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感应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88623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17: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动感应开关,尤其是一种可识别在可携式机器显示装置上部所移动的反射体的动作,并不需要触控也可以控制可携式机器的移动感应开关。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移动感应开关包括:安装在位于可携式机器本体上部的显示装置外侧的底座;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受光元件;以所述底座上的受光元件为中心,相互对应并隔开配置,可发光的多个发光元件;控制所述发光元件的控制部。所述发光元件沿所述显示装置方向倾斜配置,所述受光元件感知自所述发光元件发散、并在反射体上反射的光,并向所述控制部发送动作信号,所述控制部接收到所述动作信号后,识别所述反射体的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动感应开关,尤其是一种识别在可携式机器的显示装置的上部移动的反射体的动作,并无需触控即可控制可携式机器的移动感应开关。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通信科学的发展,移动电话及PDA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所述可携式机器具有特殊的性能,操作便利,备受消费者瞩目。 目前可携式机器的固有性能除了通话以外,还可以上网、娱乐游戏等,这些多样化的性能均由多个按键来控制和选择。随着可携式机器越来越小巧玲珑,准确地选择按键也越来越难,尤其是在移动中或在驾驶中等操作者的行动受限制的情况下,按键输入变得难上加难。不仅如此,因向按键施压的输入范本单一化,导致在进行控制性能及开关性能时,需要重復多次按入的动作,在实行的过程中,因输入动作无法实现,导致操作者的操作更加不易。为瞭解决所述问题,开发出不需要接触按键板,就可以通过非接触性动作来控制可携式机器性能的动作感知控制技术。所述控制性能不仅可以用在可携式机器上,还可以用在各种机器的输入装置、移动识别游戏、汽车范本、厨房机器等多种领域上。所述非接触性控制性能,为了提高动作的识别率及反应率,具有非接触性控制性能的装置需要有较大的体积。但是,对于手机、交通导航器、开关外壳等小型机器来説,不宜于安装大型的非接触性控制装置,这就要求非接触性控制装置的体积变小。可是若非接触性控制装置的体积变小时,各感应器之间的距离变小,导致远距离控制较难,控制的灵敏度降低,存在诸多不便。最近可携式机器的图示器,如平板电脑和PDA等机器的图示器越来越大。在图示器越来越大的同时,其携带起来也需越来越方便。如前述,虽需要有小型组件的非接触性控制装置,但是因显示装置越来越大,在显示装置外侧的可携式机器的面板部位上安装上述非接触性控制装置时,则不易感知在显示装置上部的物体动作,因此为了非接触性的控制可携式机器,须在可携式机器的面板上部实施控制动作。上述控制动作迟钝的控制显示装置所输出的内容,使用者所注视的部位和控制动作实行的位置不同,从而带给使用者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正是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触控,也可感知外部动作的移动感应开关,使其即使用于小型可携式机器,也可以灵敏地操作,提高移动识别性能的便利性。为实现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移动感应开关。本专利技术的移动感应开关包括安装在位于可携式机器本体上部的显示装置外侧的底座;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受光元件;以所述底座上的受光元件为中心,相互对应并隔开配置,并可发光的多个发光元件;控制所述发光元件的控制部。所述发光元件沿所述显示装置方向倾斜配置,所述受光元件感知自所述发光元件发散、并在反射体上反射的光,并向所述控制部发送动作信号,所述控制部接收到所述动作信号后,识别所述反射体的移动。在所述可携式机器上形成插入安装所述底座的安装槽,所述底座包括安装在所述安装槽中,上部形成向所述显示装置方向向下倾斜的第一倾斜部的第一底座;安装在所述第一倾斜部上,在中心部形成贯通孔,以所述贯通孔为中心,向所述贯通孔的反方向向下倾斜而成第二倾斜部的第二底座;配置在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之间,上部安装有所述受光元件的线路基板。所述受光元件配置在所述贯通孔下部,感知通过所述贯通孔并自所述发光元件发射的光,所述发光元件结合在所述第二倾斜部上,沿所述受光元件的 反方向倾斜配置。所述第二倾斜部由四个形成,以所述贯通孔为中心,相互以90度间隔配置,与所述第二倾斜部以同一角度倾斜形成的各个所述发光元件以与所述第二倾斜部相同的角度倾斜配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自发光元件发射的光,沿受光元件反方向倾斜发射,可最大程度减小各个发光元件所发射光的间接区间,这就使移动感应开关小型化的同时,也可以远距离灵敏地感知移动,使其在小型机器上的应用更加容易。进一步,第二倾斜部以同一角度倾斜形成,各发光元件以同一角度,倾斜配置在第二倾斜部上,这就使自各发光元件发射的光不会重叠,增加距离,从而灵敏地感知反射体的移动,增大感知范围。附图说明本说明书中下列附图是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可对本专利技术所欲阐述的详细说明及本专利技术技术特徵提供重要作用,附图仅限于记载本
技术实现思路
,并非对其它的解释。图I图示了安装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移动感应开关的可携式机器的立体图;图2图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移动感应开关及可携式机器的分解立体图;图3图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移动感知开关的分解立体图;图4图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线路基板竖直方向的结构图;图5图示了图IA-A方向的截面图;图6图不了图5受光兀件和发光兀件的受光范围及发光范围的截面图;图7图示了图6B部分的扩大图;图8图示了图6z轴方向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0、机器本体;130、隔离壁;11、安装槽;200、受光元件;20、显示装置;300、发光元件;30、覆盖部件;300a、第一发光元件;100、底座;300b、第二发光元件;110、平面部;300c、第三发光元件;111、第一倾斜部;300d、第四发光元件;120、倾斜部;400、补偿元件;121、结合孔;500、线路基板;122、透光外壳;S、感应开关;123、第二倾斜部;T、发光范围;124、结合孔;R、受光范围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图示了安装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移动感应开关的可携式机器的立体图;图2图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移动感应开关及可携式机器的分解立体图;图3图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移动感知开关的分解立体图;图4图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线路基板竖直方向的结构图;图5图示了图IA-A方向的截面图;图6图示了图5受光元件和发光元件的受光范围及发光范围的截面图;图7图示了图6B部分的扩大图;图8图示了图6z轴方向的示意图。如图I至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移动感应开关包括底座100、受光元件200、发光元件300、补偿元件400及控制部(未图示)。所述底座100安装在平板电脑或PDA等可携式机器上。 所述平板电脑或PDA等与以往技术中的可携式机器相比,其显示装置20更宽,要比手提电脑更易于携带,其宽屏也便于使用。显示装置20较小,可安装在一般可携式机器或多种电子机器上。如图I及图2所示,在可携式机器的本体10的上部的显示装置20的外侧,形成安装槽11。也就是说,安装槽11在安装有显示装置20的可携式机器的前面,在显示装置20的外侧上形成。在本体10的上部上,安装有透明材质的覆盖部件30,可盖住安装槽11和显示装置20。图2图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移动感应开关及可携式机器的分解立体图,未图示覆盖在可携式机器的前面的覆盖部件30。在底座100插入安装槽11,并配置在可携式机器的上部及显示装置20的外侧。底座100如图3所示,包括第一底座110、第二底座120及线路基板130。第一底座110如图3及图4所示,插入安装在安装槽11中,上部形成向显示装置20方向向下倾斜的第一倾斜部111。根据情况,第一倾斜部111可不用另外形成,在安装槽11的底面,向着显示装置20的方向,向下倾斜而成,也可以倾斜安装在第一底座110上。第二底座120安装在倾斜面上,并配置在安装槽11的内部。如图3所示,在第二底座120的中心部形成贯通孔121。如后述,通过贯通孔121,受光元件200感应发自发光元件300、并经反射体(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感应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感应开关包括:便携式机器本体,所述便携式机器本体上部设置有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外侧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安装在所述显示装置的外侧;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受光元件;以所述底座上的受光元件为中心对称并间隔安装有可发光的发光元件;控制所述发光元件的控制器;所述发光元件沿所述显示装置方向倾斜配置,所述受光元件感知自所述发光元件发散、并在反射体上反射的光,并向所述控制部发送动作信号,所述控制部接收到所述动作信号后,识别所述反射体的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会源崔俊三
申请(专利权)人:HYSONIC株式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