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与胶料的整合供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72655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0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体与胶料的整合供应装置,包括有胶料桶、气体供应单元与切换单元,所述胶料桶与气体供应单元均连接至切换单元,该切换单元在第一种状态下,借由保险盖固定在仅可由气体供应单元将高压气体通过切换单元输出;当解除保险盖时,则可将切换单元转换至第二种状态,此时气体供应单元转而将高压气体通过切换单元输入胶料桶,进而利用气压将胶料桶内的胶料推送输出,直到胶料输完后再使胶料桶内的气体输出。(*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体与胶料整合供应装置,特别是一种将供应胶料与气体的输出管道整合为一体,可以避免使用者误用的结构。
技术介绍
车辆的轮胎破裂后会因为失去胎压而无法行驶,必须更换轮胎或将破洞修补后再充气才能上路,因此,一般车辆都会在车上配备一个备胎,以备不时之需;然而,轮胎加上轮圈的重量会增加车体重量而更耗费燃料,不经济且不环保。为了能减少一个备胎对车体的负重,目前已有厂商开发出相对轻巧的轮胎修补机提供驾驶人配备于车上,一旦遇到轮胎破裂泄气时,可以取出进行紧急修补及充气。所述习知的轮胎修补机也可以作为轮胎充气机使用,其结构大致上是在外壳内设置一个胶料桶与一个空气压缩机,胶料桶与空气压缩机分别连接注胶管与充气管,注胶管与充气管的一端分别设置一注胶嘴与充气嘴;当作为轮胎充气机使用时,使用者直接将充气嘴组合于轮胎的气嘴,再开启空气压缩机将高压空气充入轮胎内即可。当作为轮胎修补机使用时,则必须先将注胶嘴组合于轮胎气嘴,然后启动泵浦将胶料桶内的适量胶料注入轮胎内,而后将注胶嘴卸下,改将充气嘴组合于轮胎气嘴,再将高压空气充入轮胎内产生适当胎压;将充气嘴卸下后将车辆慢速行驶一段距离,让胶料在轮胎内壁面均匀流动而填补在破裂的位置,待胶料凝固后可避免轮胎内的气体外泄,驾驶人即可就近将车开至维修厂做进一步检修。虽然前述的轮胎修补机会在外壳标示使用方式,然而,对于不熟悉操作机器的人而言,常常无法分辨该先使用充气管或注胶管,甚至熟悉操作的人也可能有误用的时候,以至于在仅需要对轮胎充气时,却误用了注胶功能,造成胶料注入轮胎内及气嘴,气嘴、注胶管与注胶嘴均必须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公知应用于轮胎修补机的气体与胶料供应装置,其气体与胶料分别连接充气管与注胶管且分别被独立供应,以至于使用者不容易判断应该优先选择充气管或注胶管,或是在仅欲充气时误用注胶功能所产生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气体与胶料的整合供应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胶料桶、气体供应单元与切换单元,所述胶料桶与气体供应单元均连接至切换单元,该切换单元在第一种状态下,通过保险盖固定在仅可由气体供应单元将高压气体通过切换单元输出;当解除保险盖时,则可将切换单元转换至第二种状态,此时气体供应单元转而将高压气体通过切换单元输入胶料桶,进而利用气压将胶料桶内的胶料推送输出,直到胶料输罄后再使胶料桶内的气体输出。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包括有胶料桶、气体供应单元与切换单元;其中,该胶料桶设有至少一进气孔与至少一气胶出孔,该胶料桶内装盛胶料;该气体供应单元包含有空气压缩机;该切换单元,包含有阀座、柱塞与一连动部,该阀座具有柱塞孔,以及连通该柱塞孔内外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与第四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接该空气压缩机的气体出口,所述第二通孔连接充注嘴,所述第三通孔连接该胶料桶的气胶出孔,所述第四通孔连接该胶料桶的进气孔。该柱塞具有一轴向延伸至柱塞一端的中央孔,以及在外径设有第一环区、第二环区与第三环区,该第一环区与第三环区的柱塞壁分别设有第一贯穿孔与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一环区、第二环区与第三环区的两端分别设有止泄环,该柱塞组合于该阀座的柱塞孔内,使该柱塞可以在该柱塞孔的相反方向的第一行程与第二行程间轴向移动,该柱塞移动至第一行程后,所述第一通孔经由该第二环区与该第二通孔连通,使气体直接经由该第二通孔输出,该柱塞移动至第二行程后,则所述第一通孔经由该第一环区与该第一贯穿孔连通,且该第三通孔经由所述第二环区与该第二通孔连通,以及该第四通孔经由该第三环区与该第二贯穿孔连通,使气体最终经由该第四通孔被输入该胶料桶,进而由气体压力将胶料桶内的胶料经由该第三通孔与第二通孔输出。所述连动部连接该柱塞,用以操作柱塞在所述第一行程与第二行程之间移动。为了提供阀座与空气压缩机及胶料桶较佳的连接,本技术的切换单元可以进 一步包含接头座,该接头座具有第一进气口、第一出气口、第二进气口与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连接该空气压缩机的气体出口,所述第一出气口连接该阀座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进气口连接该阀座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二出气口连接该胶料桶的气胶出孔。为了便于使用者操作,本技术的连动部包含有一连杆与操作组件,该连杆的两端分别枢接于该柱塞与该操作组件,该操作组件的一端则枢接于该阀座,该操作组件被操作时,经由该连杆驱动该柱塞在所述第一行程与第二行程间移动;该操作组件还设有一关出部,该关出部设有一盖体。基于确保使用者方便操作及避免错误操作,本技术将所述胶料桶、气体供应单元与切换单元均设于外壳内,该外壳设有一开口,该开口设有具备止挡部的保险盖,所述柱塞位于该第一行程的状态时,所述保险盖可覆盖于该开口,并使该止挡部挡住该突出部的下方,使该操作组件无法被操作,所述保险盖被开启时,该止挡部则脱离该突出部的下方,使该操作组件可以被操作。为了让使用者可以清楚了解输出气体的压力,本技术在所述空气压缩机的气体出口连接气体分配头,该气体分配头具有第一出口与第二出口,该第一出口连接该接头座的第一进气口,该第二出口连接压力表,该压力表设于所述外壳。本技术提供的气体与胶料的整合供应装置,应用于轮胎修补机,所述胶料是用来填补破损的轮胎孔洞的材料。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I为本技术外观结构的实施例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主要组件组合关系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供料装置主要组件组合关系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的供料装置外观结构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的供料装置安装于机体后的局部外观结构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的供料装置被设定在供气状态的外观平面视图;图7为沿图6的A-A方向的平面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之供料装置被设定在供胶状态的外观平面视图;图9为沿图8的B-B方向的平面剖视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A......轮胎修补机B......切换单元I......气体供应单元11......马达12......空气压缩机13......气体分配头130......进口131......第一出口132......第二出口2......接头座21......第一进气口22......第一出气口23......第二进气口24......第二出气口25......螺孔26......固定组件3......阀座31......柱塞孔32......第一通孔33......第二通孔34......穿孔35......螺丝36……第三通孔37......第四通孔4......柱塞40......中央孔41......柱体411......第一环区412......第二环区413......第三环区42......第一贯穿孔43......第二贯穿孔44......止泄环5……胶料桶51......气胶出孔52......进气孔53……连接嘴54……供气管6......连动部61......连杆611......枢轴62......操作组件621......突出部622......盖体7......外壳71......下壳体711......开口72......上壳体73......保险盖731......止挡部74......压力表75......显示面板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体与胶料的整合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胶料桶,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孔与至少一个气胶出孔,所述胶料桶内装盛胶料;气体供应单元,包括空气压缩机;切换单元,包括阀座、柱塞和连动部;所述阀座具有柱塞孔,以及连通该柱塞孔内外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与第四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接该空气压缩机的气体出口,所述第二通孔连接充注嘴,所述第三通孔连接该胶料桶的气胶出孔,所述第四通孔连接该胶料桶的进气孔;所述柱塞具有轴向延伸至柱塞一端的中央孔,以及在外径设有第一环区、第二环区与第三环区,所述第一环区与第三环区的柱塞壁分别设有第一贯穿孔与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一环区、第二环区与第三环区的两端分别设有止泄环,该柱塞组合于该阀座的柱塞孔内,使该柱塞可以在该柱塞孔的相反方向的第一行程与第二行程间轴向移动,所述柱塞移动至第一行程后,所述第一通孔经由所述第二环区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使气体直接经由所述第二通孔输出,所述柱塞移动至第二行程后,则所述第一通孔经由所述第一环区与所述第一贯穿孔连通,且所述第三通孔经由所述第二环区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以及所述第四通孔经由所述第三环区与所述第二贯穿孔连通,使气体最终经由所述第四通孔被输入所述胶料桶,进而由气体压力将胶料桶内的胶料经由所述第三通孔与第二通孔输出;所述连动部连接所述柱塞,用以操作所述柱塞在所述第一行程与第二行程之间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2.02 TW 1012018941.一种气体与胶料的整合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胶料桶,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孔与至少一个气胶出孔,所述胶料桶内装盛胶料; 气体供应单元,包括空气压缩机; 切换单元,包括阀座、柱塞和连动部; 所述阀座具有柱塞孔,以及连通该柱塞孔内外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与第四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接该空气压缩机的气体出口,所述第二通孔连接充注嘴,所述第三通孔连接该胶料桶的气胶出孔,所述第四通孔连接该胶料桶的进气孔; 所述柱塞具有轴向延伸至柱塞一端的中央孔,以及在外径设有第一环区、第二环区与第三环区,所述第一环区与第三环区的柱塞壁分别设有第一贯穿孔与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一环区、第二环区与第三环区的两端分别设有止泄环,该柱塞组合于该阀座的柱塞孔内,使该柱塞可以在该柱塞孔的相反方向的第一行程与第二行程间轴向移动,所述柱塞移动至第一行程后,所述第一通孔经由所述第二环区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使气体直接经由所述第二通孔输出,所述柱塞移动至第二行程后,则所述第一通孔经由所述第一环区与所述第一贯穿孔连通,且所述第三通孔经由所述第二环区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以及所述第四通孔经由所述第三环区与所述第二贯穿孔连通,使气体最终经由所述第四通孔被输入所述胶料桶,进而由气体压力将胶料桶内的胶料经由所述第三通孔与第二通孔输出; 所述连动部连接所述柱塞,用以操作所述柱塞在所述第一行程与第二行程之间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体与胶料的整合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英智
申请(专利权)人:冠翔香港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