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下肢骨折康复的监护装置。
技术介绍
下肢骨折病人术后有效的功能锻炼可以改善和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预防肌腱及关节囊粘连和挛缩,软化瘢痕,恢复关节和肢体正常功能。但是很多骨折术后病人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而导致关节强直、屈曲挛缩而影响骨折术后治疗的效果。病人由于骨折术后肢体功能恢复不能达到理想效果而直接影响术后病人工作、生活。 通过对骨折术后病人的调研,一是病人谨慎小心,怕痛和出现意外而不敢活动,担心活动后致手术失败。二是病人急于求成,有较强的恢复肢体功能的欲望,不注意锻炼方法而过早活动及负重,锻炼过度,超前并随意活动。这些都不利于康复措施的实施并易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骨折延迟愈合或再骨折等并发症。一般骨折病人的功能恢复期需4周至4个月不等,如果骨折对位、对线良好,经X光检查后显示骨痂形成,骨折线消失,可逐渐增加功能活动。然而下肢骨折病人则需根据骨折部位,在医生的指导下,康复活动应更加注重循序渐进。如何帮助下肢骨折病人恢复功能,特别是进行下肢负重(部分负重)锻炼时,需要多少负重重量,至今许多医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下肢骨折康复的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监护装置由应力传感器(1)、信号转换模块(2)、数据采集卡(3)和数据处理器(4)组成,所述的应力传感器(1)采集病人下肢应力数据,通过信号转换模块(2)进行放大,然后经数据采集卡(3)模数转换为数字信号后传输到数据处理器(4)上,所述的数据处理器(4)对数字信号进行监测显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欢,洪洋,吴静炯,王军,陈渡平,王征,胡世红,罗晓晨,张琼,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