,以保证渣中不带铁。上述的第二过梁9和第二下渣沟头8的尺寸参数可根据渣铁水模型具体确定,以实现二次撇渣功能。在这里,由于第二过梁9和第二下渣沟头8的尺寸确定不属于本技术的内容,因此在此省略说明。根据本技术的上述结构,经过第一过梁4和第一下渣沟头3进行了一次渣铁分离的铁水,经小井6流至由第二过梁9与小井沟头7的底面形成的过道眼,经过一次渣铁分离后剩余的熔渣被第二过梁9挡在小井沟头7,熔渣被积存一定厚度后经过第二下渣沟头8流至渣处理系统。下面结合实施例说明本技术所提供的撇渣器的良好效果。(实施例I)在IOOOm3的高炉,使用已有撇洛器,残留洛量为IOkg/吨铁,而使用本技术所提供的撇渣器后,残留渣量为4kg/吨铁。由此可知,本技术所提供的撇渣器要比已有撇渣器降低铁水带渣量60%,撇渣效果显著。(实施例2)在1880m3的高炉,使用已有撇洛器残留洛量为8kg/吨铁,而使用本技术所提供的新型高效撇渣器后,残留渣量为3. 2kg/吨铁。由此可知,本技术所提供的撇渣器要比已有撇渣器降低铁水带渣量60%,撇渣效果显著。根据本技术所提供的撇渣器,可有效解决现有的撇渣器因撇渣效率低而导致的铁水中带渣量较高、炉渣易结壳、脱硫剂用量大、铁水罐保温剂耗量高、扒渣器具耗量大等影响生 产的问题。权利要求1.一种撇渣器,包括前沟槽(I)、过道眼(2)、第一下渣沟头(3)、第一过梁(4)、残铁眼(5)、小井¢),所述过梁(4)设置在所述前沟槽(I)之后、所述小井(6)之前,所述过道眼(2)为所述过梁⑷下端与沟底之间的通道,所述残铁眼(5)设置在所述小井(6)的下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过梁(9)和第二下渣沟头(8),所述第二过梁(9)设置在小井沟头(7)后部,所述第二下渣沟头(8)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梁(9)的前方、第一过梁(4)的后部。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撇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梁(9)小于所述第一过程⑷。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撇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渣沟头(8)设置为比所述小井沟头(7)高150臟 200臟。专利摘要本技术所提供的撇渣器,包括前沟槽(1)、过道眼(2)、第一下渣沟头(3)、第一过梁(4)、残铁眼(5)、小井(6),所述过梁(4)设置在所述前沟槽(1)之后、所述小井(6)之前,所述过道眼(2)为所述过梁(4)下端与沟底之间的通道,所述残铁眼(5)设置在所述小井(6)的下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过梁(9)和第二下渣沟头(8),所述第二过梁(9)设置在小井沟头(7)后部,所述第二下渣沟头(8)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梁(9)的前方、第一过梁(4)的后部。文档编号C21B7/14GK202766550SQ201220392769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9日专利技术者罗霞光, 李建云, 郭 东, 曾晖, 张英, 周小辉, 白志刚, 周林, 张炯, 张毅 申请人: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撇渣器,包括前沟槽(1)、过道眼(2)、第一下渣沟头(3)、第一过梁(4)、残铁眼(5)、小井(6),所述过梁(4)设置在所述前沟槽(1)之后、所述小井(6)之前,所述过道眼(2)为所述过梁(4)下端与沟底之间的通道,所述残铁眼(5)设置在所述小井(6)的下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过梁(9)和第二下渣沟头(8),所述第二过梁(9)设置在小井沟头(7)后部,所述第二下渣沟头(8)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梁(9)的前方、第一过梁(4)的后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霞光李建云郭东曾晖张英周小辉白志刚周林张炯张毅
申请(专利权)人: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