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关一种兼具提供热水及发电功能的太阳能模块结构,包括太阳能板,具有受光面及相对受光面设置的背光面;框架,框设在太阳能板周围;以及散热装置,设置在背光面处,且在框架内;藉由散热装置将太阳能板的多于热能溢散,藉此以降低太阳能板的温度,进而提升发电效率,并产生热水以提供运用;且兼具提供热水及发电功能的太阳能模块结构可相互并接以形成大面积架构,增加受光面积,提升发电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ー种太阳能模块的应用领域,特别是指ー种具有散热功能的兼具提供热水及发电功能的太阳能模块结构。技术背景太阳能为近年来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由于其具有干净、无污染及源源不绝等诸多优点,业已应用于电池、热水器等领域中并获致不错的成效。由于太阳能包括光能及热能,而太阳能芯片应用时仅转换光能为电能,无法利用其热能,未被转换为电能的废热即需导引逸散,以使该太阳能芯片能在一适当的温度下而維持其正常运作。然而,目前在市面上所知的太阳能板或者是太阳能模块,其结构并未有将其多余的热量溢散的装置,导致太阳能板或太阳能模块的温度偏高而影响发电效率。另外,在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上皆属于热能式,由于夏天日照充足,环境温度也较高,因此太阳能集热板将使水过热;然而,在冬天温度较低的环境时,太阳能热水器中的太阳能板没有热能可以吸收,导致仍需要消耗到市电加温,因而与实际生活所需恰好相反,故仍需消耗电カ无实质意义,是已似乎并没有节省到电费。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ー种具有散热装置以将多余的热量溢散,藉此以提升发电效率并将其热能再利用的兼具提供热水及发电功能的太阳能模块结构。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ー种可以拼接形成大面积架构、増加受光面积以提升发电效率,并同时能将太阳能模块的热能散溢的兼具提供热水及发电功能的太阳能模块结构。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兼具提供热水及发电功能的太阳能模块结构,包括一太阳能板,具有一受光面及相对该受光面设置的一背光面;ー框架,框设在该太阳能板周围;以及 ー散热装置,设置在该背光面处,且在该框架内。其中,该太阳能板连接ー转接器,该转接器设置在该背光面。其中,该散热装置包括一金属散热板、一金属散热热水管、一金属散热冷水管及多个金属散热连通管,该金属散热板设置在该太阳能板的该背光面下方,该金属散热热水管、该金属散热冷水管及该等金属散热连通管相互连接并设置在该金属散热板与该太阳能板之间并与其接触,该转接器设置在邻近该太阳能板的该背光面的顶侧处,而该金属散热热水管设置在该转接器远离该框架的一侧处,且具有一第一入水ロ及一第一出水ロ,该金属散热冷水管与该金属散热热水管平行地设置,且该金属散热冷水管位在该框架远离该转接器的一侧处,并具有一第二入水ロ及一第二出水ロ,其中,该第一入水ロ与该第二入水ロ位在同一侧,该第一出水口与该第二出水ロ位在同一侧并与设置有该第一入水ロ与该第二入水口处为相对侧;而该等金属散热连通管相间隔地设置在该金属散热热水管与该金属散热冷水管之间,并与该金属散热热水管与该金属散热冷水管垂直地连通;较低温的一液体从该第二入水ロ进入到该金属散热冷水管内,经过各该金属散热连通管后将该金属散热板的热能带走,所形成较高温的该液体会再从该第一出水ロ流出。其中,该金属散热板具有一第一空槽,且该金属散热热水管与该等金属散热连通管界定出一第二空槽,相对应该第一空槽而设置,该第一空槽与该第二空槽用以容置该转接器。其中,该太阳能板从周围ー侧连接出ニ电路接头。其中,该散热装置包括一封底、一入水口及一出水ロ,该封底封住该框架底部,使该太阳能板、该框架及该封底界定出一容置空间,该入水ロ及该出水ロ分别地设置在该框·架周缘,一液体从该入水ロ进入到该容置空间,并从该出水ロ流出。其中,该液体为水。其中,在该入水ロ的同一侧更设置有一入水连接孔,在该出水ロ的一侧更设置有一出水连接孔,在进行并接时,该出水ロ连通下一个所述兼具提供热水及发电功能的太阳能模块结构的该入水连接孔,且该出水连接孔供下一个所述兼具提供热水及发电功能的太阳能模块结构的该入水ロ 46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藉由上述结构,将多余的热量溢散,藉此以提升发电效率并将其热能再利用,利用拼接形成大面积架构、増加受光面积以提升发电效率,并同时能将太阳能模块的热能散溢,再者,家中使用LED(发光二极管)的小家电一般都仅需使用电カ20-50K瓦),而本技术的每个兼具提供热水及发电功能的太阳能模块结构可产生电カ约250W(瓦),可以节省电费。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兼具提供热水及发电功能的太阳能模块结构一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兼具提供热水及发电功能的太阳能模块结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兼具提供热水及发电功能的太阳能模块结构的底示平面图。图4为本技术兼具提供热水及发电功能的太阳能模块结构一第二实施例的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兼具提供热水及发电功能的太阳能模块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兼具提供热水及发电功能的太阳能模块结构第二实施例的部分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兼具提供热水及发电功能的太阳能模块结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兼具提供热水及发电功能的太阳能模块结构第二实施例于并接时的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I兼具提供热水及发电功能的太阳能模块结构;2太阳能板;21受光面;22背光面;23转接器;24电路接头;25电路接头;3框架;4散热装置;41金属散热板;411第一空槽;42金属散热热水管;421第一入水ロ ;422第一出水ロ ;43金属散热冷水管;431第二入水ロ ;432第二出水ロ ;44金属散热连通管;441第二空槽;45封底;46入水ロ;47出水ロ;46’出水连接孔;47’入水连接孔;48容置空间;5保温材质;6底板。具体实施方式请參考图I至图3,本实施例的兼具提供热水及发电功能的太阳能模块结构I包括一太阳能板2、ー框架3以及ー散热装置4。太阳能板2具有一受光面21及相对受光面21设置的一背光面22 ;太阳能板2可·连接ー转接器23,转接器23设置在背光面22处。框架3框设在太阳能板2周围。散热装置4设置在太阳能板2的背光面22处,且在框架3内;在本实施例中,散热装置4包括一金属散热板41及一金属散热热水管42、一金属散热冷水管43及多个金属散热连通管44,金属散热板41设置在太阳能板2的背光面22的下方,金属散热热水管42、一金属散热冷水管43及多个金属散热连通管44相互连接并设置在金属散热板41与太阳能板2之间。一般而言,转接器23设置在邻近太阳能板2背光面22的顶侧处,而金属散热热水管42设置在转接器23远离框架3之一侧处,且具有一第一入水ロ 421及一第一出水ロ422,金属散热冷水管43与金属散热热水管42平行地设置,且金属散热冷水管43位在框架3远离转接器23的ー侧处,并具有一第二入水ロ 431及一第二出水ロ 432,其中,第一入水ロ 421与第二入水ロ 431位在同一侧,第一出水ロ 422与第二出水ロ 432位在同一侧并与设置有第一入水ロ 421与第二入水ロ 431处为相对侧;而多个金属散热连通管44相间隔地设置在金属散热热水管42与金属散热冷水管43之间,并与金属散热热水管42与金属散热冷水管43垂直地连通。较低温的一液体(图未示)从第二入水ロ 431进入到金属散热冷水管43内,经过各个金属散热连通管44后将金属散热板41的热能带走,由于热能会往上,因此带走热能所形成较高温的液体会再从第一出水ロ 422流出;其中,液体可为水,但并不以此为限;再者,金属散热板41及/或金属散热热水管42、一金属散热冷水管43及多个金属散热连通管44的材质可为铜,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兼具提供热水及发电功能的太阳能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太阳能板,具有一受光面及相对该受光面设置的一背光面;一框架,框设在该太阳能板周围;以及一散热装置,设置在该背光面处,且在该框架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豪,
申请(专利权)人:李文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