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微结构保护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88027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1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光学微结构保护膜,其包含有一本体以及多个微结构单元,所述本体是具有至少一表面,所述多个微结构单元是阵列排列设置于所述至少一表面上;每一所述微结构单元是具有一多边形形状的一底面,且所述底面是与所述表面相结合,各微结构单元为具有一凹陷区的一多边形角锥结构,所述多边形角锥限定有一顶点,所述凹陷区以所述顶点为球心,且限定有一半径的球状结构,使所述凹陷区形成有一低点于所述微结构单元上,所述低点与所述底面相距为一第二距离,而所述半径与所述第二距离之和为一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与所述第一距离之比值范围介于0.1至0.8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光学微结构保护膜,尤指一种可适用于太阳能电池模组的光学微结构保护膜,所述光学微结构保护膜通过特殊的微结构设计来减少模组内部的气体产生,并且改善滚轮脱膜性不佳的问题,提升产品合格率与生产率。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I及图2所示,传统太阳能电池的光学保护膜是位于一玻璃基板70以及一背板材料80之间,且三者是相互紧密贴合,在封装制程中,所述光学保护膜与玻璃基板70之间封装排气很容易产生气体90,若气体90产生时将产生以下问题I.使光学保护膜内部含有水气渗入造成元件短路,影响整体光电转换效率。2.造成光学保护膜的空洞化,降低吸震、抗冲击效果,当太阳能电池模组受外力作用时易有破裂、损坏的风险。3.前面板、电池晶片(cell)以及背板之间产生剥离(delamination)问题。为改善上述缺点,于是有光学保护膜制造商用乙烯-醋酸乙烯酯(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 EVA)光学保护膜表面进行结构设计,请参阅图I及图2所示,所述EVA光学保护膜表面上成型有突出的微结构91、92,封装过程产生的气体可利用微结构91、92在树脂熔融状态下进行与玻璃基板或是太阳能晶片的层压程序时生成的孔隙进行排气。然而,根据图12所示,微结构91的孔隙若在树脂熔融状态而仍无法形成通道时,其排气效果仍然不甚理想。此外,微结构91可能造成EVA光学保护膜生产过程的脱膜性不佳,导致EVA光学保护膜的成型率降低,影响生产合格率。为改善脱膜性,往往需降低生产机数并提高收卷张力,这样则影响生产率以及造成后续EVA光学保护膜热收缩的问题。美国第7,851,694专利公开一种传统太阳能电池的光学保护膜,微结构由多个微突块构成,微结构之间并形成间距,然而在熔融状态这些孔隙容易因熔融变形而消失,无法作为气体的排气通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人鉴于传统太阳能电池的光学保护膜的诸多缺点,改良其不足与缺失,进而专利技术出一种光学微结构保护膜及具有光学微结构保护膜的太阳能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微结构保护膜,其由热塑性聚合物所构成,所述光学微结构保护膜包括一本体,是具有至少一表面;多个微结构单元,以阵列排列设置于所述本体的至少一表面,每一所述微结构单元是具有一多边形形状的一底面,且所述底面是与所述表面相结合,各微结构单元为具有一凹陷区的一多边形角锥结构,所述多边形角锥限定有一顶点,所述凹陷区以所述顶点为球心,且限定有一半径(R)的球状结构,使所述凹陷区形成有一低点在所述微结构单元上,所述低点与所述底面相距为一第二距离(H2),而所述半径(R)与所述第二距离(H2)之和为一第一距离(Hl),所述第二距离与所述第一距离之比值(H2/H1)范围介于O. I至O. 8之间。优选地,所述微结构单元其为四角锥结构,所述微结构单元具有相对应的两个第一接触端以及两个第二接触端。优选地,所述微结构单元其为三角锥结构,所述微结构单元具有相对应的一第一接触端、一第二接触端以及一第三接触端,而所述第三接触端位于所述第一接触端以及所述第二接触端之间。优选地,所述凹陷区的体积(Vp)范围是介于以所述半径(R)形成的球体体积O. 05倍至O. 4倍之间。 优选地,所述多个微结构单元更包含一第三距离(H3),所述第三距离的长度范围介于所述第一距离以及所述第二距离差值(H1-H2)的O. 2至O. 9倍之间。优选地,所述凹陷区邻靠所述底面的表面形状为一多边曲面形状。优选地,所述凹陷区的体积(Vp)与所述微结构单元的体积(Vt)的比值被定义为一孔隙率,所述孔隙率为36%至80%之间。优选地,所述多边形角锥由所述顶点延伸至所述底面的多边形顶点限定有一边长,所述半径与所述边长的比值介于O. 5及10之间。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具有光学微结构保护膜的太阳能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提供一前保护板、至少一光学微结构保护膜、一太阳能晶片以及一背保护板,所述光学微结构保护膜更包括一本体以及多个微结构单元,所述本体具有至少一表面,多个微结构单元以阵列排列设置于所述本体的至少一表面,每一所述微结构单元是具有一多边形形状的一底面,且所述底面是与所述表面相结合,各微结构单元为具有一凹陷区的一多边形角锥结构,所述多边形角锥限定有一顶点,所述凹陷区以所述顶点为球心,且限定有一半径(R)的球状结构,使所述凹陷区形成有一低点于所述微结构单元上,所述低点与所述底面相距为一第二距离(H2),而所述半径(R)与所述第二距离(H2)之和为一第一距离(Hl),所述第二距离与所述第一距离之比值(H2/H1)范围介于O. I至O. 8之间;依序贴合所述前保护板、所述光学微结构保护膜、所述太阳能晶片以及所述背保护板,以形成一太阳能电池层压单元;置入所述太阳能电池层压单元至一加热板上;通过所述加热板加热所述太阳能电池层压单元;利用一大气压力压合所述太阳能电池层压单元且所述加热板持续加热,以形成所述具有光学结构保护膜的太阳能电池模组。优选地,所述光学微结构保护膜的材质为乙烯-醋酸乙烯酯(Ethylene-vinylacetate copolymer, EVA)共聚物。本专利技术的光学微结构保护膜是可应用于各类物品的封装制程,通过其表面的微结构单元,在封装物品的过程中可使水蒸气排出的表面积增加,在制程中可显著地提升其排气效果,有效改善封装过程中产生气体的问题,并可具有更佳的脱膜性,进而提高所封装产品的生产合格率与生产率,因此具有生产成本低的优势。本专利技术可应用于太阳能电池模组的封装制程或其他元件封装领域,也可针对市场趋势或客户需求进行表面结构客制化设计或改良,因此本专利技术确实具有其实用性及前瞻性,有利于相关产业的发展。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技术的太阳能电池光学微结构保护膜位于玻璃基板与背板材料之间的实施状态俯视图。 图2为与图I相对应的实体照片参考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光学微结构保护膜的立体外观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光学微结构保护膜的微结构单元及本体的立体外观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光学微结构保护膜的微结构单元及本体的侧视平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光学微结构保护膜的微结构单元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光学微结构保护膜的微结构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光学微结构保护膜的微结构单元的又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光学微结构保护膜位于前保护板及背保护板之间的一实施状态侧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光学微结构保护膜位于前保护板及背保护板之间的另一实施状态侧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光学微结构保护膜位于前保护板及背保护板之间的又一实施状态侧视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光学微结构保护膜的微结构单元的一实施例的实施状态立体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光学微结构保护膜的微结构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实施状态立体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的光学微结构保护膜的微结构单元的又一实施例的实施状态立体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的光学微结构保护膜位于前保护板与后保护板之间的实施状态俯视图。图16为与图15相对应的实体照片参考图。附图标记说明10_本体;100-表面;11-微结构单元;I Ia-微结构单元;I Ib-微结构单元;A-第一接触端;B-第二接触端;H1-第一距离;H2-第二距离;H3-第三距离;L-边长;P-低点;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微结构保护膜,由热塑性聚合物所构成,其中,所述光学微结构保护膜包括:一本体,具有至少一表面;多个微结构单元,以阵列排列设置于所述本体的至少一表面,每一所述微结构单元具有一多边形形状的一底面,且所述底面与所述表面相结合,各微结构单元为具有一凹陷区的多边形角锥结构,所述多边形角锥限定有一顶点,所述凹陷区以所述顶点为球心,且限定有一半径(R)的球状结构,使所述凹陷区于所述微结构单元上形成有一低点,所述低点与所述底面相距第二距离(H2),而所述半径(R)与所述第二距离(H2)的和为第一距离(H1),所述第二距离与所述第一距离的比值(H2/H1)范围介于0.1至0.8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信元谢育芸廖正伦
申请(专利权)人:颖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