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流体的活塞式阀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75892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0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流体的活塞式阀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管路换道,需要另装管路连接件,不仅难以保证输送的严密性,而且增加了管路建设成本的问题。该分流阀包括阀体(1),通过阀门调控机构与该阀体(1)交叉连接的流通管道(2),设置在阀体(1)一端的进液口(3),设置在阀体(1)另一端的操纵阀(4),以及分别设置在流通管道(2)两端的主出液口(5)、副出液口(6);所述阀门调控机构包括具有弯腔(9)的活塞(7),与该活塞(7)活动连接的具有内腔的活塞配合连接体(8),在活塞端部还设有一个“O”形密封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实现方便、成本低廉。因此,适合推广运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ー种阀门,具体的 说,是ー种基于流体的活塞式阀门
技术介绍
在各种输水、输油以及疏气管道中,由于管道铺设路径的改变,常需要安装多个分支管道,以实现输送线路的更改。一般地,传统管路更改的做法是在主输送管道上开孔然后安装双通或者三通连接管件,这样不仅安装エ序繁杂,而且由于管路的多路安装,其检测非常麻烦,连接节点就不可避免地増加,导致输送管道出现漏气、漏油等现象;另ー方面,管路的耗材随着分支的增多而增多,増加了管路的安装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ー种整体结构简单、实现方便的阀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方案如下基于流体的活塞式阀门,包括阀体,通过阀门调控机构与该阀体交叉连接的流通管道,设置在阀体一端的进液ロ,设置在阀体另一端的操纵阀,以及分别设置在流通管道两端的主出液ロ、副出液ロ ;所述阀门调控机构包括具有弯腔的活塞,与该活塞活动连接的具有内腔的活塞配合连接体,该活塞配合连接体分别与所述进液ロ、主出液ロ以及副出液ロ连通,而活塞的弯腔则一端与进液ロ连通,另一端穿过活塞的侧壁,且其位置正对主出液ロ或副出液ロ,在所述活塞端部还设有ー个“0”形密封圈,所述阀体数目为ニ个以上,其沿同ー轴线水平排列,而所述阀门调控机构则与阀体数目相对应,每ー个阀体均与流通管道相通,在所述出液ロ外套接有ー层节流网,其上均匀分布有节流孔。进ー步的,在所述活塞顶部还设有手柄,且该手柄嵌入所述操纵阀内。再进ー步的,在所述进液ロ设有外螺纹。更进一歩的,所述塞配合连接体的内腔与活塞相匹配。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操纵阀呈圆柱形,在其外表壁设有摩擦条纹。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I)本技术不仅结构简単,而且成本低廉、实现方便;(2)本技术中阀体通过阀门调控机构与流通管道,在流通管道两端设有相互连通的主出液口和副出液ロ,而阀门调控机构则包括具有弯腔的活塞,与该活塞活动连接的具有内腔的活塞配合连接体,该活塞配合连接体分别与所述进液ロ、主出液ロ以及副出液ロ连通,而活塞的弯腔则一端与进液ロ连通,另一端穿过活塞的侧壁,且其位置正对主出液ロ或副出液ロ,活塞转动即可改变进液ロ的连通方向,实现输送换道,不仅操作简洁,而且无需再安装其余的管路连接件,大大地节省了成本;(3)本技术中所述操纵阀呈圆柱形,在其外表壁设有摩擦条纹,人手通过旋转操纵阀转变管路连通方向,其上的摩擦条纹防止了操作时的打滑,有效地避免操作无效、操作失误的缺陷;(4)本技术在所述活塞端部还设有ー个“0”形密封圏,该“0”形密封圈可有效地防止管道内的输送液体、气体泄漏,保证了运输安全;(5)本技术中所用材料均为市面上常见的普通材料,其造价十分低廉,为其大范围的推广运用奠定了有利的基础。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阀门调控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为ト阀体,2-流通管道,3-进液ロ,4-操纵阀,5-主出液ロ,6-副出液ロ,7-活塞,8-活塞配合连接体,9-弯腔,10-手柄。11-“0”形密封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技术作进ー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2所示,基于流体的活塞式阀门,包括阀体1,通过阀门调控机构与该阀体I交叉连接的流通管道2,设置在阀体I 一端的进液ロ 3,设置在阀体I另ー端的操纵阀4,以及分别设置在流通管道2两端的主出液ロ 5、副出液ロ 6 ;所述阀门调控机构包括具有弯腔9的活塞7,与该活塞7活动连接的具有内腔的活塞配合连接体8,该活塞配合连接体8分别与所述进液ロ 3、主出液ロ 5以及副出液ロ 6连通,而活塞7的弯腔9则一端与进液ロ 3连通,另一端穿过活塞7的侧壁,且其位置正对主出液ロ 5或副出液ロ 6。活塞转动即可改变进液ロ的连通方向,实现输送换道,不仅操作简洁,而且无需再安装其余的管路连接件,大大地节省了成本。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操作,在所述活塞7顶部还设有手柄10,且该手柄8嵌入所述操纵阀4内。本技术在所述活塞7端部还设有ー个“0”形密封圈11,该“0”形密封圈11可有效地防止管道内的输送液体、气体泄漏,保证了运输安全。本实施例中,所述阀体数目为ニ个以上,其沿同一轴线水平排列,而所述阀门调控机构则与阀体数目相对应,每ー个阀体均与流通管道相通。为了方便进液管道与本技术连接,在所述进液ロ 3设有外螺纹。为了避免输送的液体、气体泄露,所述塞配合连接体8的内腔与活塞7相匹配。另一方面,在所述出液ロ 3外套接有ー层节流网,其上均匀分布有节流孔,节流孔能有效地限制输送流体的流量,以达到输送精准、无资源浪费的目的。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操作时的打滑,有效地避免操作无效、操作失误的缺陷,所述操纵阀4呈圆柱形,在其外表壁设有摩擦条纹。按照上述实施例,即可很好的实现本技术。权利要求1.基于流体的活塞式阀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通过阀门调控机构与该阀体(I)交叉连接的流通管道(2),设置在阀体(I) 一端的进液口(3),设置在阀体(I)另一端的操纵阀(4),以及分别设置在流通管道(2)两端的主出液口(5)、副出液口(6);所述阀门调控机构包括具有弯腔(9)的活塞(7),与该活塞(7)活动连接的具有内腔的活塞配合连接体(8),该活塞配合连接体(8)分别与所述进液口(3)、主出液口(5)以及副出液口(6)连通,而活塞(7)的弯腔(9)则一端与进液口(3)连通,另一端穿过活塞(7)的侧壁,且其位置正对主出液口(5)或副出液口(6);在所述活塞(7)端部还设有一个“O”形密封圈(11),所述阀体(I)数目为二个以上,其沿同一轴线水平排列,而所述阀门调控机构则与阀体(I)数目相对应,每一个阀体(I)均与流通管道(2)相通,在所述出液口(3)外套接有一层节流网,其上均匀分布有节流孔。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基于流体的活塞式阀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塞(7)顶部还设有手柄(10 ),且该手柄(8 )嵌入所述操纵阀(4 )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流体的活塞式阀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液口(3)设有外螺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流体的活塞式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塞配合连接体(8)的内腔与活塞(7)相匹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流体的活塞式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阀(4)呈圆柱形,在其外表壁设有摩擦条纹。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基于流体的活塞式阀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管路换道,需要另装管路连接件,不仅难以保证输送的严密性,而且增加了管路建设成本的问题。该分流阀包括阀体(1),通过阀门调控机构与该阀体(1)交叉连接的流通管道(2),设置在阀体(1)一端的进液口(3),设置在阀体(1)另一端的操纵阀(4),以及分别设置在流通管道(2)两端的主出液口(5)、副出液口(6);所述阀门调控机构包括具有弯腔(9)的活塞(7),与该活塞(7)活动连接的具有内腔的活塞配合连接体(8),在活塞端部还设有一个“O”形密封圈。本技术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实现方便、成本低廉。因此,适合推广运用。文档编号F16K27/06GK202756687SQ201220357108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基于流体的活塞式阀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通过阀门调控机构与该阀体(1)交叉连接的流通管道(2),设置在阀体(1)一端的进液口(3),设置在阀体(1)另一端的操纵阀(4),以及分别设置在流通管道(2)两端的主出液口(5)、副出液口(6);所述阀门调控机构包括具有弯腔(9)的活塞(7),与该活塞(7)活动连接的具有内腔的活塞配合连接体(8),该活塞配合连接体(8)分别与所述进液口(3)、主出液口(5)以及副出液口(6)连通,而活塞(7)的弯腔(9)则一端与进液口(3)连通,另一端穿过活塞(7)的侧壁,且其位置正对主出液口(5)或副出液口(6);在所述活塞(7)端部还设有一个“O”形密封圈(11),所述阀体(1)数目为二个以上,其沿同一轴线水平排列,而所述阀门调控机构则与阀体(1)数目相对应,每一个阀体(1)均与流通管道(2)相通,在所述出液口(3)外套接有一层节流网,其上均匀分布有节流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瑞雪何强珍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依瑞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