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荧光显微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86594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06: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手持式荧光显微镜,其壳体内设置有局部光谱光源、第一滤光装置、第二滤光装置、以及影像感测电路。局部光谱光源用以产生第一光线。第一滤光装置用以对第一光线进行滤光以提供第二光线。第二滤光装置用以对一样本经由第二光线照射后所产生的荧光进行滤光,以提供第四光线。影像感测电路用以接收第四光线以产生荧光影像。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光罩,用以包围样本,以降低或阻止光线从光罩外进入影像感测电路。第二光线照射到样本的光路径,不会与荧光从样本进入第二滤光装置的光路径重迭,且荧光进入第二滤光装置的光路径或是第四光线进入影像感测电路的光路径上皆未设置任何分光镜。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一般环境中也能正常检测荧光影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显微镜,尤指一种手持式突光显微镜。
技术介绍
许多的物质在吸收某个特定波长的光之后,会释放出较长波长的荧光。因此,在实验和研究中,可藉由检验特定波长的光线,而侦测出样本中是否有某项物质的存在或其分布状况等。例如,检测DNA、抗体或者其它生物样本时,可对样本照射特定波长的光线,并且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样本所释放出的荧光,以检测样本 中是否有待测物质。图I为现有的突光显微镜100的简化架构图,突光显微镜100包含有激发光源110、激发光滤镜(excitation filter) 120、分光镜(dichroic mirror) 130、物镜 140、释放光滤镜(emission filter) 150、及影像感测装置160。在荧光显微镜100中,激发光滤镜120是用来对激发光源110所产生的光线Lll进行滤光。激发光滤镜120会过滤掉波长较长的光线成分,而使波长短于特定波长(例如490nm)的光线L12通过激发光滤镜120。激发光滤镜120滤光后的光线L12照射到分光镜130时,分光镜130会将波长在特定值(例如500nm)以下的光线L13反射至样本,但允许波长在该特定值以上的光线L14透射通过而不输出至样本。分光镜130所反射的光线L13会经过物镜140照射到样本。样本中的特定荧光染剂被激发后,会释放出较长波长的荧光L15。荧光L15经过物镜140及分光镜130后,会照射到释放光滤镜150。释放光滤镜150会过滤掉波长较短的光线成分,而使波长在特定值(例如510nm)以上的光线L16通过。接着,影像感测装置160会依据接收到的光线产生荧光影像。如图I所不,突光显微镜100照射到样本上的光线L13与样本产生的突光L15两者的光路径会重迭。这样的光学架构会使得光线L13照射到样本后所产生的反射光,因为激发光滤镜120及释放光滤镜150有限的滤光效果使未过滤的反射光混杂在荧光L15的光路径中,而增加影像感测装置160接收到的光学噪声,因而降低荧光影像的观测质量,或者需要采用过滤效果极高的滤光镜而导致大幅增加成本,是现有荧光显微镜100的缺点之一。另外,在现有的荧光显微镜100中,激发光源110是全光谱光源,如高压汞灯(mercury-vaporlamp)或高压氣灯(xeon arc lamp)等,故激发光源110所产生的光线Lll涵盖的光谱范围很广。因此,激发光滤镜120、分光镜130及释放光滤镜150皆需要采用较高的规格,才能降低其它波长成分的光线照射到样本所可能造成的干扰,但也因此增加了荧光显微镜100的组件复杂度。再者,前述的激发光源110不仅体积大,且在使用时会产生高温,所以需要较多的散热空间或搭配复杂的散热机构使用,才能将废热排除,否则会降低周边电路组件的寿命。因此,传统的激发光源110很难与荧光显微镜100中的其它组件整合在一起,造成荧光显微镜100的体积长期以来都无法缩小到能让使用者随身携带的程度。所以,样本都必须先运送或被移动到荧光显微镜100的所在处才能进行检测。如果样本无法在荧光显微镜所在位置附近被准备,那么样本在运送途中必须有良好的保存机制,否则样本便容易因为荧光衰减而影响检测的正确性,这也使得样本的运送过程成为影响检测结果的重要环节之一。由于一般样本所释放出的荧光很微弱,所以荧光显微镜100的检测过程也很容易受到环境光源的干扰。因此,现有的荧光显微镜100必须在暗室中进行操作才能获得理想的观测影像。上述的各项因素不但使得现有荧光显微镜100的制造较复杂、体积较大、成本较高,也导致荧光显微镜100必须在特定环境中(例如暗室)操作才能发挥正常功能的使用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如何简化荧光显微镜的组件架构以缩小荧光显微镜的尺寸,并且提升荧光影像的观测质量和使用上的便利性,实系业界有待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书提供了一种手持式突光显微镜,其包含有一壳体;一第一局部光谱光源,设置于该壳体内部,用以产生一第一光线;一第一滤光装置,设置于该壳体内部,用以对该第一光线进行滤光以提供一第二光线;一第二滤光装置,设置于该壳体内部,用以对一样本经由第二光线照射后所产生的一荧光进行滤光,以提供一第四光线;一影像感测电路,设置于该壳体内部,用以接收该第四光线以产生一荧光影像;以及一光罩,设置于该壳体之一端,用以包围该样本,以降低或阻止光线从该光罩外进入该影像感测电路;其中该第二光线照射到该样本的光路径,不会与该荧光从该样本进入该第二滤光装置的光路径重迭,且该荧光进入第二滤光装置的光路径或是该第四光线进入该影像感测电路的光路径上皆未设置任何分光镜。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了一种手持式突光显微镜,其包含有一壳体;一第一局部光谱光源,设置于该壳体内部,用以产生一第一光线;一第一滤光装置,设置于该壳体内部,用以对该第一光线进行滤光以提供一第二光线;一第二滤光装置,设置于该壳体内部,用以对一样本经由第二光线照射后所产生的一荧光进行滤光,以提供一第四光线;一第二局部光谱光源,设置于该壳体内部,用以产生一第五光线来照射该样本,其中该第五光线与该第一光线的光色不同,且当该第二局部光谱光源开启时,该第一局部光谱光源会关闭,而当第一局部光谱光源开启时,该第二局部光谱光源会关闭;一影像感测电路,设置于该壳体内部,用以接收该第四光线以产生一荧光影像;以及一光罩,设置于该壳体之一端,用以包围该样本,以降低或阻止光线从该光罩外进入该影像感测电路;其中该第二光线照射到该样本的光路径,不会与该荧光从该样本进入该第二滤光装置的光路径重迭,且该荧光进入第二滤光装置的光路径上或是该第四光线进入该影像感测电路的光路径上皆未设置任何分光镜。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了一种手持式突光显微镜,其包含有一壳体;一第一局部光谱光源,设置于该壳体内部,用以产生一第一光线;一第一滤光装置,设置于该壳体内部,用以对该第一光线进行滤光以提供一第二光线;一第二滤光装置,设置于该壳体内部,用以对一样本经由第二光线照射所产生的一荧光进行滤光,以提供一第四光线;一第二局部光谱光源,设置于该壳体内部,用以产生一第六光线,其中该第六光线与该第一光线的光色不同,且当该第二局部光谱光源开启时,该第一局部光谱光源会关闭,而当第一局部光谱光源开启时,该第二局部光谱光源会关闭;一第三滤光装置,设置于该壳体内部,用以对该第六光线进行滤光以提供一第七光线;一影像感测电路,设置于该壳体内部,用以接收该第四光线以产生一荧光影像;以及一光罩,设置于该壳体之一端,用以包围该样本,以降低或阻止光线从该光罩外进入该影像感测电路;其中该荧光从该样本进入该第二滤光装置的光路径,不会与该第二光线照射到该样本的光路径或是该第七光线照射到该样本的光路径重迭,且该荧光进入第二滤光装置的光路径上或是该第四光线进入该影像感测电路的光路径上皆未设置任何分光镜。前述实施例的优点之一是手持式荧光显微镜的组件架构较精简,而使制造的复杂 度及成本皆能降低。前述实施例的另一优点是手持式荧光显微镜的局部光谱光源和其它组件能整合在同一壳体之内,使手持式荧光显微镜的体积得以大幅缩小,而便于携带使用,能让使用者便于各种应用环境中进行检测。前述实施例的另一优点是手持式荧光显微镜在一般环境中也能正常检测荧光影像,而不限于在暗室中才能使用。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持式荧光显微镜,包含有:一壳体;一第一局部光谱光源,设置于该壳体内部,用以产生一第一光线;一第一滤光装置,设置于该壳体内部,用以对该第一光线进行滤光以提供一第二光线;一第二滤光装置,设置于该壳体内部,用以对一样本经由该第二光线照射后所产生的一荧光进行滤光,以提供一第四光线;一影像感测电路,设置于该壳体内部,用以接收该第四光线以产生一荧光影像;以及一光罩,设置于该壳体之一端,用以包围该样本,以降低或阻止光线从该光罩外进入该影像感测电路;其中该第二光线照射到该样本的光路径,不会与该荧光从该样本进入该第二滤光装置的光路径重迭,且该荧光进入第二滤光装置的光路径或是该第四光线进入该影像感测电路的光路径上皆未设置任何分光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能伟
申请(专利权)人:安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