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自动识别装置的传感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86346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06: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备自动识别装置的传感器,包含在绝缘基板上形成的工作电极,与工作电极在绝缘基板同一平面上间隔一定距离形成的辅助电极;在绝缘基板上形成另外一个辅助电极并在本辅助电极间隔一段距离的上方形成排气孔;在绝缘基板顶端形成的自动开启测试仪的开关和与此在同一基板上形成的自动识别校正代码的组合开关接点,包含为虹吸样品的样品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自动识别校正代码系统,解决了用户手工输入有关信息的不便之处,同时可以预防因输入错误而带来的测量结果的错误。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备自动识别装置的传感器
技术介绍
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 oxidase, GOD), 1928年由Muller等发现,此后,Nekamatsu> Konelia、Yoshio等先后对其作了大量的研究并投人生 产,Fiedurek和Rogalski等对酶单位的增加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尤其对葡萄糖氧化酶的辅基一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做了深入的研究,并给出了详细的说明,目前该酶在临床检测和食品工业有广泛的用途。葡萄糖传感器就是利用葡萄糖氧化酶催化氧化葡萄糖的专一性,检测各种物质中的葡萄糖含量,葡萄糖传感器在生物和医学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1962年,Clark和Lyons提出将酶与电极结合,可以通过检测其酶催化反应所消耗的氧来测定葡萄糖的含量。1967年,Updike和Hicks首次研制出以钼(Pt)电极为基体的第一支葡萄糖氧化酶电极,通过检测酶反应的产物H2O2来测定葡萄糖含量。第一代酶生物传感器是以氧为电子转移媒介体的电催化反应GODox+葡萄糖一GODred+葡萄糖酸G0Dred+02 — G0Dox+H2022 H2 O2 — 02+2H20+2e第一代葡萄糖氧化酶传感器存在以下一些缺点①溶解氧的变化可能影响电极响应的波动;②氧的溶解度有限,当溶解氧贫乏时,相应电流明显下降,从而影响检出限生物传感器的响应性能受溶液中PH及温度的影响很大。1970年Williams等试图采用分子导电介质取代氧分子进行氧化还原电子传递的尝试。他们使用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导电介质系统成功实施了血液葡萄糖的电化学测定,同时还用同一电化学系统测定了血乳酸。尽管日后这一开创性的电化学测试原理被广泛使用在公司血糖仪的开发和生产实践中。第二代酶生物传感器是以人工电子转移媒介体为基础的电催化GODox+葡萄糖一GODred+葡萄糖酸G0Dred+Mox — G0Dox+MredMred_ne — Mox第二代葡萄糖氧化酶传感器利用了人工电子转移媒介体,其目的是为了扩大电极可测物质浓度范围及提高测定灵敏度世界上第一个便携式家用电化学血糖测试系统是1987年由美国Medisense公司推出的ExacTech,该系统采用二茂铁及其衍生物作为氧化还原导电介质,通过丝网印刷导电碳墨在PVC塑料基片上,制成外观尺寸如同pH试纸大小的血糖试纸,可以大规模制作生产。大规模需要保证每个批次之间的一致性。由于产品原料和生产条件存在差异,使得不同批号试纸上的反应活性存在差异。所以不同时间生产的试纸校正码都不一样,只有同一批生产的试纸校正码才是一样的。而在使用血糖试纸的时候都要将血糖仪的校正码和血糖试纸的调成一致,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检测结果。目前,大都采用对每一批生产的试纸进行抽样作校正曲线,在根据校正曲线赋予每批试纸一个代码,用户使用之前都要对每次购买的试纸进行代码调节。人工输入试纸上的代码,容易发生人为输入代码错误。另外一种为代码片技术,无需人工输入;但每换一盒试纸都要重新更换代码片,一般来说后者比较方便;但也会出现失误;只是频率相对少了一些。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国际上已有相关的专利,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以测电阻为基础的(US25279647A、US20060144704A1、(W02007011569A2),另外一类是以光学方式为基础的(US03907503、US06168957、EP075223B1)。但是,上述的方法存在生产工序复杂,特别是光学方式,要在测试仪上加装的装置成本较高,同时受外界光线的干扰,耗电率也很高。本专利技术自动识别装置引入组合开关方式进行自动校正代码,在提高测试准确度,降低成本方面提供了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传感器系统包括在绝缘基板(100)上形成的工作电极(104),与工作电极(104)在绝缘基板同一平面上间隔一定距离形成的辅助电极(105);在绝缘基板(300)上形成另外一个辅助电极(107)并在本辅助电极(107)间隔一段距离的上方形成排气孔;在绝缘基板(100)顶端形成的自动开启测试仪的开关(101)和与此在同一基板上形成的自动识别校正代码的组合开关接点(102),包含为虹吸样品的样品槽(106);为了测试仪的连接器接触脚能与基板(300)上形成的辅助电极(107)相导通在基板(100)和基板(200)靠上端形成了小孔(103),将基板(300)与涂有粘合剂的基板(200)对好位置后相粘合,再将粘合好的基板(300)和基板(200)与涂敷好酶和电子转移媒介体的基板(100)相粘合;以此构成的复合式立体电化学池的生物电化学池,包括生物电化学池与测试仪相连的接触脚和固定接触脚的支架,接触脚包括连接工作电极(104)和辅助电极(105),(107)接触脚;连接自动开启测试仪的开关(101)的接触脚;连接自动识别校正代码的组合开关接点的接触脚。优选的,一个辅助电极和一个工作电极及自动识别校正代码的组合开关接点,自动开启用开关在同一个基板上,分布在同一面或在基板两面分开分布。进一步的,自动识别校正代码的组合开关接点可分布在基板的同一面也可以分布在基板的两个面。进一步的,自动识别校正代码的组合开关接点在未确定代码之前各个接点之间需导通;待代码确定后用激光或用锋利的器具根据代码切开导通部位,形成组合开关。优选的,自动识别校正代码的组合开关接点不受大小、形状、面积的影响。优选的,自动识别校正代码的组合开关接点材料为碳、导电碳浆、金、钼、钯、银、银/氯化银铜、铁、铝等导电物质。优选的,组合开头接点可由二个到二十个组成。本专利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用户手工输入有关信息的不便之处,同时可以预防因输入错误而带来的测量结果的错误。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附图说明图I为测试仪接触脚与传感器相连的连接端子。图2为本专利技术自动识别装置的组合开关接点与连接端子相结合的示意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自动识别装置的组合开关接点和电化学池电极自动开启测试仪的开关接点。图3b为本专利技术自动识别装置构成组合开关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自动识别装置原理示意图。图5为带自动识别装置的生物电化学池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根据图I包含在绝缘基板(100)上形成的工作电极(104),与工作电极(104)在绝缘基板同一平面上间隔一定距离形成的辅助电极(105);在绝缘基板(300)上形成另外一个辅助电极(107)并在本辅助电极(107)间隔一段距离的上方形成排气孔;在绝缘基板(100)顶端形成的自动开启测试仪的开关(101)和与此在同一基板上形成的自动识别校正代码的组合开关接点(102),包含为虹吸样品的样品槽(106)。为了测试仪的连接器接触脚能与基板(300)上形成的辅助电极(107)相导通在基板(100)和基板(200)靠上端形成了小孔(103)。将基板(300)与涂有粘合剂的基板(200)对好位置后相粘合,再将粘合好的基板(300)和基板(200)与涂敷好酶和电子转移媒介体的基板(100)相粘合;以此,便构成了包含自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物传感器系统包括在绝缘基板(100)上形成的工作电极(104),与工作电极(104)在绝缘基板同一平面上间隔一定距离形成的辅助电极(105);在绝缘基板(300)上形成另外一个辅助电极(107)并在本辅助电极(107)间隔一段距离的上方形成排气孔;在绝缘基板(100)顶端形成的自动开启测试仪的开关(101)和与此在同一基板上形成的自动识别校正代码的组合开关接点(102),包含为虹吸样品的样品槽(106);其特征在于:为了测试仪的连接器接触脚能与基板(300)上形成的辅助电极(107)相导通在基板(100)和基板(200)靠上端形成了小孔(103),将基板(300)与涂有粘合剂的基板(200)对好位置后相粘合,再将粘合好的基板(300)和基板(200)与涂敷好酶和电子转移媒介体的基板(100)相粘合;以此构成的复合式立体电化学池的生物电化学池,包括生物电化学池与测试仪相连的接触脚和固定接触脚的支架,接触脚包括:连接工作电极(104)和辅助电极(105),(107)接触脚;连接自动开启测试仪的开关(101)的接触脚;连接自动识别校正代码的组合开关接点的接触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富宜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