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风发生体及离子风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91166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0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适当地发生沿着电介体的表面的离子风的离子风发生体。离子风发生体(3)具有:具有第一主面(7a)和该第一主面(7a)的背面的第二主面(7b)的电介体(7);配置在电介体(7)内的内侧电极(11);相对于内侧电极(11)配置在第一主面(7a)侧的第一电极(9A);相对于内侧电极(11)配置在第二主面(7b)侧的第二电极(9B)。内侧电极(11)具有相对于第一电极(9A)位于沿着第一主面(7a)的第一方向(x方向的正侧)上的第一下游域部,并且具有相对于第二电极(9B)位于沿着第二主面(7b)的第二方向(x方向的正侧)上的第二下游域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离子风发生体及离子风发生装置
技术介绍
已知有通过电子或者离子的移动来诱发离子风的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对设于基板状的电介体的两个电极施加交流电压而产生电介体势鱼放电,从而在电介体的一方主面上产生离子风。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7-31765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专利文献I仅仅着眼于在基板状的电介体的一方主面上发生离子风,并没有着眼于两个电极对另一方主面等的电介体的其它面涉及到的影响。其结果是,例如,在另一方主面上,诱发出没有意图发生的、与一方主面相反方向的离子风,减少了一方主面中的离子风的风量,有可能无法发挥所需要的功能。因而,期望的是,提供能够适当地发生沿着电介体的表面的离子风的离子风发生体及离子风发生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机构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所涉及的离子风发生体包括具有面向彼此不同的方向的第一面及第二面的电介体;配置在所述电介体内的内侧电极;相对于所述内侧电极配置在所述第一面侧的第一电极;相对于所述内侧电极配置在所述第二面侧的第二电极。所述内侧电极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沿着所述第一面的第一方向上的第一下游域部,通过对所述内侧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之间施加电压能够诱发沿着所述第一面的离子风,并且,所述内侧电极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沿着所述第二面的第二方向上的第二下游域部,通过对所述内侧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施加电压能够诱发沿着所述第二面的离子风。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所涉及的离子风发生装置包括具有面向彼此不同的方向的第一面及第二面的电介体;配置在所述电介体内的内侧电极;相对于所述内侧电极配置在所述第一面侧的第一电极;相对于所述内侧电极配置在所述第二面侧的第二电极;对所述内侧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之间施加电压,并且对所述内侧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施加电压的电源。所述内侧电极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沿着所述第一面的第一方向上的第一下游域部,通过对所述内侧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之间施加电压能够诱发沿着所述第一面的离子风,并且,所述内侧电极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沿着所述第二面的第二方向上的第二下游域部,通过对所述内侧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施加电压能够诱发沿着所述第二面的离子风。专利技术效果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适当地发生沿着电介体的表面的离子风。附图说明图1(a)是示意性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子风发生装置的立体图,图1(b)是沿图1(a)的Ib-Ib线的剖视图。图2是说明图I的离子风发生体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图3是示意性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子风发生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4是说明图3的离子风发生体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图5是示意性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子风发生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及主视图。图6是示意性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子风发生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7是示意性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子风发生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8是示意性表示图I的离子风发生装置的利用例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子风发生体及离子风发生装置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所采用的附图为示意性表示,附图中的尺寸比例等与现实的情况未必一致。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以后,对与已经说明的实施方式通用或者类似的结构,采用与已经说明的实施方式同样的符号,另外,省略图示或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图I (a)是示意性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子风发生装置I的立体图,图1(b)是沿图1(a)的Ib-Ib线的剖视图。离子风发生装置I作为发生沿着箭头yl及y2(图1(b))所示的方向流动的离子风的装置而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离子风所流动的方向作为X方向,离子风的宽度方向作为y方向,离子风的高度方向作为Z方向进行参考。离子风发生装置I具有使离子风发生的离子风发生体3 ;进行离子风发生体3的驱动及控制的驱动部5 (图I (a))。离子风发生体3具有电介体7 ;设于电介体7的第一电极9A、第二电极9B ;内侧电极11。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第一电极9A及第二电极9B称为“外侧电极9”,而对二者不加以区分。离子风发生体3通过对被电介体7隔开的外侧电极9与内侧电极11之间施加电压,而产生电介体势垒放电,从而产生离子风。电介体7例如形成为厚度固定的平板状(基板状),且具有第一主面7a和其背面的第二主面7b。需要说明的是,离子风如箭头yl所示那样在第一主面7a上沿着第一主面7a流动,并且如箭头y2所示那样在第二主面7b上沿着第二主面7b流动。另外,在第一主面7a上流动的离子风和在第二主面7b上流动的离子风彼此向相同方向(X方向)流动。电介体7的俯视形状可以设为适当的形状,但在图I中,例示出设为具有与X方向及y方向平行的边的矩形的情况。电介体7例如由第一绝缘层13A及第二绝缘层13B(以下,简称为“绝缘层13”,而对二者不加以区分。)层叠而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在图I中,为了便于说明,明示出第一绝缘层13A和第二绝缘层13B的边界线,但在实际的产品中,也可以为第一绝缘层13A及第二绝缘层13B被一体化,无法观察到其边界线。需要说明的是,边界线即便无法观察到,但由后述的说明可理解,能够根据内侧电极11的位置来确定其位置。绝缘层13例如形成为厚度固定的平板状。第一绝缘层13A具有第一主面7a及其背面的第三主面13c (图I (b))。第二绝缘层13B具有第二主面7b及其背面的第四主面13d(图1(b))。两个绝缘层13的厚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彼此相同。另外,两个绝缘层13的俯视形状例如彼此相同。需要说明的是,绝缘层13也可以分别由多个绝缘层来形成。 电介体7(绝缘层13)既可以由无机绝缘物来形成,也可以由有机绝缘物来形成。作为无机绝缘物,例如可举出陶瓷、玻璃。作为陶瓷,例如可举出氧化铝质烧结体(氧化铝陶瓷)、玻璃陶瓷烧结体(玻璃陶瓷)、莫来石质烧结体、氮化铝质烧结体、堇青石烧结体、碳化硅质烧结体。作为有机绝缘物,例如可举出聚酰亚胺、环氧树脂、橡胶。第一电极9A层叠在第一主面7a上,第二电极9B层叠在第二主面7b上,内侧电极11配置在两个绝缘层13之间。换而言之,内侧电极11配置在电介体7内,第一电极9A相对于内侧电极11配置在第一主面7a侧,第二电极9B相对于内侧电极11配置在第二主面7b侧。由此,这些电极通过电介体7而分隔开。两个外侧电极9中,例如除厚度方向(z方向)的位置以外,形状及位置均设定为相同。即,两个外侧电极9彼此形成为相同的形状,且流动方向(X方向)及宽度方向(y方向)的位置彼此相同。这是为了使在第一主面7a侧与第二主面7b侧的风量等相同。内侧电极11包括相对于第一电极9A而位于流动方向的下游侧(X方向的正侧、沿着第一主面7a的第一方向)的第一下游域部(本实施方式中为内侧电极11的整体)。由此,能够实现将第一电极9A侧作为上游侧的离子风的诱发。同样地,内侧电极11包括相对于第二电极9B而位于流动方向的下游侧(X方向的正侧、沿着第二主面7b的第二方向)的第二下游域部(本实施方式中为内侧电极11的整体)。由此,能够实现将第二电极9B侧作为上游侧的离子风的诱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东条哲也八木隆茂牧野浩
申请(专利权)人:京瓷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