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泰和专利>正文

部分回流的开路型自然温能释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376541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05: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藉热交换流体对外部温差体输送自然蓄温体温能的开路型均温装置,为具有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结构装置,包括:1)设置流体限制空间及引导结构(201),由流体进出口4011释出具温能的流体,其中部份经流体进出口(3012)回流至致温器(101);2)流路转弯处具有呈向外扩的外扩弧状流体窝室(108);3)设置辅助加热或致冷装置(115);4)设置辅助流体泵(107);5)设置热交换流体温度检测装置TS201;6)设置环境温度检测装置TS202;7)设置电能控制装置ECU200。(*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以自然蓄温体100的温能,对流经设置于部分回流的开路型自然温能释温系统底部致温器101中的热交换流体104传输温能,并藉均温后热交换流体104的冷降热升作用或藉辅助流体泵的泵送,以使致温器101中的热交换流体104,经管道结构401的流体进出口 4011作全方位或设定方向释出,对拟接受热交换流体104释温之限制空间及流向引导结构201内部释出温能。
技术介绍
传统以自然蓄温体之温能藉热交换流体为载体对外部温差体输送温能的开路型均温装置,其管道结构401的流体进出口 4011与管道结构301的流体进出口 3012之间,通常为开放型,而未设置热交换流体104的限制空间及流向引导结构201,而造成来自致温器101的温能离散流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藉在具有较大安定蓄温容量的地层、地表、池塘、湖泊、河川、沙漠、冰山、海洋等固态或液态自然蓄温体100中,设置部分回流的开路型自然温能释温系统,以藉自然蓄温体的温能,对流经设置于部分回流的开路型自然温能释温系统底部致温器101中之热交换流体104传输温能,其主要特征为具有以下(I) (7)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特定结构装置,包括(I)于管道结构401的流体进出口 4011及管道结构301的流体进出口3012之间,设置热交换流体104的限制空间及流向引导结构201,供由管道结构401的流体进出口 4011释出具温能的热交换流体104,并使其中部分回流至管道结构301的流体进出口 3012以回流至致温器101 ;(2)于由致温器101、管道结构301、限制空间及流向引导结构201、管道结构401所串设构成的开路型流路的一处或一处以上的转弯处具有呈向外扩的外扩弧状流体窝室108,供暂存部分热交换流体104及缓和具温能的热交换流体104的流速以降低流路对热交换流体104的流动阻尼;(3)设置辅助加热或致冷装置115 ; (4)设置辅助流体泵107 ;(5)设置热交换流体温度检测装置TS201 ; (6)设置环境温度检测装置TS202 ;(7)设置电能控制装置ECU200。一种部分回流的开路型自然温能释温系统,为以自然蓄温体100的温能,对流经设置于部分回流的开路型自然温能释温系统底部致温器101中的热交换流体104传输温能,并藉均温后热交换流体104的冷降热升作用或藉辅助流体泵的泵送,以使致温器101中的热交换流体104,经第二管道结构401的流体进出口 4011作全方位或设定方向释出,对拟接受热交换流体104释温的限制空间及流向引导结构201内部释出温能,具有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特定结构装置,包括I)于第二管道结构401的流体进出口 4011及第一管道结构301的流体进出口3012之间,设置热交换流体104的限制空间及流向引导结构201,供由第二管道结构401的流体进出口 4011释出具温能的热交换流体104,并使其中部分回流至第一管道结构301的流体进出口 3012以回流至致温器101 ;2)于由致温器101、第一管道结构301、限制空间及流向引导结构201、第二管道结构401所串设构成的开路型流路的一处或一处以上的转弯处具有呈向外扩的外扩弧状流体窝室108,供暂存部分热交换流体104及缓和具温能的热交换流体104的流速以降低流路对热交换流体104的流动阻尼;3)设置辅助加热或致冷装置115 ;4)设置辅助流体泵107 ;5)设置热交换流体温度检测装置TS201 ;6)设置环境温度检测装置TS202 ;7)设置电能控制装置E⑶200。其中包括由呈直线状的第一管道结构301与致温器101间设有外扩弧状流体窝室108供通往呈倾斜向上型致温器101及第二管道结构401所构成,其中,致温器101为供设置于自然蓄温体100,自然蓄温体100为由具有较大安定蓄温容量的地层、地表、池塘、湖泊、河川、沙漠、冰山、海洋的固态或液态蓄温体所构成; 致温器101的流体进出口 1011供经第一管道结构301通往流体进出口 3012及流体进出口护网及护盖装置1010,致温器101的另一流体进出口 1012,经第二管道结构401的流体进出口 4011及流体进出口护网及护盖装置1010,以通往温差体103,供将流经致温器101的热交换流体104,经第一管道结构301、第二管道结构401及温差体103构成部分回流的开路型流路,而对温差体103释出温能;热交换流体104含由蓄热及热传特性的气态或液态流体所构成;温差体103为由气体或固体或液体所构成的特定功能空间或结构,供在系统运作中接受热交换流体所释放温能;一致温器101 :为由良好热传材料所构成,具有一路或一路以上呈共构的流路结构;或由一路或一路以上流路呈共构的导管结构所构成,其流路结构断面A-A为呈圆形或其他几何形状断面的管状结构,其内部或外部进一步可具有无妨于流体流动的导温翼片,供呈倾斜向上设置于自然蓄温体100中;致温器101的流路两端具有流体进出口 1011、1012供分别联结第一管道结构301及第二管道结构401的一端,以通往温差体103而构成部分回流的开路型流路,致温器101内部的流路以水平为准为呈倾斜向上,其位置较低侧的流体进出口 1011供流入相对较低温热交换流体104,其较高侧的流体进出口 1012供流出相对较高温热交换流体104,以配合热交换流体104产生热升冷降作用;—第一管道结构301:为具有一路或一路以上的流体管道结构,为呈圆形或其他几何形状的管道结构,其管路结构断面C-C,为呈圆形或其他几何形状,第一管道结构301为由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方式所构成1)由具良好热传导特性的材料所构成;2)由具良好热传导特性材料所构成,而在其全部或部分管路段外部包覆隔热体109 ;3)由具有良好隔热性质材料的管状结构物或建筑结构体所构成;第一管道结构301的一端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流体进出口 3011,供与具有一路或一路以上流路的致温器101的流体进出口 1011相通;第一管道结构301另一端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呈共构的流体进出口 3012,供通往流体进出口护网及护盖装置1010以传输热交换流体104 ;—第二管道结构401:为具有一路或一路以上流路的流体管道结构,为呈圆形或其他几何形状的管道结构,其管路结构断面D-D,为呈圆形或其他几何形状,第二管道结构401为由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方式所构成1)由具良好热传导特性的材料所构成;2)由具良好热传导特性材料所构成,而在其全部或部分管路段外部包覆隔热体109 ;3)由具有良好隔热性质材料的管状结构物或建筑结构体所构成;第二管道结构401的一端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流体进出口 4012,供与具有一路或一路以上流路的致温器101的流体进出口1012相通;第二管道结构401另一端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流体进出口 4011,供通往流体进出口护网及护盖装置1010以传输热交换流体104 ;-外扩弧状流体窝室108:为于由致温器101、第一管道结构301、温差体103、第二管道结构401所串设构成的开路型流路的一处或一处以上的转弯处,设置呈向外扩的弧状窝形流路结构,供暂存部分热交换流体104及缓和具温能的热交换流体104的流速以降低开路型流路对热交换流体104的流动阻尼;上述邻近设置于致温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部分回流的开路型自然温能释温系统,为以自然蓄温体(100)的温能,对流经设置于部分回流的开路型自然温能释温系统底部致温器(101)中的热交换流体(104)传输温能,并藉均温后热交换流体(104)的冷降热升作用或藉辅助流体泵的泵送,以使致温器(101)中的热交换流体(104),经第二管道结构(401)的流体进出口(4011)作全方位或设定方向释出,对拟接受热交换流体(104)释温的限制空间及流向引导结构(201)内部释出温能,其主要特征在于:具有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特定结构装置,包括:1)于第二管道结构(401)的流体进出口(4011)及第一管道结构(301)的流体进出口(3012)之间,设置热交换流体(104)的限制空间及流向引导结构(201),供由第二管道结构(401)的流体进出口(4011)释出具温能的热交换流体(104),并使其中部分回流至第一管道结构(301)的流体进出口(3012)以回流至致温器(101);2)于由致温器(101)、第一管道结构(301)、限制空间及流向引导结构(201)、第二管道结构(401)所串设构成的开路型流路的一处或一处以上的转弯处具有呈向外扩的外扩弧状流体窝室(108),供暂存部分热交换流体(104)及缓和具温能的热交换流体(104)的流速以降低流路对热交换流体(104)的流动阻尼;3)设置辅助加热或致冷装置(115);4)设置辅助流体泵(107);5)设置热交换流体温度检测装置TS201;6)设置环境温度检测装置TS202;7)设置电能控制装置ECU200。...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泰和
申请(专利权)人:杨泰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