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成分类的底涂涂料、调色方法以及修补涂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83801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0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多成分类的底涂涂料、使用了该底涂涂料的调色方法以及修补涂装方法,所述多成分类的底涂涂料的涂装作业性良好,且可形成不发生不匀并且与已知的涂膜具有颜色一致性的修补涂膜。一种多成分类的底涂涂料,其特征在于,其为将金属涂料组合物(I)以及增稠剂组合物(II)组合而成的多成分类的底涂涂料,金属涂料组合物(I)包含纤维素衍生物(A1)、丙烯酸类树脂(B1)、聚酯树脂(C1)以及光亮性颜料(D1),增稠剂组合物(II)包含纤维素衍生物(A2)、丙烯酸类树脂(B2)、聚酯树脂(C2)以及增稠剂(E),增稠剂组合物(II)中的增稠剂(E)包含酰胺类增稠剂(E1)作为其成分的一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多成分类的底涂涂料、使用了该底涂涂料的调色方法以及修补涂装方法,所述多成分类的底涂涂料的涂装作业性良好、且可形成不发生不匀并且与已知的涂膜具有颜色一致性的修补涂膜。
技术介绍
近年,在对汽车等车辆进行修补涂装时,将包含光亮颜料的金属底涂涂料以及透明涂料(clear paint)重叠涂布的金属润饰变为主流,在使用清漆型(lacquer type)的涂料作为该底涂涂料的情况下,从该底涂涂料的干燥性的观点考虑,采用了以将聚酯树脂和乙酸丁酸纤维素酯(有时会简称为CAB)共混而得到的成分、将聚酯树脂和CAB共混于丙烯酸类树脂中而得到的成分等作为形成膜成分的涂料。 例如专利文献I和2中记载了以特定比例使用CAB的接枝共聚物、聚酯树脂以及丙烯酸类树脂而成的涂料组合物。根据该组合物,使这些各成分的相溶性提高,在金属涂装中不会发生涂装金属底涂涂料时所产生的不匀(所谓涂装不匀(7 # A 9 ))、不会发生在金属底涂涂膜上重叠涂布透明涂料时所产生的不匀(所谓重叠涂布不匀(* Fl Λ ^ )),可形成具有良好润饰性的涂膜,但是在涂料中以及用于调整涂料粘度的稀释剂(thinner)中大量地混合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一般由涂料制造者调制的涂料为高粘度等因而不直接供于涂装,涂料制造者将稀释剂一同售给涂料销售业者。涂装业者从涂料销售业者购入这两种制品,为了调整对应于目的的粘度、涂装作业性,将涂料和稀释剂混合而供用于涂装。近年,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成为了问题,自不用说要求实现伴随涂料的低VOC化的高固体化,以往涂料领域中通常混合的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作为环境污染物质而成为限制对象物质,例如列入环境污染物质排出及转移登记(POLLUTANT RELEASE AND TRANSFER REGI STER(以下有时略记为 PRTR)),在涂料及稀释剂中都要求削减或者实质上不含这些有机溶剂。作为应对这样的问题的方策,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一种金属底涂涂料,其包含包含纤维素衍生物(A)、丙烯酸类树脂(B)、聚酯树脂(C)以及选自酯类有机溶剂及酮类有机溶剂中的至少一种有机溶剂(D)而成的底涂涂料,以及包含脂肪族烃类有机溶剂(E)的稀释剂(II)。根据该组合物,考虑环境等,可形成不发生涂装不匀、重叠涂布不匀等现象的润饰性优异的涂膜,但是因涂色、涂装环境还存在有不充分的一面,尚存有改善的余地。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有溶剂类的涂层,其包含含丙烯醇、纤维素树月旨、聚酯多元醇以及颜料的增色剂底漆;含有至少一种与增色剂底漆所含树脂有相溶性的树脂的连接底漆;以及稀释剂。根据该涂层,在具有良好的润饰性的基础上,通过组合增色剂底漆的连接底漆的组成、种类,能够扩大涂层组合物的适用范围。但是专利文献4中记载的涂层包含二甲苯等作为限制对象的有机溶剂,为了将该涂布剂适用于应对于近年的环境的组合物,将作为限制对象物质的有机溶剂替换为其它的有机溶剂,或减低涂布中的VOC而进行高固体化时,则也产生例如如下的问题极难通过枪金属色(具有枪那样的光泽的黑铁色)等涂色来抑制不匀,另外为了消除该不匀而较多地需要重叠涂布次数,作业效率变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0-178500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2-129090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6-152259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特表2004-51320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多成分类的底涂涂料、使用了该底涂涂料的调色方法以及修补涂装方法,所述多成分类的底涂涂料的涂装作业性良好、且可形成不发生不匀并且与已知的涂膜具有颜色一致性的修补涂膜。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将底涂涂料用金属涂料组合物和包含特定增稠剂的增稠剂组合物分割而构成,从而涂装作业性良好,可形成不发生涂装不匀、重叠涂布不匀等现象的润饰性优异的底涂涂膜,从而达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涉及I. 一种多成分类的底涂涂料,其特征在于,其为将至少一种金属涂料组合物(I)以及增稠剂组合物(II)组合而成的多成分类的底涂涂料,金属涂料组合物(I)包含纤维素衍生物(Al)、丙烯酸类树脂(BI)、聚酯树脂(Cl)以及光亮性颜料(Dl),增稠剂组合物(II)包含纤维素衍生物(A2)、丙烯酸类树脂(B2)、聚酯树脂(C2)以及增稠剂(E),增稠剂组合物(II)中的增稠剂(E)包含酰胺类增稠剂(El)作为其成分的一部分。2.根据第I项所述的多成分类的底涂涂料,其中,金属涂料组合物⑴中所含的纤维素衍生物(Al)包含乙酸丁酸纤维素酯以及乙酸丁酸纤维素酯改性丙烯酸类树脂作为其成分的一部分。3.根据第I项或者第2项所述的多成分类的底涂涂料,其中,增稠剂组合物(II)中所含的纤维素衍生物(A2)包含乙酸丁酸纤维素酯以及乙酸丁酸纤维素酯改性丙烯酸类树脂作为其成分的一部分。4.根据第I项至3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成分类的底涂涂料,其中,增稠剂组合物(II)中的增稠剂(E)在酰胺类增稠剂(El)的基础上进一步包含烯烃类增稠剂(E2)。5.根据第4项所述的多成分类的底涂涂料,其中,酰胺类增稠剂(El)以及烯烃类增稠剂(E2)的使用比例按酰胺类增稠剂(El)/烯烃类增稠剂(E2)的有效成分质量比在95/5 5/95的范围内。6.根据第I项至5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成分类的底涂涂料,其中,增稠剂组合物(II)中所含的纤维素衍生物(A2)、丙烯酸类树脂(B2)、聚酯树脂(C2)的使用比例,以(A2)、(B2)和(C2)合计固体成分为基准,在(A2)为5 75质量%、(B2)为5 90质量%、(C2)为5 40质量%的范围内。7.根据第I项至6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成分类的底涂涂料,其中,关于金属涂料组合物(I)以及增稠剂组合物(II)的使用比例,相对于100质量份金属涂料组合物(I),增稠剂组合物(II)在5 95质量份的范围内。8.根据第I项至7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成分类的底涂涂料,其通过在金属涂料组合物(I)以及增稠剂组合物(II)的基础上进一步组合至少一种着色涂料组合物(III)而成。9.根据第8项所述的多成分类的底涂涂料,其中,关于金属涂料组合物(I)、增稠剂组合物(II)以及着色涂料组合物(III)的使用比例相对于100质量份由金 属涂料组合物(I)以及着色涂料组合物(III)制备的调色涂料组合物,增稠剂组合物(II)在5 95质量份的范围内。10. 一种调色方法,使用第I项至9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底涂涂料,将涂色调整为所希望的颜色;11. 一种修补涂装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第I项至9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底涂涂料进行修补涂装。专利技术的效果关于使用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增稠剂组合物而制备出的底涂涂料,涂装作业性和润饰性极其良好,例如在涂装了极难抑制枪金属色等的不匀的涂色的情况下也可形成不匀少的涂膜,因而可容易形成与已知的涂膜的颜色一致性良好的修补涂膜。另外,使底涂涂料由金属涂料组合物和增稠剂组合物构成,从而可根据需要制备出对应于涂装环境、涂色等的恰当的涂料,还可减少保管在涂装现场的涂料品的数量。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是将至少一种金属涂料组合物⑴以及增稠剂组合物(II)组合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成分类的底涂涂料,其特征在于,其为将至少一种金属涂料组合物(I)以及增稠剂组合物(II)组合而成的多成分类的底涂涂料,金属涂料组合物(I)包含纤维素衍生物(A1)、丙烯酸类树脂(B1)、聚酯树脂(C1)以及光亮性颜料(D1),增稠剂组合物(II)包含纤维素衍生物(A2)、丙烯酸类树脂(B2)、聚酯树脂(C2)以及增稠剂(E),增稠剂组合物(II)中的增稠剂(E)包含酰胺类增稠剂(E1)作为其成分的一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东谷智章篠田直树境博之
申请(专利权)人:关西涂料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