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永清专利>正文

一种骨内自复形高效骨折复位与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93112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06: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骨内自复形高效骨折复位与固定装置,包括本体、扩张叉,所述的本体两侧对应设置扩张叉,并以记忆合金材料制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镍钛记忆合金材料制作,根据材料在0℃~40℃范围内产生记忆形变的特性,并结合人体工程学优化设计。使用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0℃~5℃的冰盐水中,使其两个扩张叉闭合,钻孔后从骨折结节处置入舟骨中,用40℃的热盐水湿敷于固定装置上,利用镍钛记忆合金板材马氏效应产生动态加压力,加压自然、柔和,使器、骨融为一体,稳固可靠,有利于加压复位和骨折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广泛,尤其适合于舟骨骨折的复位与固定,内固定后无需外固定,操作简便,又可避免术后感染,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和腕关节功能的恢复。(*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进一步属于骨科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骨折融合固定,尤其适合于腕舟骨骨折复位与固定的骨内自复形高效骨折复位与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骨折是人体遭受伤害时常发生的情况,骨折复位固定是最常用的医疗手段。手腕是人类最灵活的功能部位,腕骨是由多块不同结构的骨块结合而成,结构十分复杂。一旦受到伤害,其复位固定要比其他部位的骨折复位难度要大。现有技术的复位一般采用克氏针、固定钢板等复位固定腕骨骨折部位,由于这些器械固定对腕骨间关节部位没有加压作用,术后需较长时间的外固定,给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造成一定的影响,即恢复较慢。而且钢板螺钉固定要在较小的腕骨上钻孔,操作复杂,增加手术创伤,影响关节功能,特别对于腕舟骨的固定,术后可能出现疼痛和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对腕关节的术后恢复极为不利。因此,研发一种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和腕关节功能的恢复,操作简便,又可以避免感染的骨折内固定装置非常重要,是克服现有技术缺陷的最佳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手术操作简便,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和腕关节功能的恢复,又可避免感染的骨内自复形高效骨折复位与固定装置。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骨内自复形高效骨折复位与固定装置,包括本体(1)、扩张叉(2),其特征是:所述的本体(1)两侧分别对应设置扩张叉(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永清吴一芃李川
申请(专利权)人:徐永清吴一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