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伞,旨在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携带方便和使用时不用手握持的非手持式便携伞。所述雨伞包括伞骨、张紧在所述伞骨上的伞面(1)和伞杆,它们组成伞体,所述伞杆由上杆(2)、配合在所述上杆(2)下端的第一组件(3)、与所述第一组件(3)下端相铰接的第二组件(4)、组件开关(5)和设置在所述第二组件(4)下端的伞把(6)组成,所述雨伞还包括能稳定的附着在人体身上的伞体配合组件。在所述雨伞的使用状态中,通过所述伞杆和所述伞体配合组件实现与人体稳定连接,这样就不需要用手来撑伞;所述雨伞收缩折叠后短小易于携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雨伞制作领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非手持式便携伞。
技术介绍
雨伞是一种人们常用的遮阳、挡雨和挡雪的工具,用手撑伞是人们司空见惯的用伞方式,但是这种传统的用伞方式在较多的场合也表现出了它的不足。人们在路上行走时,时常需要用手提或者拉其他物品,或者是需要用双手做事,比如骑自行车、摄影、推婴儿车等等,这时候再用手撑伞就非常不方便,并且长时间用手撑伞还会感到累。设计出一种非手持的雨伞就成了一种客观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携带方便和使用时不用手握持的非手持式便携伞。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技术包括伞体,所述伞体包括伞骨、张紧在伞骨上的伞面和伞杆,所述伞杆由上杆、配合在所述上杆下端的第一组件、与所述第一组件下端相铰接的第二组件、组件开关和设置在所述第二组件下端的伞把组成,所述上杆与所述第一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组件与所述伞把固定连接或铰接。本技术还包括配合伞体而能稳定地附着在人体身上的伞体配合组件,所述伞体配合组件包括连接件,所述伞体配合组件通过所述连接件实现与所述上杆稳定连接,在所述伞的使用状态,所述伞杆与人体至少形成有二个连接点,所述伞体通过所述伞体配合组件和所述伞杆实现与人体稳定连接。优化地,所述第二组件内套装有下杆,所述下杆为伸缩杆,所述下杆下端与所述伞把连接。进一步优化地,所述组件开关设置在所述第一组件上或所述第二组件上或所述第一组件与所述第二组件连接处。更进一步优化地,所述伞体配合组件或者为带子类配带和所述连接件的组合,或者为具有连接住伞杆的功能的衣服,所述连接件为连接住伞杆与背带的夹子或夹带。更进一步优化地,所述第二组件与所述伞把铰接时,所述伞把包括夹片I和夹片II,所述第二组件与所述夹片I及所述夹片II通过同轴连接形式相铰接,所述夹片I和所述夹片II之间设置有伞把紧固器,所述伞把紧固器实现所述夹片I和所述夹片II的闭合与张开。或者,所述第二组件与所述伞把固定连接时,所述伞把包括夹片III和夹片IV,所述第二组件与所述夹片III 一体成型,所述夹片IV与所述夹片III同轴转动配合,所述夹片IV与所述夹片III之间设置有伞把紧固器,所述伞把紧固器实现所述夹片III与所述夹片IV的闭合与张开。更进一步优化地,所述第一组件上端和所述第二组件下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在所述第一组件上锁紧所述上杆的紧固器I和用于在所述第二组件上锁紧所述下杆的紧固器II。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技术采用了非手持式的设计,包括伞骨、张紧在所述伞骨上的伞面和伞杆,在所述雨伞的使用状态时,所述伞杆与人体至少形成有二个连接点,所述伞杆通过所述伞体配合组件和所述伞把实现与人体固定连接,实现了不用手持雨伞的目的,所以,本技术在使用时不用手持握伞杆。另外,所述主杆上端设置有第一组件,所述第一组件与所述第二组件相铰接,所述上杆固定设置在第一组件上端,在不使用雨伞时,可将所述第二组件与所述第一组件在相铰接处折叠起来,把所述第二组件及伞把等件收缩起来,这时结构更加小巧紧凑,所以,本技术携带方便。而组件开关的配合具有使所述第一组件和所述第二组件锁定和松开的功能,并且所述伞杆在所述第一组件和所述第二组件铰接处可以折回或缩回。此外,所述伞把包括伞把配合组件和与所述伞把配合组件相铰接的夹片I和夹片II,所述夹片I和所述夹片II可以旋转和张合,并且可以所述第二组件实现O 180°的旋转,这就使所述伞把的夹持十分方便,能适应人体蹲、坐和直立等各种姿态;所述上杆为可伸缩杆,所述第二组件内套装有下杆,所述下杆亦为伸缩杆,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人体结构特征,方便地调节伞杆的高度,以适应不同身高人的需要,所以,本技术使用灵活。通过所述上杆伸缩和所述下杆伸缩及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的同轴旋转就可以使伞体收缩·为短小的物品,实现携带方便的目的,也可以伸展杆子长度,并且通过紧固器II可以调节长度;所述伞把可以夹紧在衣兜或带子上。所述夹片I和所述夹片II通过同轴铰接方式连接,两夹片均可张开,通过伞把紧固器还可以夹紧,伞把紧固器是在伞把上用于夹紧所述夹片I和所述夹片II之间的间隙的设置。除此之外,所述伞把也可采用与所述第二组件相固定连接的形式,此时,所述伞把包括夹片III和夹片IV,所述第二组件与所述夹片III 一体成型,所述夹片IV与所述夹片III同轴转动配合,所述夹片IV与所述夹片III之间设置有伞把紧固器,所述伞把紧固器实现所述夹片III与所述夹片IV的闭合与张开。此时,所述夹片IV绕着所述夹片III的一端转动。这种结构也能实现所述伞把与人体的连接。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所述上杆2下方所有部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所述上杆2下方所有部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I、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包括伞骨、张紧在所述伞骨上的伞面I和伞杆,所述伞杆由可伸缩的上杆2、配合在所述上杆2下端的第一组件3、与所述第一组件3下端相铰接的第二组件4、组件开关5和设置在所述第二组件4下端的伞把6组成。所述上杆2与所述第一组件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组件4与所述伞把6固定连接或铰接。所述组件开关5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组件3上或所述第二组件4上或所述第一组件3与所述第二组件4连接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组件开关5设置在所述第二组件4上。所述组件开关5的结构可以是由一个按钮、一个复位弹簧和一个扣子组成,通过按压所述按钮,复位弹簧压下所述扣子,所述扣子松开所述第一组件,从而实现所述第一组件的松开,此时可方便地把所述第二组件折叠起来。所述组件开关也可以是直接采用一个插销实现所述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开关的闭合与松开。当抽出所述插销后,即可松开所述第一组件与所述第二组件的锁定,从而实现所述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的折叠。在本技术中,所述组件开关的形式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本技术还包括配合伞体而能稳定地附着在人体身上的伞体配合组件,所述伞体配合组件包括连接件,所述伞体配合组件通过所述连接件实现与所述上杆稳定连接,在所述雨伞的使用状态时,所述伞杆与人体至少形成有二个连接点,所述伞体通过所述伞体配合组件和所述伞杆实现与人体稳定连接。所述伞体配合组件或者为带子类配带和所述连接件的组合,或者为具有连接住伞杆功能的衣服,所述连接件为连接住伞杆与所述配带的夹子或夹带。在使用时,所述配带稳定地附着在人体身上,所述配带至少有一段在人体正面的一侧沿人体上下方向通过人体胸肩,所述连接件在人体胸肩部位将所述配带与所述上杆2连接住,形成一个连接点。所述伞把夹在衣兜上,形成又一个连接点。这样,伞体就可以稳定的连接在人体上。一种简单的方案就是由双肩包和可以闭合粘连的魔术贴作为所述伞体 配合组件。所述第二组件4内套装有下杆8,所述下杆8为伸缩杆,所述下杆8下端与所述伞把6连接。所述上杆2也为伸缩杆。所述第一组件3上端和所述第二组件4下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在所述第一组件3上锁紧所述上杆2的紧固器I 9和用于在所述第二组件4上锁紧所述下杆8的紧固器II 10。所述第一组件3包括第一组件外管(在图示中未作标示),在所述第一组件3外管上端具有外螺纹,所述紧固器I 9具有内螺纹,所述上杆2旋进所述第一组件3上端,通过所述紧固器I 9将所述上杆2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手持式便携伞,包括伞体,所述伞体包括伞骨、张紧在伞骨上的伞面(1)和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杆由上杆(2)、配合在所述上杆(2)下端的第一组件(3)、与所述第一组件(3)下端相铰接的第二组件(4)、组件开关(5)和设置在所述第二组件(4)下端的伞把(6)组成,所述上杆(2)与所述第一组件(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组件(4)与所述伞把(6)固定连接或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集爽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