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88815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2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至少一端子模组,每一端子模组包括一个磁性模组及至少两个导电端子组,所述每一端子模组还包括一第一继电器,该第一继电器连接于导电端子组与磁性模组之间,通过第一继电器的切换,使不同的导电端子组通过同一个磁性模组分时传输信号,从而减少了磁性模组的数量,节约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的端子模组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网络电连接器为了适应高频信号传输,一般设置有磁性线圈来达到滤波的目的。此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的端子模组以及遮覆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绝缘本体设有端口以供对接连接器插入。端子模组包括导电端子组及与导电端子组电性连接的磁性模组。导电端子组延伸入端口以与对接连接器实现电性导通,磁性模组包括内部电路板及焊接至内部电路板上的磁性线圈,一个端口对应一个导电端子组及一组磁性线圈。但是,当电连接器端口比较多的情况下,需要按照端口数量来安装同等数量的磁性线圈组,这样将造成电连接器的制造成本高昂。因此,实有必要对前述电连接器进行改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前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通过减少磁性模组的数量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至少一端子模组,每一端子模组包括一个磁性模组及至少两个导电端子组,所述每一端子模组还包括一第一继电器,该第一继电器连接于导电端子组与磁性模组之间,通过第一继电器的切换,使不同的导电端子组通过同一个磁性模组分时传输信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第一继电器的切换,使不同的导电端子组可以共用同一个磁性模组,从而减少了磁性模组的数量,节约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组装图2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3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4是本专利技术端子模组的立体分解图5是本专利技术端子模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6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I、收容于绝缘本体I内的端子模组2及遮覆绝缘本体I的遮蔽壳体3。如图2和图3所示,绝缘本体I包括若干端口 11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以供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插入。每一端口 11与绝缘本体I的后壁12之间设有若干贯通的槽道13。绝缘本体I进一步设有连接后壁12的两侧壁14,该两侧壁14向后延伸形成两翼部15并在两翼部15之间形成一容纳空间16。一平板部17自后壁12向后水平延伸并连接两翼部15,平板部17上设有间隔排布的若干支撑梁18,翼部15的内侧以及支撑梁18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槽19。3如图4和图5所示,端子模组2包括导电端子组21、第一电路板22、第二电路板23、基座24及转接端子25。每一导电端子组21与一个端口 11相对应,该导电端子组21包括水平延伸的基部211及固持于基部211上的若干导电端子212。每一导电端子212包括水平延伸的固持部213、位于固持部213 —端并反向斜向下延伸的接触部214及位于固持部213另一端水平延伸的焊接部215。接触部214通过槽道13并延伸入端口 11内,以与对接电连接器实现电性导通。转接端子25呈竖直针状并固持于基座24上,基座24还设有若干收容腔241并于两侧设有向外突出的导轨242。该导轨242滑入定位槽19内,从而使端子模组2收容于绝缘本体1,平板部17可对基座24起支撑作用。第一电路板22沿与对接方向垂直的竖直方向设置,该第一电路板22在上侧设有若干第一焊接孔221并于下侧设有若干插接部22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焊接孔221分为两组各与一个导电端子组21电性连接。导电端子212的焊接部215焊接于第一焊接孔221内,插接部222插入两个基座24的收容腔241内从而使第一电路板22定位。第一电路板22在与导电端子组21相反一侧焊接有磁性模组26。第二电路板23呈水平设置并在两个基座24上各安装一个,每一第二电路板23上设有与转接端子25对应的若干第二焊接孔231,转接端子25通过第二焊接孔231焊接于第二电路板23上。S卩,端子模组2包括两个导电端子组11、一个第一电路板22、两个第二电路板23、一个磁性模组26、两个基座24及每个基座上固持的转接端子25。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导电端子组21焊接于同一个第一电路板22上,即与两个端口 11各自对应的导电端子组共用一个磁性模组。本实施方式有两个端子模组。当然,每个端子模组也可以包括两个以上的导电端子组,本实施方式并未对其构成限制。如图6所示,磁性模组26包括变压器261及共模扼流圈262。在若干导电端子组21 (本实施方式包括两个)与磁性模组26之间设置一个第一继电器4,该第一继电器4在某一时刻将一个导电端子组21的所有导电端子(J1-J8)与磁性模组26电性连接,在另外一个时刻,第一继电器4将另一个导电端子组21的所有导电端子与磁性模组26电性连接。SP,第一继电器4可在不同导电端子组之间根据信号传输需要进行切换,分时传输信号。这样,只需要一个磁性模组便可实现两个甚至多个导电端子组的信号传输需求,不需要额外设置更多的磁性模组,节约了生产成本。本实施方式进一步在磁性模组26与转接端子25之间设置第二继电器5,在第一继电器4发生切换时,第二继电器5同时发生切换,从而切换到相应导电端子组对应的转接端子上。本专利技术通过继电器的切换,使不同的导电端子组可以共用同一个磁性模组,从而减少了磁性模组的数量,节约了生产成本。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端子模组,每一端子模组包括一个磁性模组及至少两个导电端子组,所述每一端子模组还包括一第一继电器,该第一继电器连接于 导电端子组与磁性模组之间,通过第一继电器的切换,使不同的导电端子组通过同一个磁性模组分时传输信号。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模组包括一第一电路板,两个导电端子组焊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模组包括两个基座,第一电路板垂直于对接方向设置并与两个基座固持在一起。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设有若干收容腔,所述第一电路板设有若干插接部以插入收容腔内。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基座上各安装有一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呈水平设置。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基座上各固持有若干转接端子与第二电路板相焊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模组与转接端子之间设有一第二继电器,在第一继电器发生切换时,第二继电器同时在不同基座上的转接端子之间发生切换。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模组焊接于第一电路板上,并与导电端子组处于第一电路板相对两侧。9.如权利要求I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模组包括变压器及共模扼流圈。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揭示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至少一端子模组,每一端子模组包括一个磁性模组及至少两个导电端子组,所述每一端子模组还包括一第一继电器,该第一继电器连接于导电端子组与磁性模组之间,通过第一继电器的切换,使不同的导电端子组通过同一个磁性模组分时传输信号,从而减少了磁性模组的数量,节约了生产成本。文档编号H01R13/719GK102957056SQ20111023789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9日专利技术者胡军华, 徐勇春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端子模组,每一端子模组包括一个磁性模组及至少两个导电端子组,所述每一端子模组还包括一第一继电器,该第一继电器连接于导电端子组与磁性模组之间,通过第一继电器的切换,使不同的导电端子组通过同一个磁性模组分时传输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军华徐勇春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