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膀胱、前列腺清洗给药管,属于国际专利分类A61M
技术介绍
慢性前列腺炎、或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是男性中青年的常见病,国内外泌尿科学界虽然经过长期探索,一直视为难以解决的问题。使用抗生素难以渗入前列腺脂膜层,前列腺体内的抗生素含量难以达到有效抑菌浓度,并产生各种毒副作 用,临床疗效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疗效好、副反应少的膀胱、前列腺清洗给药管。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膀胱、前列腺清洗给药管,其外形呈火箭形,包括主体、弹头和尾翼。所述的弹头呈弧形,其侧部设有膀胱进药腔及气囊腔。所述的尾翼分成四支,其中间的两支分别设有主进气腔和进药口,其两旁的一支上设有回药腔,另一支上设有支进气腔。所述的主体上设有前列腺回药腔、尿道气囊腔和前列腺进药腔,前列腺回药腔和尾翼上的回药腔连通;尿道气囊腔和尾翼上的主进气腔连通;前列腺进药腔和尾翼上的进药口连通。本技术膀胱、前列腺清洗给药管,其结构设计使得操作治疗方便,治疗中能准确地插入人体,并进入一定深度。患者无膀胱、尿道损伤等不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膀胱、前列腺清洗给药管,其外形呈火箭形,包括主体、弹头和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头呈弧形,其侧部设有膀胱进药腔(4)及气囊腔(6);所述的尾翼分成四支,其中间的两支分别设有主进气腔(2)和进药口(5),其两旁的一支上设有回药腔(1),另一支上设有支进气腔(3);所述的主体上设有前列腺回药腔(7)、尿道气囊腔(8)和前列腺进药腔(9),前列腺回药腔(7)和尾翼上的回药腔(1)连通;尿道气囊腔(8)和尾翼上的主进气腔(2)连通;前列腺进药腔(9)和尾翼上的进药口(5)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