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部苗圃机械,全名叫:自走式营养杯栽植机。其作用就是可实现1~2年生裸根松苗(包括樟子松、油松、落叶松、红松、云杉等品种)营养杯机械栽植。基本工作原理是:前轮(3-13)按照设定速度前进,土壤挖掘滚(4-12)顺时针方向旋转,把土壤挖掘并抛送到输送带(4-11)上,(4-11)把土壤送到装杯筒(5-1),(5-1)固定在装杯输送带(4-15)上并随(4-15)同步向后运动。工人把空的营养杯从操作窗口(5-3)放入装杯筒(5-1)中,把松苗夹在苗夹(5-1d)上,装好的营养杯在出杯导板的导引下,从出杯输送带(4-19)中送出。使用该机和手工栽植相比成本低、工效高、栽植质量高、成活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苗圃机械,是一种把松苗栽植到营养杯的机械。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国家和人民对自然环境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我国的人工造林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造林技术也逐步走向成熟。其中松苗(包括樟子松、油松、落叶松、红松、云杉等品种)人工培育造林技术主要有三道工序①松籽种植苗床幼苗生长培育I 2年。②移植塑料营养杯生长培育3 5年。③把松苗连同塑料营养杯一起拉运到造林地去除塑料杯保留根系土球挖坑栽植造林。 用该法造林成活率可达95%以上,比裸根移植造林和育苗地栽植培育挖土球移植造林的成活率提高了 30 50%,是当今松苗人工造林普遍施行的一种优良方法。但从目前来看,第②道工序在全国各地都是依靠手工操作,是一道非常费时、费力、费钱的工序,极大地制约着我国松苗人工造林的规模形成,同时也加大了造林的成本。通过长期的考证和专利检索,市面上或专利注册中,现今只有把裸根松苗移栽到另外苗床或林地的机械,没有把松苗移栽到塑料营养杯的机械。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弥补现有技术之不足,本专利技术就是一种可实现I 2年生裸根松苗营养杯栽植的苗圃机械,全名叫自走式营养杯栽植机,可使松苗幼苗移植营养杯成本降低、工效提高。附图说明图I为左侧面原理2为中部正截面示意3为后侧面示意4为输送系统左侧面原理5为装杯系统左侧面原理6为装杯筒工作原理放大示意图现结合附图对整机的工作原理加以说明如图I所示,它由机架(I)、后轮(2)、传动系统(3)、输送系统(4)、装杯系统(5)、调节装置(6)、乘坐装置(7)组成。机架及前轮和后轮起支撑作用。传动系统(3)由柴油机及柴油机动力输出三角带轮(3-1)、离合器三角带轮组(3-2)、传动变速三角带轮组(3-3)、(3-4)、土壤挖掘滚三角带轮(3-5)、传动变速三角带轮组(3-6)、土壤输送带主动滚三角带轮(3-7)、减速机高速轴三角带轮(3-8)、减速机低速轴三角带轮(3-9)、变向对滚齿轮(3-10)、传动变速三角带轮组(3-11)、前轮驱动轴三角带轮(3-12)、前轮(3-13)、装杯输送带主动滚三角带轮组(3-14)、传动变速三角带轮组(3-15)、出杯输送带主动滚三角带轮(3-16)组成,各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除对滚齿轮是齿轮传动,前轮驱动轴和前轮、三角带轮同组的大、小轮之间间是轴传动外,其余均为三角皮带传动。其工作原理为(3-1)输出的动力通过(3-2)传动变速传送给(3-3),(3-3)输出的一部分动力通过(3-4)的传动变速传送给(3-5),使(3-5)以设定的速度带动土壤挖掘滚(4-12)顺时针方向匀速旋转,实现(4-12) —边前进,一边挖掘土壤,并把挖掘在叶片上的土壤抛送到土壤输送带(4-11)上;(3-3)输出的第二部分动力通过(3-6)的传动变速传送到(3-7),使(3-7)能带动土壤输送带匀速运行,把土壤输送到装杯系统;(3-3)输出的第三部分动力通过(3-8)传送到(3-9),(3-9)输出的一部分动力通过(3-10)、(3-11), (3-12)传送到(3-13),使(3-13)以逆时针方向旋转,满足(4-12)向前推移的速度;(3_9)输出的另一部分动力传送到(3-14),(3-14)输出的一部分动力带动装杯输送带主动滚(4-13)匀速运转,满足装杯的需要;(3-14)输出的另一部分动力通过(3-15)的传动变速传送到(3-16),使出杯输送系统匀速运转,达到出杯的需要。柴油机、减速机和离合器的安装方位见图2。输送系统(见图I或图4)由土壤输送带从动滚(4-1)、(4-2),土壤输送带主动滚(4-3),土壤输送带变向滚(4-4)、(4-5)、(4-6)、(4-7),土壤输送带凹形小滚(三节)(4_8)、(4-9)、(4-10),土壤输送带(4-11),土壤挖掘滚(4-12),装杯输送带滚(4-13), (4-14),装杯输送带(4-15),出杯输送带滚(4-16)、(4-17)、(4-18),出杯输送带(4-19),出杯导板(4-20,见图3)组成。滚筒与滚筒之间的相关连接都是通过输送皮带连接。其工作原理为(3-6)传输来的动力带动(4-3)转动,在(4-3)的带动下,通过(4-1)、(4-2)、(4-4)、(4-5)、(4-6)、(4-7)、(4-8)、(4-9)、(4-10)的传动、变向、支撑,实现(4_11)按照设定的速度输送(4-12)抛送来的土壤,把土壤输送到装杯系统(5) ; (3-9)传输来的动力带动(4-13)、(4-14)转动,实现(4-15)匀速运转,带动装杯筒(5-1)按照设定的速度匀速向后移动;(3-15)传输来的动力带动(4-16)、(4-17)、(4-18)转动,实现(4-19)匀速运动,承载栽植了小苗的营养杯在(4-20)的导引下顺利送出。土壤输送带为一条,出土口位于上方;装杯输送带为一条,位于中部;出杯输送带为两条,位于两侧,具体方位见(图3)装杯系统(5)(见图I或图5)由装杯筒(5-1)、滑道(5-2)、操作窗口(5_3)组成,其中(5-1)又由支架(5-la)、营养杯(5-lb)、装杯漏斗滑块(5_lc)、苗夹(5_ld)、装杯漏斗(5-le)组成。其工作原理为(5-1)固定在(4-15)上,固定的螺钉头位于滚筒(4_13)、(4-14)预留的凹槽之间(见图3),(5-1)随(4-15)的运动而同步运动,同时(5_lc)在(5-2)内滑动,在(5-2)滑动的同时(5-le)随滑道的位置而升、降。当(5_1)运动到(5_3)时,(5-le)处于提升到最高的位置,便于工人从(5-3)中摆放空的营养杯和安夹小苗;当(5-1)运动到(5-3)右边框两个装杯筒宽度位置时,(5-le)处于下降到最低的位置,适于土壤装入杯中;当(5-1)再往后运动时,(5-le)逐步提升到最高点,便于栽植了小苗的营养杯从(4-19)中顺利送出。装杯筒(5-1)的工作原理放大情况见(图6) ;(5-1)固定在(4-15)上为纵向两排,(5-2)位于装杯输送带滚筒两侧,(5-3)位于整机两侧,具体方位见(图3)。调节装置(6)(见图I)主要由土壤挖掘滚(4-12)深度调节螺杆(6-1)、(6-2)和万向轮(6-3)组成,其作用为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发现土壤装杯过剩或不足,可适当调整(6-1)、(6-2)使之合适;如果发现土壤掘进方向有所偏差,可横向适当推、拉机尾方向控制拉手,通过(6-3)的作用使之方向正确。乘坐装置(7)由左、右两侧操作窗口(5-3)前的工人座椅(7-1)和(7_2)组成。其作用为乘坐在整机工作时摆放空的营养杯和安夹小苗的工人(见图3)。具体实施方式栽植好的营养杯需要紧密地摆放在苗圃的田间进行培育生长,所以,在该机使用前,先把准备摆放营养杯的土地去除苗茬、杂草、碎石,然后深耕、施肥、杀菌、耙磨平整,如遇干旱严重,在整地前要先浇水;土地整好以后,把该机器拉运到地头,规划好按照怎样的方向进行挖土掘进栽苗,准备好大小适宜的营养杯,如果营养杯在拉运过程中有挤压褶皱、严重变形的情况,要先行对营养杯整形。准备好起好的松苗。在柴油机发动前,要让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当检查合适以后,要在机器开始工作的地点铲出适合土壤挖掘滚、前轮、后轮运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走式营养杯栽植机,它由机架(1)、后轮(2)、传动系统(3)、输送系统(4)、装杯系统(5)、调节装置(6)、乘坐装置(7)组成,其特征在于机架(1)、后轮(2)及前轮(3?13)承载及固定整机其它零部件,使各部件合理分布、协调动作。挖掘装置位于最前端,动力源及传动系统主要分布在前半部分,装杯系统分布在后半部分,输送系统贯穿于整机的前、后。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勋,
申请(专利权)人:赵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