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即使在采用对导光板及光源用基板以框架的底板部进行支持的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对亮度不匀的产生进行抑制的照明装置、具备有该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具备有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在液晶显示装置(100)及照明装置(8)中,光源用基板(88)设置于在第1框架(40)的底板部(45)凹陷的基板支持部(452),光源用基板(88)的导光板(80)侧的端部(884)抵接于基板支持部(452)的台阶部(453)。因此,因为光源用基板(88)高精度地定位,所以光源用基板总是配置于俯视相邻于导光板的光入射部的位置,不会与导光板重叠。并且,反射片因为不与光源用基板重叠,所以不会因光源用基板产生挠曲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有导光板及发光元件的照明装置、具备有该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具备有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具备有透射型的液晶面板的液晶显不装置如不于图8地,具有相对于导光板80的成为光入射部80a的侧端面配置有发光元件89的照明装置8,在导光板80的光出射面80b侧重叠配置光学片180及液晶面板10。在如此的照明装置8中,采用具备有正交于光入射部80a的安装面881的光源用基板88,在采用在如此的光源用基板88的安装面881安装有发光元件89的构成的情况下,若发光元件89的光轴倾斜则成为亮度不匀等产生的原因。 于是,提出对导光板80及光源用基板88以第I框架40的底板部45进行支持的构成(参照专利文献I)。并且,在记载于专利文献I的照明装置8中,采用使底板部45凹陷而在比对导光板80进行支持的面低的位置设置基板支持部456,使导光板80的端部部分性地重叠于光源用基板88的构成。专利文献I特开2004— 273185号公报可是,在示于图8的构成中,在导光板80的端部,存在第I框架40重叠于导光板80的背面80c的部分和光源用基板88重叠于导光板80的背面80c的部分,并在如此的部分中光的反射率和/或漫射(扩散)程度不同。因此,有在从导光板80出射的照明光产生亮度不匀的问题点。并且,虽然有在导光板80的背面80c设置反射片187的情况,但是该情况下,因反射片187之中,与底板部45相接的部分187a、重叠于间隙的部分187b和与光源用基板88相接的部分187c的高低差等原因而反射片187挠曲,存在产生亮度不匀的问题点。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的问题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采用对导光板及光源用基板以框架的底板部进行支持的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对亮度不匀的产生进行抑制的照明装置、具备有该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具备有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照明装置特征为具有导光板、多个发光元件、光源用基板和台阶部,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使发光面朝向该导光板的成为光入射部的侧端面且沿着所述侧端面配置;所述光源用基板俯视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光入射部分离地配置,具备与成为所述光入射部的所述侧端面相交叉的安装有所述多个发光元件的安装面;所述台阶部与所述光源用基板的所述导光板侧的端部抵接。在本专利技术中,导光板与光源用基板设置于俯视不重叠的位置,且在俯视不与导光板重叠的位置、即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光入射部分离地设置有与光源用基板的导光板侧的端部抵接的台阶部。因此,因为光源用基板高精度地定位,所以光源用基板总是配置于俯视相邻于导光板的光入射部的位置,不会与导光板重叠。从而,因为反射性和/或漫射性在导光板的背面侧的整体为同等,所以难以产生亮度不匀。并且,即使在导光板的背面设置有反射片的情况下,反射片也因为不与光源用基板重叠,所以不会因光源用基板产生挠曲等。因此,难以产生起因于反射片的挠曲的亮度不匀。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具有导光板支持部和基板支持部,所述导光板支持部在俯视与所述导光板重叠的区域中在所述导光板的与光出射方向相反侧相对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光出射方向对相反侧的面进行支持,所述基板支持部在俯视与所述光源用基板重叠的区域中在与所述安装面相反侧相对于所述安装面对相反侧的面进行支持;在所述导光板支持部与所述基板支持部之间设置有所述台阶部。根据如此的构成,因为导光板及光源用基板以适当的姿态受支持,所以能够相对于导光板对发光元件以适当的姿态进行配置。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采用如下构成具有框架,该框架相对于所述导光板在该导光板的与所述光出射方向相反侧具备有底板部;在该框架的所述底板部,形成有所述导光板支 持部、所述基板支持部及所述台阶部。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采用如下构成具有框架,该框架相对于所述导光板在该导光板的与光出射方向相反侧具备有底板部;在该框架的所述底板部,形成有以俯视与所述导光板重叠的区域对所述导光板进行支持的导光板支持部及所述台阶部。在本专利技术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构成具有框架,该框架相对于所述光源用基板在所述导光板的与光出射方向相反侧具备有底板部;在该框架的所述底板部,形成有以俯视与所述光源用基板重叠的区域对该光源用基板进行支持的基板支持部及所述台阶部。在本专利技术中,也可采用如下构成具有第I框架部,该第I框架部相对于所述导光板在该导光板的与光出射方向相反侧具备有第I底板部,在该第I框架部的所述第I底板部形成有所述导光板支持部;具有第2框架部,该第2框架部相对于所述光源用基板在该光源用基板的与所述安装面相反侧具备有第2底板部,在该第2框架部的所述第2底板部形成有所述基板支持部。该情况下,优选形成有所述导光板支持部的所述第I框架部的所述第I底板部与形成有所述基板支持部的所述第2框架部的所述第2底板部俯视部分性地重叠。根据如此的构成,存在2个框架的光出射方向上的位置精度高的优点。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所述基板支持部从所述导光板支持部看朝向与所述光出射方向相反侧凹陷。根据如此的构成,能够对导光板的厚方向上的发光元件的位置进行优化。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在所述多个发光元件的各自中,与所述光源用基板相反侧的端部位于比所述导光板的光出射面低的位置。根据如此的构成,能够谋求照明装置的薄型化。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采用如下构成所述台阶部的深度尺寸与所述光源用基板的厚度尺寸相等。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台阶部的深度尺寸也可以比所述光源用基板的厚度尺寸小。根据如此的构成,能将按该量将发光元件设置于高的位置等,使发光元件的高度位置一致于导光板。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在所述多个发光元件的各自中,所述发光面位于比所述光源用基板的所述导光板侧的端部更靠所述导光板侧。根据如此的构成,能够将光入射部与发光元件的距离设定得比光入射部与光源用基板的距离窄。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具备有所述基板支持部的所述框架具备相对于该基板支持部在与所述导光板相反侧从所述底板部竖立的侧板部;所述光源用基板的与所述导光板相反侧的端部抵接于所述侧板部。根据如此的构成,因为能够采用将光源用基板夹持于台阶部与侧板部之间的构成,所以能够对光源用基板可靠地进行固定。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照明装置能够用于液晶显示装置,如此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重叠配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光出射面侧的液晶面板。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可用于液晶电视机等电子设备。附图说明图I是具备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电视机(电子设备)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构成的说明图。图3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00进一步详细地进行了分解时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00沿着图I (a)的A—线进行了剖切时的剖面图。图5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00沿着图I (a)的A—线进行了剖切时的剖面图。图6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00沿着图I (a)的A—线进行了剖切时的剖面图。图7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00沿着图I (a)的k—k'线进行了剖切时的剖面图。图8是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说明图。符号的说明8· 照明装置,10· 液晶面板,40· 第I框架(框架),40a · 第I框架部(框架),40b· 第2框架部(框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导光板;多个发光元件,其使发光面朝向该导光板的成为光入射部的侧端面且沿着所述侧端面配置;光源用基板,其俯视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光入射部分离地配置,具备与成为所述光入射部的所述侧端面相交叉的安装有所述多个发光元件的安装面;和台阶部,其与所述光源用基板的所述导光板侧的端部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百濑洋一,浦野信孝,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