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管式粘度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86282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06: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细管式粘度计,能够消除在定流量泵、输送管上产生的被测定流体的流动的混乱,使被测定流体以层流状态在压差检测用细管内流动,而能够利用压差传感器来正确地检测压差检测用细管的入口端与出口端之间的压力差,从而能够可靠地进行粘度测定。在压差检测用细管的上游侧,设有具有比压差检测用细管的流道截面积大的流道截面积的流动控制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如下构成的细管式粘度计,S卩,在压差检测用细管内流动例如A重油(MD0)、轻油(MGO)等被測定流体,用压差传感器来检测压差检测用细管的入口端与出口端的压差,由此来测定流体的粘度。
技术介绍
以往,使用如下细管式粘度计,S卩,在粘性流体以恒定流量的层流状态在具有恒定的内径的细管内流动的情况下,由细管内的上游侧与下游侧产生的压カ差和流量的关系,根据哈根-泊肃叶(Hagen-Poiseuille)流的定律,来连续地求出粘度。 S卩,所谓该哈根-泊肃叶流的式子,利用如下性质在某流体以流量(q)的层流状态在内径半径(r)、长度(I)的细管内流动的情况下,细管的入口端与出口端之间的压力差(AP)与流体的粘度(n)成比例,如下述的式I表示。数学式I : — 膨 トSiq如上述式I所示,若已知细管的形状与流量,则通过检测细管的压差检测用细管(AP),能够测定流体的粘度(n )。图6是表示利用了该哈根-泊肃叶流的式子的以往的细管式粘度计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以往的细管式粘度计100构成为,利用定流量泵104,经由吸入管102,从存积未图示的被測定流体的罐、配管等,抽出被測定流体。而且,构成为,由定流量泵104抽出的被測定流体经由输送管106,并以层流状态在压差检测用细管108中流动,而从排出管110排出。另ー方面,高压检测管112从压差检测用细管108的入口端108a开始分支,并经由压差传感器114、低压检测管116,与压差检测用细管108的出ロ端108b连接,由此,向压差传感器114传递压力。由此,构成为,利用压差传感器114来检测高压检测管112的压カ与低压检测管116的压カ的压差,使用式I換算该压差,从而计算出粘度。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第3796330号公报然而,近几年,为了防止环境破坏,例如,在陆地汽车、火力发电所等中加强排气限制。该排气限制对于海上的船舶也无例外,已经在一部分的海域开始了限制。S卩,船舶的燃料強制性地在陆地的近海使用与至今使用的A重油(MDO)相比更加低硫黄(LSA)的轻油(MG0)。该轻油(MGO)是在15°C时的粘度为2mPa s以下的非常低粘度的流体。然而,在对粘性流体通过细管内时产生的压カ损失进行检測、并测定粘度的以往的细管式粘度计100中,压差检测用细管108内的被測定流体的流动为层流是重要的条件。在该被测定流体的粘度高的情况下,层流在短距离形成,但是在被测定流体的粘度低的情况下,形成层流为止需要长的距离。另外,为了使细管式粘度计100小型化,如图6所示,若对从定流量泵104至压差检测用细管108为止的被測定流体的输送管106进行弯曲加工,则在例如轻油(MGO)之类被測定流体的粘度低的情况下,在弯曲部分中产生副流(二次流),由于该副流使測定流体混乱而不产生层流。其結果,压差检测用细管108内的被測定流体的流动不会成为层流,而给予测定大的影响。因此,在例如轻油(MGO)之类被測定流体的粘度低的情况下,若将从定流量泵104至压差检测用细管108为止的被測定流体的输送管106配置为直线状,并且将其距离变长,则在输送管106内,被測定流体的流动成为层流,并也不会产生副流(二次流)。然而,若像这样地将从定流量泵104至压差检测用细管108为止的被測定流体的 输送管106配置为直线状,并且,将其距离变长,则细管式粘度计100大型化,并且,也有很多在构造上无法配置为直线状的情況。因此,专利文献I (专利第3796330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粘度检测计単元,即,通过附设双联的齿轮泵,而在该泵的外周部螺旋状地形成粘度计测用的毛细管,来紧凑地形成装置整体。然而,该专利文献I的粘度检测计単元中,必须配设双联的齿轮泵,从而构造复杂,并且,在例如轻油(MGO)之类被測定流体的粘度低的情况下,有在弯曲部分中产生副流(二次流)、给予测定大的影响的情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这样的现状,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细管式粘度计,S卩,即使在例如轻油(MGO)之类被測定流体的粘度低的情况下,也能够消除在定流量泵、输送管上产生的被測定流体的流动的混乱,并且使被測定流体以层流状态在压差检测用细管内流动,能够利用压差传感器正确地对压差检测用细管的入口端与出口端之间的压カ差进行检测,从而能可靠地进行粘度測定。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细管式粘度计,即,即使输送管内为副流(二次流)、乱流的状态,也能够消除该被測定流体的流动的混乱,井能够复杂地弯曲输送管,从而能够使用更加细的配管,进而也能够安装于复杂的构造体而提高设计的自由度。另外,本专利技术由于在流动控制室内一度成为平稳的流动,所以能够将直至压差检测用细管内的层流的完成为止的助起动间隔缩短,从而能够提供紧凑的细管式粘度计。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达成上述的以往技术中的课题以及目的而专利技术的,本专利技术的细管式粘度计构成为,使被測定流体在压差检测用细管内流动,利用压差传感器来检测压差检测用细管的入口端与出口端的压差,由此来測定流体的粘度,该细管式粘度计的特征在干,在上述压差检测用细管的上游侧,设有流动控制室,该流动控制室具有比压差检测用细管的流道截面积大的流道截面积。通过这样构成,具有比压差检测用细管的流道截面积大的流道截面积的流动控制室设置于压差检测用细管的上游侧,所以被測定流体流入该流动控制室,由此流动控制室可以作为缓冲器发挥功能,而在流动控制室内降低流速,并使流体成为平稳的流动。因此,即使在例如轻油(MGO)之类被测定流体的粘度低的情况下,也能够消除在定流量泵、输送管上产生的被測定流体的流动的混乱,使被測定流体以层流状态在压差检测用细管内流动,能够利用压差传感器正确地检测压差检测用细管的入口端与出口端之间的压カ差,从而能够可靠地进行粘度测定。另外,能够提供如下细管式粘度计,即,即使输送管内为副流(二次流)、乱流的状态,也能够消除该被測定流体的流动的混乱,也能够将输送管复杂地弯曲,从而能够使用更加细的配管,进而也能够安装于复杂的构造体而提高设计的自由度。另外,在流动控制室内一度成为平稳的流动,所以能够将直至压差检测用细管内 的层流的完成为止的助起动间隔缩短,从而能够提供紧凑的细管式粘度计。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细管式粘度计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流动控制室内,配置有压差检测用细管的至少一部分。这样,由于在流动控制室内,配置有压差检测用细管的至少一部分,所以流动控制室成为环绕有压差检测用细管的状态,从而能够紧凑地构成细管式粘度计。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细管式粘度计的特征在于,将配置有上述压差传感器的支管的高压侧检测管的入口配置于上述流动控制室的下游侧。这样,通过将配置压差传感器的支管的高压侧检测管的入口配置于上述流动控制室的下游侧,在流动控制室的下游侧有平稳的流动,流动的混乱消失,从而能够利用压差传感器来检测正确的高压侧的压力,其结果,能够可靠地进行粘度測定。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细管式粘度计的特征在于,将配置有上述压差传感器的支管的高压侧检测管的入口配置于上述流动控制室的下游侧、且配置于上述压差检测用细管的上游侧端部附近。这样,由于将配置有压差传感器的支管的高压侧检测管的入口配置于上述流动控制室的下游侧、且配置于上述压差检测用细管的上游侧端部附近,所以在流动控制室的下游侧、尤其压差检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细管式粘度计,其构成为,使被测定流体在压差检测用细管内流动,利用压差传感器来检测压差检测用细管的入口端与出口端的压差,由此来测定流体的粘度,该细管式粘度计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压差检测用细管的上游侧设有流动控制室,该流动控制室具有比压差检测用细管的流道截面积大的流道截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崎政则田岛一繁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