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装置底座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77489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06: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手持装置底座,包含L形支撑架、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第一支撑块枢接于L形支撑架的一端。第二支撑块枢接于L形支撑架的另一端,其中第一支撑块的长轴正交于第二支撑块的长轴。(*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底座,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手持装置底座
技术介绍
随着3C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and Consumer)产业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会使用手持装置(handheld device)作为生活中的辅助工具。举例而言,常见的手持装置包含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移动电话(mobile phone)、智能手机(smart phone)等,这些手持装置的体积轻巧,携带方便,因此使用的人数越来越多,所需的功能亦越来越广。由于手持装置在不同的操作系统或是不同的操作模式下所适用的显示状态亦有所不同,举例来说,同样的手持装置在进行文书处理作业或是影音观看作业时,可能会分别·以直立显示与水平显示的方式进行。单一功能的支撑座难满足不同手持装置甚至是同一手持装置在不同显示模式下的需求。因此,需要一种可以支持水平显示与直立显示的手持装置底座。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可以支持水平显示与直立显示的手持装置底座。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手持装置底座,包含L形支撑架、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第一支撑块枢接于L形支撑架的一端。第二支撑块枢接于L形支撑架的另一端,其中第一支撑块的长轴正交于第二支撑块的长轴。手持装置底座还包含一凸缘,设置于L形支撑架、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的正面的外缘。其中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的枢转方向为向L形支撑架的背面枢转。第二支撑块的正面具有凹槽,第一支撑块的背面具有对应于凹槽的凹陷部,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借由凹槽与凹陷部嵌合。手持装置底座更包含连接端口,设置于L形支撑架的凸缘上。手持装置底座更包含至少一定位柱,设置于连接端口一侧。手持装置底座更包含扭力转轴,连接第一支撑块与L形支撑架,以及连接第二支撑块与L形支撑架。手持装置底座更包含扩充端口,设置于L形支撑架。手持装置底座更包含电源接口,设置于L形支撑架。附图说明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图IA与图IB分别绘示本技术的手持装置底座一实施例于不同视角的立体视图。图2A与图2B绘示本技术的手持装置底座于一使用状态前后的立体视图。图3绘示本技术的手持装置底座另一使用状态的立体视图。图4与图5分别绘示本技术的手持装置底座于不同实施状态于背面视角的立体视图。图6A与图6B分别绘示本技术的手持装置底座于不同收纳阶段的立体视图。图7绘示本技术的手持装置底座另一实施例的立体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 :手持装置底座110 :L形支撑架120:第一支撑块130 :第二支撑块140:扭力转轴150:凸缘160:连接端口162 :定位柱164:扩充端口166:电源接口170:凹槽180:凹陷部190 :第一定位结构192 :第二定位结构200 :手持装置202:连接端口204:定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附图及详细说明清楚说明本技术的精神,任何所属
中普通技术人员在了解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后,当可由本技术所教导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与范围。同时参照图IA与图1B,其分别绘示本技术的手持装置底座一实施例于不同视角的立体视图。其中图IA为正面视角,图IB为背面视角。手持装置底座100包含有L形支撑架110、第一支撑块120与第二支撑块130。手持装置底座100还包含两扭力转轴140,用以连接第一支撑块120与L形支撑架110,以及连接第二支撑块130与L形支撑架110,使得第一支撑块120与第二支撑块130分别枢接于L形支撑架110的两端。换言之,第一支撑块120的长轴正交于第二支撑块130的长轴,L形支撑架110、第一支撑块120与第二支撑块130再组成一个L形结构的手持装置底座100。手持装置底座100包含有一凸缘150,凸缘150设置于L形支撑架110、第一支撑块120以及第二支撑块130的正面的外缘。凸缘150的高度凸出于L形支撑架110、第一支撑块120以及第二支撑块130,以便于手持装置放置于其上。手持装置底座100还包含有至少一连接端口 160。连接端口 160设置于位于L形支撑架Iio的该部分的凸缘150上。手持装置底座100还选择性地包含有至少一定位柱162,定位柱162为设置于连接端口 160的一侧,以导引手持装置与连接端口 160接合。手持装置底座100更包含有扩充端口 164,扩充端口 164可以设置于L形支撑架110的背面,以免影响外观。手持装置底座100更包含有一电源接口 166,设置于L形支撑架110的背面。由于连接端口 160、扩充端口 164以及电源接口 166均设置于L形支撑架110上,因此,用以连接前述元件的电路板或是线路亦可以同样配置于L形支撑架110中,因此线路不需要被弯折,使元件之间的连接更为可靠。手持装置底座100中,第一支撑块120以及与其同侧的L形支撑架110所加起来的长度略大于第二支撑块130以及与其同侧的L形支撑架110所加起来的长度。换言之,第一支撑块120位于手持装置底座100的长边上,而第二支撑块130位于手持装置底座100的短边上。第一支撑块120与第二支撑块130的枢转方向为向L形支撑架110的背面枢转。第二支撑块130的正面具有一凹槽170,第一支撑块120的背面具有一凹陷部180。参照图2A与图2B,其绘示本技术的手持装置底座于一使用状态前后的立体视图。本实施例中,手持装置200是横向放置于手持装置底座100上,此时的手持装置200的显示模式为水平显示。位于手持装置底座100的短边的第二支撑块130朝向L形支撑架110的背面转动,当第二支撑块130接触如桌面等的支撑面之后,第二支撑块130便可以作为脚架使用。第二支撑块130与L形支撑架110之间夹角可以依照使用者的需求进行调整,借以改变手持装置200的倾斜角度。本实施例中,手持装置200上的连接端口 202是位于其长边上,手持装置底座100上与其对接的连接端口 160亦位于L形支撑架110的长边上。当然,若是手持装置200上的连接端口 202位于其短边上,则手持装置底座100上与其对接的连接端口 160亦位于L形支撑架110的短边上。手持装置200放置于手持装置底座100上,利用第一支撑块120与L形支撑架110上的凸缘150支撑。手持装置底座100上的连接端口 160与手持装置200上的连接端口202对接,使得手持装置200与手持装置底座100电性连接。手持装置底座100上更具有如扩充端口 164与电源接口 166等(见图1B),使得手持装置200可以透过手持装置底座100充电或是与外界如音响、键盘等周边装置连接,以增加手持装置200的功能。手持装置底座100的凸缘150上设置有定位柱162。手持装置200上亦可对应地设置有定位孔204。定位柱162的高度较佳地为大于连接端口 160的高度,如此一来,当手持装置200与手持装置底座100连接时,会先透过定位柱162与定位孔204的卡合导引手持装置200,避免手持装置底座100上的连接端口 160在对位时不慎撞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持装置底座,包含:一L形支撑架;一第一支撑块,枢接于该L形支撑架的一端;以及一第二支撑块,枢接于该L形支撑架的另一端,其中该第一支撑块的长轴正交于该第二支撑块的长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文弘廖顺源陈以豪李坤河
申请(专利权)人: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