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品称重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386187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05:48
一种药品称重检测系统,包括控制系统、药粒传送系统和称重传感系统,其中:所述药粒传送系统包括漏药机构、拨药机构和分药机构,所述称重传感系统设置于漏药机构和拨药机构之间;所述漏药机构包括与控制系统相连的漏药电机,所述漏药电机的输出连接有用于填充药粒的管道以及控制管道内药粒的转块;所述称重传感系统包括称重平台和称重平台下端与控制系统相连的称重传感器;所述拨药机构设置于称重平台上方,包括与控制系统相连装有拨药杆的拨药电机;所述分药机构包括与控制系统相连的装有分药框的分药电机;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测控系统和人机交互界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简化了药品的称重检测过程,使药品单元的称重检测得更加快捷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品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药品称重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的发展,医学和健康常识得到普及,人们越来越重视科学和合理地服用药物。因此在药品的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每种药物的剂量成为了关键一环。目前药物的成品形式主要有片剂、丸剂和药粒等几种,而其中药粒的应用最为广泛。传统的药粒药物生产,是使用药粒充填机,将药粉充填入药粒内,充填量是采用机械式量杆调整充填药粉体积的大小来控制的。这就导致由于药粉的疏密不同,生产出来的药粒剂量可能相差较大,从而影响药物的剂量品质和实际疗效。因此,要对药粒中的剂量进行重量检测,确保每个药粒的药粉剂量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使药品生产厂商节约成本,病人的药物摄入量更加准确,药物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对检测和配药成分控制注重不够,仅仅是采用一些简单的抽样调查来检验药品的合格情况,而且大多数需要人工进行检测,不论从检测结果的可信程度还是检测的效率上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然而,随着药品生产的批量化和质量要求的提高,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检测已不能单纯的依靠人工进行简单的抽样。高效率的检测无法只通过人工来完成,而药品质量的要求和监管力度不断的提高,更使得原来那种单一的、低效的、低精度的检测称重方法过时。因此药品重量、成分等的检测手段需要不断的提高,检测精度和可信程度同时也需要得到不断的保证,除此之外还要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对于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一个符合现代药品生产质量和效率要求的称重检测系统就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在国内药粒生产中,对充填药物后的药粒的精确称重还处于空白,开展关于微量在线称重系统的研发,对于某些贵重药粉的充填和使药物达到国际药典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能适应生产流水线快速的微量称重检测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药品称重检测系统,解决了现有药品生产线的称重检测系统称重效率和精确度低,没有完善的药物充填反馈功能,导致称重检测系统不能根据充填状况进行适时调整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药品称重检测系统,包括控制系统、药粒传送系统和称重传感系统,其中所述药粒传送系统包括漏药机构、拨药机构和分药机构,所述称重传感系统设置于漏药机构和拨药机构之间;所述漏药机构包括与控制系统相连的漏药电机,所述漏药电机的输出连接有用于填充药粒的管道以及控制管道内药粒的转块,所述管道下端设置有用于缓冲药粒下落冲力的弧形滑槽;所述称重传感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滑槽下端的称重平台和称重平台下端与控制系统相连的称重传感器;所述拨药机构设置于称重平台上方,包括与控制系统相连的拨药电机,所述拨药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用于分拨称重平台上药粒的拨药架;所述分药机构设置于所述称重平台的与所述滑槽相对的一侧,包括与控制系统相连的分药电机,所述分药电机的输出安装有用于将药粒单元进行分离的分药框;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测控系统和人机交互界面。 优选的,所述滑槽设置于所述管道和所述称重平台之间,滑槽形状为四分之一圆弧形。优选的,所述分药框安装与分药电机输出轴上,所述分药框沿分药电机输出轴圆周均布一个以上的漏药孔。优选的,所述拨药电机的输出轴安装有拨药架,所述拨药架具有四根呈十字形分布的拨药杆。优选的,所述分药框呈十字形均匀设置有四个漏药孔。优选的,所述称重平台上设置有用于容置药粒的槽,所述槽的宽度与拨药杆的拨药端宽度相应。优选的,所述转块上部设置有用于压住或放开药粒的簧片,下部设置有挡住或放开药粒的挡片。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控制系统和分药机构、漏药机构、拨药机构三个机械机构结合称重传感系统,简化了药品的称重检测过程,使药品单元的称重检测得更加快捷高效;用于药品生产线上时,通过传输,拨送及分离三个步骤实现对生产线上的药粒进行快速称重,根据测量结果,对异常的药粒或者异物进行处理,并且设置有人机交互界面,可以实时监测当前药粒质检情况,从而保证药品生产的合格率与高效性。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件400和件401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立体图;图4是图2中件401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立体图;图6是图I滑槽示意图;图7是图6的立体图;图8是图I中拨药架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的立体图;图10是图I中件分药框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的立体图。图中100、漏药电机;101、转块;102、管道;200、分药电机;201、分药框;300、拨药电机;301、拨药架;400、称重传感器;401、称重平台;402、传感器支架;403、槽;500、滑槽体;501、滑槽;6、药粒。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I至图11所示,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I所示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包括药粒传送系统和称重传感系统,所述药粒传送系统包括漏药机构、拨药机构和分药机构,所述称重传感系统设置于漏药机构和拨药机构之间,所述漏药机构包括漏药电机100,其输出连接有用于填充药粒6的管道102以及控制管道102内药粒6的转块101,所述转块101上部设置有用于压住或放开药粒6的簧片,下部设置有挡住或放开药粒6的挡片,所述管道102下端设置有用于缓冲药粒下落冲力的滑道体500,结合图6、图7所示,所述滑槽体500上设置有四分之一圆弧形的滑·槽501,所述滑槽501设置于所述管道和所述称重平台之间的管道102下端;所述称重传感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滑槽501下端的称重平台401和称重平台下端与控制系统相连的称重传感器400,所述称重传感器400置于传感器支架402上,所述称重传感器400带有数字显示,当药粒置于称重平台401时,称重平台401将重量信息传递给称重传感器400,称重传感器400将药粒6的重量按特定函数关系转换为电信号,输出到称重仪表;结合图2、图3、图4、图5所示,所述称重平台401置于称重传感器400上,称重平台401上设置有用于容置药粒6的槽403,所述槽403的宽度与拨药杆301的拨药端宽度相应;所述拨药机构设置于称重平台400上方,包括与控制系统相连的拨药电机300,所述拨药电机300的输出端安装有用于分拨称重平台401上药粒6的拨药架301,结合图8、图9所示,所述拨药架301具有有四根呈十字形均匀分布的拨药杆;所述分药机构设置于称重平台401的与所述滑槽501相对的一侧,包括与控制系统相连的分药电机200,所述分药电机200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用于将药粒单元进行分离的分药框201,结合图10、图11所示,所述分药框201呈十字形,共有四个均布的漏药孔。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测控系统和人机交互界面。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漏药电机100、分药电机200以及拨药电机300均采用步进电机,通过测控系统精确控制。漏药机构的漏药电机100控制管道102中的药粒,通过转块101来分隔药粒单元,首先在管道102中填充药粒,通过漏药电机带动转块转动一定角度,使其逆时针转动时,转块上部簧片压住药粒6,使最下面的一颗药粒由于重力作用掉下,当顺时针转动时,簧片松开,药粒掉下并被转块下部挡片挡住,如此往复循环,即可实现将药粒按一定时间间隔单粒漏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药品称重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系统、药粒传送系统和称重传感系统,其中:所述药粒传送系统包括漏药机构、拨药机构和分药机构,所述称重传感系统设置于漏药机构和拨药机构之间;所述漏药机构包括与控制系统相连的漏药电机,所述漏药电机的输出连接有用于填充药粒的管道以及控制管道内药粒的转块,所述管道下端设置有用于缓冲药粒下落冲力的弧形滑槽;所述称重传感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滑槽下端的称重平台和称重平台下端与控制系统相连的称重传感器;所述拨药机构设置于称重平台上方,包括与控制系统相连的拨药电机,所述拨药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用于分拨称重平台上药粒的拨药架;所述分药机构设置于所述称重平台的与所述滑槽相对的一侧,包括与控制系统相连的分药电机,所述分药电机的输出安装有用于将药粒单元进行分离的分药框;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测控系统和人机交互界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育峰郭磊廖启征翟宇张冠一孟祥珺卢光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邮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