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装置和旋耕施肥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91480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0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施肥机施用有机肥时,由于有机肥粘稠,无法将有机肥顺利施用的不足,提供一种施肥装置和旋耕施肥机,本施肥装置包括施肥箱,在所述施肥箱下方设置有支撑箱,由所述施肥箱的箱底将所述支撑箱和所述施肥箱隔开,在所述施肥箱内设置有排肥轴,所述排肥轴上设置有叶片,所述排肥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施肥箱的对应侧的侧壁转动连接,在所述施肥箱的箱底上设置有排肥口,所述支撑箱的前壁上设置有出肥口,所述排肥轴的一端与排肥轴动力装置相连接,采用引结构的施肥装置可顺利、均匀地施用有机肥。(*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施肥装置和一种旋耕施肥机,特别是涉及有施撒有机肥的施肥装置及旋耕施肥机。技术背景在农作物生产中,现有的大量施用化肥的生产方式的后果正日益明显,最突出的是土壤板结和食品安全。土壤板结使土地对化肥的吸收率不断降低,出现了耕地利用率愈来愈低的恶性循环。化肥的大量使用,使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日益显现,给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近几年,人民群众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愈来愈迫切,政府也愈来愈重视有机肥的使用和推广。有机肥可活化土壤,促进植物生长,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还能修复已污染土壤,净化产地环境。但有机肥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现实问题,比如虽然畜禽粪便通过生物处理后,商品有机肥体积只有原来的五分之一,且通过无害化除臭处理,商品性已很好,但与化肥施用比较,有机肥亩均用量在250 - 350公斤,是化肥用量的5倍,使施肥的工作强度增大;现有的施肥装置是针对施用化肥而设计的,由于化肥呈颗粒状,所以现有施肥装置只设置施肥用的料斗,在料斗底部设置化肥颗粒出料口,施肥时将施肥装置放置在施耕机上,将肥料放置在料斗内后随施耕机的行进,随意播撒化肥颗粒。由于有机肥本身具有粘稠的特点,所以采用现有施肥机时,由于有机肥粘结在一起,有机肥无法自动通过料斗底部设置的出料口施到土壤上,即使施到土壤上,也非常不均匀,造成施肥质量低下,不能充分发挥肥料的作用,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而采用人工施有机肥,不仅劳动强度大且占用工时多,施用有机肥与施用化肥比较亩均增加人工成本12 15元。上述缺点限制了有机肥的使用和推广,所以市场急需一种能方便有机肥播撒的装置和设备,减少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节约生产成本,充分发挥有机肥的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施肥机施用有机肥时,由于有机肥粘稠,无法将有机肥顺利施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顺利施用有机肥的施肥装置和旋耕施肥机。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施肥装置,包括施肥箱,在所述施肥箱下方设置有支撑箱,由所述施肥箱的箱底将所述支撑箱和所述施肥箱隔开,在所述施肥箱内设置有排肥轴,所述排肥轴上设置有叶片,所述排肥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施肥箱的对应侧的侧壁转动连接,在所述施肥箱的箱底上设置有排肥口,所述支撑箱的前壁上设置有出肥口,所述排肥轴的一端与排肥轴动力装置相连接;所述的排肥轴上方设置有搅拌轴,在所述搅拌轴的圆周表面设置有搅刀,所述搅拌轴的一端与搅拌轴动力装置相连接;所述的搅刀为N个,成一排设置在所述的搅拌轴的圆周表面上;与所述的排肥口的位置、形状和大小相匹配,在所述的支撑箱内设置肥量调节装置,由所述的肥量调节装置调整所述腓肥口的开启、闭合及开口量的大小;所述肥量调节装置由排肥调节板和丝杆螺母副组成,丝杆螺母固定设置在支撑箱体上,丝杆的一端与排肥调节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丝杆螺母连接,所述丝杆与所述排肥轴垂直设置;所述的排肥调节板的前端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由所述的排肥调节板前端向所述的出肥口端向下倾斜设置;在所述施肥箱的箱底上并排设置有N个所述的排肥口,所述的肥量调节装置的个数与所述的排肥口的个数相适应;所述排肥轴动力装置与所述搅拌轴动力装置共用动力;所述的施肥箱的箱底呈斗形。一种旋耕施肥机,包括设置有旋耕轴的旋耕机,在所述旋耕机的机身的顶面上固定设置有如上所述的施肥装置,所述施肥装置的排肥轴与所述的旋耕犁轴平行设置;所述的施肥装置的排肥口与所述的机头连接轴同侧设置。采用本技术结构的施肥装置,由于在肥料箱内设置有排肥轴,排肥轴上设置有叶片,排肥轴由动力装置带动进行旋转,排肥轴上设置的叶片可搅动有机肥,将肥料箱内的有机肥主动排出到肥料箱外,施肥顺利且较均匀。在肥料箱内设置有搅拌轴,在搅拌轴的圆周上设置有搅刀,可将肥料箱内粘稠的有机肥分成均匀的小块,使肥料更均匀地排出到施肥箱外。在施肥箱的底部设置有排肥调节装置,由排肥调节装置调节单位时间内肥料出肥料箱的量,实现对田地定量施肥。本技术结构的旋耕旋肥机,排肥轴及搅拌轴通过中间轴与旋耕机输出轴相连接,旋耕机输出轴与中间轴通过离合器相连接,离合器由离合拨叉控制离合,所以可根据需要控制排肥的时机和排肥量。采用本技术结构的施肥装置和旋耕施肥机施用有机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施肥均匀、轻便高效、经济实用,在进行旋耕作业时,把生物有机肥与土壤充分混合,充分发挥其长效作用。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旋耕施肥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A-A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I-施肥箱2-排肥轴3-搅拌轴4-排肥调节板5-丝杆6_丝杆螺母7_导向板8-排肥口 9-叶片10-前箱底11-搅刀12-后箱底13-中间轴14-离合器15-输出轴16-出肥口 17-机头连接轴18-旋耕犁轴19-旋耕机机身20-支撑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施肥机包括位于上方的施肥箱1,和位于下方的支撑箱20,由施肥箱I的箱底将施肥箱I和支撑箱20分隔成两个箱体。在施肥箱I内设置有排肥轴2,排肥轴2的两端通过轴承与施肥箱I的侧壁转动连接。在排肥轴2的圆周表面上设置有叶片。在排肥轴2的上方设置有搅拌轴3,在搅拌轴3的圆周表面设置有搅刀,搅刀最好设置多个,且成一排沿搅拌轴的轴向设置在搅拌轴的圆周上。搅拌轴3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与施肥箱I的侧壁转动连接。最好排肥轴2和搅拌轴3平行设置。排肥轴2和施肥轴3可用一个动力装置,也可以分别具有动力装置。在施肥箱I的箱底设置有排肥口 8,排肥口 8可以是一个,也可是间隔设置的多个。排肥口 8将箱底分隔成前箱底10和后箱底12。与排肥口 8的位置、大小、形状相适应,在支撑箱20内设置有排肥调节板4,在支撑箱20内设置有带有手轮的丝杆5,丝杆5水平设置,丝杆5的一端与排肥调节板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固定设置在支撑箱20箱体上的丝杆螺母6转动连接,当转动丝杆5的手轮时,丝杆5可带动排肥调节板4沿与排肥轴2垂直的方向水平位移,实现开启或关闭排肥口 8,或调节排肥口 8的大小。为了便于将肥料导出施肥装置,通畅施肥通道,在排肥调节板4的位于排肥口 8的一端设置导向板7,导向板7由支撑箱20的箱体内侧向箱体外侧向下倾斜设置,施肥箱8的 前箱底10形成出肥口 16。排肥调节板4的数量可以与排肥口的数量一致,也可以是几个排肥口 8共用一个排肥调节板4。排肥轴和搅拌轴可以具有各自独立的动力装置,也可以共用同一个动力装置。当排肥轴和搅拌轴采用独立的动力装置时,由排肥轴的一端和搅拌轴的一端分别与各自的动力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当二者共用一动力装置时,二者通过传动装置相连接,由动力装置的输出端与排肥轴或搅拌轴相连接。使用时,将本施肥装置与旋耕机结合在一起构成旋耕施肥机。选择与旋耕机机身19的大小相匹配的施肥装置,施肥装置的出肥口 16与旋耕机的机头同侧设置,使排肥轴与旋耕犁轴18平行,将施肥装置固定设置在旋耕机机身19的顶面上,通过机头连接轴17将旋耕机机头与旋耕机机身19连接在一起。为了施肥操作与旋耕机的行进同步,实现边旋耕边施肥的目的,且使排肥轴与搅拌轴的转速相匹配,采用排肥轴、施肥轴和施耕机共用动力装置,由中间轴的一端与旋耕机的动力装置的输出轴相连接,由中间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施肥装置,包括施肥箱(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施肥箱(1)下方设置有支撑箱(20),由所述施肥箱(1)的箱底将所述支撑箱(20)和所述施肥箱(1)隔开,在所述施肥箱(1)内设置有排肥轴(2),所述排肥轴(2)上设置有叶片,所述排肥轴(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施肥箱(1)的对应侧的侧壁转动连接,在所述施肥箱(1)的箱底上设置有排肥口(8),所述支撑箱(20)的前壁上设置有出肥口(16),所述排肥轴的一端与排肥轴动力装置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益平
申请(专利权)人:海盐县农机化技术推广站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