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平杠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86268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06:00
一种天平杠杆机,包括反向架、设置于所述反向架上的机架、横穿所述机架的大梁、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架与所述大梁间的移动托架;所述机架中心处设置有第一丝杆,所述移动托架上端中心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丝杆相匹配的第一螺帽;所述大梁包括本体及对称设置于所述本体两端的力臂,所述力臂端部设置有天平刀架;所述大梁内部还固定设置有平衡装置,所述平衡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大梁中心处的支撑刀、位于所述支撑刀一侧的天平十字刀、以及位于所述大梁前后端的天平刀。本发明专利技术既可以作为天平使用,又可以对工件性能检测,适用范围较广,且检测精度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精密检测仪器,具体涉及一种天平杠杆机
技术介绍
检测仪器的精确度高低及其检测功能多样化的问题,在重型机械及工件性能精密检测领域越来越受到关注。现有的压力、拉力、强度等性能的检测仪器一般为拉压力试验机等,其检测的内容仅仅局限于对工件自身一些强度性能的测试,但由于试验机本身结构功能的局限性,其检测精度较差、使用范围较小,尤其是一些航天设备的专用零部件,精度要求较高,由于其检 测精度较低,严重影响设备的作用性能。近年来,对于一般高精产品的检测主要采用杠杆机,杠杆机主要是采用杠杆的作用原理,通过与静重机的配合作用,将力施加于工件上进行检测,其测试精度较高,但杠杆机在测试时需将工件有效地固定于设备中心处,后将作用力施加于设备中心处,以便保证检测的准确性,但若要将工件安装固定于中心处,且又要保证作用始终施加于设备中心不产生偏移,操作难度较大,安装成本较高,一旦造成固定不精准,则会造成检测误差,影响工件质量。而且杠杆机仅可针对工件的拉力、压力强度进行测试,功能局限化。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检测仪器检测精度较差,检测功能较为局限化,且检测成本较高等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天平杠杆机,以达到提高检测精度,扩大适用范围,降低检测、安装固定成本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天平杠杆机,包括反向架、设置于所述反向架上的机架、横穿所述机架的大梁、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架与所述大梁间的移动托架; 所述机架中心处设置有第一丝杆,所述移动托架上端中心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丝杆相匹配的第一螺帽; 所述大梁包括本体及对称设置于所述本体两端的力臂,所述力臂端部设置有天平刀架;所述机架顶端还固定设置有重心调整块,所述重心调整块固定于所述力臂上; 所述大梁内部还固定设置有平衡装置,所述平衡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大梁中心处的支撑刀、位于所述支撑刀一侧的天平十字刀、以及位于所述大梁前后端的天平刀。优选的,所述天平十字刀包括与所述支撑刀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受力刀,以及位于所述反向架上的平衡刀,所述平衡刀与所述受力刀投影相互垂直,且所述平衡刀与所述受力刀的中心线与其投影的交点相交。优选的,所述反向架包括支架、对称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导向柱、以及沿所述导向柱上下移动的升降平台;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贯穿所述升降平台,所述第二丝杆为对称设置的至少2根,所述升降平台上与所述第二丝杆对应处固定设置有第二螺帽,所述第二螺帽与所述第二丝杆的数量一致;还包括带动所述升降平台移动的传动装置。优选的,所述主体上端设置有用于放置受力刀的第一刀槽,所述主体下方中心处设置有用于放置支撑刀的第二刀槽,所述第一刀槽偏离所述第二刀槽一侧设置,所述第一刀槽与所述第二刀槽的中心线距离小于等于200mm。优选的,所述丝杆为旋向相反的2根,所述丝杆的底端设置有蜗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电动机与相互啮合的2个同步带轮,所述其中一个同步带轮与所述电动机相连接,所述另一同步带轮两端对称设置有旋向相反的并与所述蜗轮相匹配的蜗杆。优选的,所述天平刀的刀口固定安装于所述移动托架上;所述主体上端边沿向外伸出有凸台,所述凸台为前后对称的2个,所述凸台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刀槽的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天平刀的刀衬固定于所述凸台上。优选的,所述天平刀架包括固定架、位于所述固定架上的限位框、以及能够在所述限位框内水平移动的活动刀座,所述活动刀座上固定安装有刀具,所述限位框的前后端还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刀具纵向移动的限位块;还包括带动所述活动刀座移动的调节机构。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活动刀座两侧的调整块,以及与所述调整块固定连接的并给予所述调整块动力的调整杆,所述调整块与所述活动刀座相接触的一面为楔形面。优选的,所述调整杆为丝杆,所述调整块上设置有与所述丝杆相匹配的连接孔,所述限位框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孔在同一中心线上的通孔,所述通孔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连接孔尺寸,所述连接孔与所述通孔中至少一个设置有与丝杆相匹配的内螺纹。优选的,所述活动刀座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压紧所述刀具的刀具定位块,所述刀具定位块与所述刀具相接触的一面为楔形面。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天平杠杆机,包括反向架、机架、大梁与移动托架; 机架中心处设置有第一丝杆,移动托架上端中心处设置有与第一丝杆相匹配的第一螺帽;通过转动第一丝杆带动移动托架上下移动,从而带动大梁上提,控制支撑刀、天平十字刀、与天平刀的开合,当天平刀闭合时,支撑刀与受力刀分开,下方的反向架不起作用,天平刀作为支点,大梁作为摆杆,从而实现天平的功能,反之,支撑刀作为支点,大梁作为杠杆,在反向架中检测工件的性能,本专利技术既可以作为天平使用,又可以对工件性能检测,适用范围较广,且检测精度较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天平杠杆机的结构示意 图2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天平杠杆机中反向架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3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平衡装置中受力刀与平衡刀的安装位置关系的结构 图4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平衡装置中各刀具的位置关系简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移动刀架中限位框与活动刀座的配合的结构示意 图6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移动刀架中活动刀座的结构示意 图7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大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数字或字母所代表的相应部件的名称 100、反向架200、机架300、大梁400、移动托架500、天平刀架; 101、支架102、导向柱103、第二丝杆104、第二螺帽105、固定板106、升降平台107、底座 108、上面板 109、缺口 110、电动机 111、同步带轮 112、蜗杆 113、蜗轮114、底板; 201、上平板202、下平板203、支撑杆204、第一丝杆205、第一螺帽206、伺服电机207、重心调整块; 301、主体302、力臂303、第一刀槽304、第二刀槽305、定位孔306、凸台; 401、受力刀 402、平衡刀 403、支撑刀 404、天平刀 405、上刀座 406、下刀座407、连接杆; 501、固定架 502、限位框 503、活动刀座 504、调整块505、刀具定位块 506、刀具507、通孔508、连接孔509、丝杆510、凹槽511、限位块。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天平杠杆机,以达到提高检测精度,扩大适用范围,降低检测、安装成本的目的。如图1-8所示,一种天平杠杆机,包括反向架100、设置于反向架100上的机架200、横穿机架200的大梁300、以及设置于机架200与大梁300间的移动托架400 ;机架200中心处设置有第一丝杆204,移动托架400包括上平板201、下平板202、以及将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天平杠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向架、设置于所述反向架上的机架、横穿所述机架的大梁、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架与所述大梁间的移动托架;所述机架中心处设置有第一丝杆,所述移动托架上端中心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丝杆相匹配的第一螺帽;所述大梁包括本体及对称设置于所述本体两端的力臂,所述力臂端部设置有天平刀架;所述机架顶端还固定设置有重心调整块,所述重心调整块固定于所述力臂上;所述大梁内部还固定设置有平衡装置,所述平衡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大梁中心处的支撑刀、位于所述支撑刀一侧的天平十字刀、以及位于所述大梁前后端的天平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泽成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创新科技检测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