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充电式多用电钻,包括外壳(10),其特征是:在所述的外壳(10)中,装有电动机(11)、减速组件(20)、接合组件(30),所述的减速组件(20)的前端的输出轴28与工具夹头(15)相连,所述的减速组件(20)的后端与电机轴(12)相连;接合组件(30)的外体31与减速组件(20)的大齿圈(21)弹性接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钻具有体积小而轻、效率高,使用安全,多用途,可冲电,无须电线、电源,使用方便等优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建筑装修及无电地区使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钻,特别是一种充电式多用电钻。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钻一般为电动机带动钻头转动进行工作。这种电钻体积大、笨重、效率低,且只能用于钻削,用途单一,当工作过载时,钻头会夹死、扭断,当无电源时,则无法使用。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电式多用电钻,这种电钻体积小而轻、效率高,当工作过载时,钻头不会夹死、扭断,使用安全;且可用于多种用途,可冲电,无须电源,使用方便。本技术的目的是按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充电式多用电钻,包括外壳,其特征是在所述的外壳中,装有电动机、减速组件、接合组件,所述的减速组件的前端的输出轴与工具夹头相连,所述的减速组件的后端与电机轴相连;接合组件的外体与减速组件的大齿圈弹性接合。所述的减速组件包括大齿圈、后行星齿轮、后盘、前行星齿轮、前盘;所述的减速组件的后端与电机轴相连的结构为电机轴的前端部固装有后中心齿轮,与位于后盘后端的轴上的后行星齿轮相啮合;后行星齿轮的外齿与大齿圈的内齿相啮合;后盘的前端中心固装有前中心齿轮,与位于前盘后端的轴上的前行星齿轮相啮合;前行星齿轮的外齿与大齿圈的内齿相啮合;在前盘的前端中心具有输出轴。接合组件包括外体、滚珠、垫圈、弹簧、调节母、接合圈;外体套装在大齿圈的外部,在外体的前端部具有孔,孔中装有滚珠;垫圈、弹簧、调节母依次套装在所述的减速组件的输出轴上;所述的接合组件的外体与减速组件的大齿圈弹性接合方式为接合圈固装在大齿圈的前端部,在接合圈的前端部具有与滚珠相适应的凹坑,在调节母上具有内罗纹与述的外体上的外罗纹罗合;在弹簧作用下,垫圈压向滚珠,由滚珠将外体与接合圈结合在一起,弹簧力用于调节、控制传出扭矩的大小。在所述的外壳中,还装有可充电电池,用于给电动机供电。本技术为一种充电式多用电钻,本技术采用减速组件,采用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将电动机大速比地减速,使电钻体积小、重量轻。还采用接合组件通过弹簧力作用到滚珠上,使滚珠与大齿轮结合以控制传递的扭矩,通过调节母来调节结合力的大小,当钻头的工作阻力过大时,会使滚珠克服弹簧力作用,从大齿轮的接合圈的凹坑中跳出,以避免钻头或电动机损坏,保证使用安全;通过接合组件中的弹簧控制工作扭矩,使工作扭矩可调,还可作为起子或扳手等多用途使用,扩大了使用范围。在外壳中装有可充电电池,可充电使用。综上所述,本技术电钻具有体积小而轻、效率高,使用安全,多用途,可冲电,无须电线、电源,使用方便等优点。本技术适用于建筑装修及无电地区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外形示意图。图中的代号说明10外壳11电动机 12电机轴13后中心齿轮4可充电电池15工具夹头16开关20接合组件21大齿圈22后行星齿轮23轴 24后盘24A定轮25前行星齿轮26轴27前盘28输出轴30减速组件31外体 31A孔32滚珠33垫圈34弹簧35调节母35A内罗纹 36接合圈实施例如图1、2为本技术一种充电式多用电钻的结构及外形示意图,包括外壳10,在所述的外壳10中,装有电动机11、减速组件20、接合组件30,所述的减速组件20的前端的输出轴28与工具夹头15相连,所述的减速组件20的后端与电机轴12相连;接合组件30的外体31与减速组件20的大齿圈21弹性接合。本实施例采用2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所述的减速组件20包括大齿圈21、后行星齿轮22、后盘24、前行星齿轮25、前盘27;所述的减速组件20的后端与电机轴12相连的结构为电机轴12的前端部固装有后中心齿轮13,与位于后盘24后端的轴23上的3件后行星齿轮22相啮合(轴23固装于后盘24上,后行星齿轮22可绕轴23转动);后行星齿轮22的外齿与大齿圈21的内齿相啮合后盘24的前端中心固装有前中心齿轮24A,与位于前盘27后端的轴26上的前行星齿轮25相啮合(轴26固装于前盘27上,后行星齿轮25可绕轴26转动);前行星齿轮25的外齿与大齿圈21的内齿相啮合;在前盘27的前端中心具有输出轴28,与工具夹头15相连。本实施例中,前行星齿轮25、后行星齿轮22均各3件,各沿圆周按120°错开分布。接合组件30包括外体31、滚珠32、垫圈33、弹簧34、调节母35、接合圈36;外体31套装在大齿圈21的外部,在外体31的前端部具有沿圆周分布的孔31A,孔31A中装有滚珠32;垫圈33、弹簧34、调节母35依次套装在所述的减速组件20的输出轴28上;所述的接合组件30的外体31与减速组件20的大齿圈21弹性接合方式为接合圈36固装在大齿圈21的前端部构成一体,在接合圈36的前端部具有与滚珠32相适应的沿圆周分布的凹坑,在调节母35上具有内罗纹35A述的外体31上的外罗纹罗合;在弹簧34作用下,垫圈33压向滚珠32,由滚珠32将外体31与接合圈36结合在一起。用调节母35改变弹簧力,以调节、控制传出扭矩的大小。如图2,在所述的外壳10的底部,还装有可充电电池14,经电线(未示出)与电动机相连,用于给电动机11供电。当使用时,电动机11带动电机轴12上的后中心齿轮13旋转,带动后行星齿轮22、后盘24减速旋转,同样带动前盘27减速旋转,使输出轴28旋转。当工作扭力过大时,滚珠32跳出凹坑,大齿圈21、外体31相对滑动,避免事故发生。权利要求1.充电式多用电钻,包括外壳(10),其特征是在所述的外壳(10)中,装有电动机(11)、减速组件(20)、接合组件(30),所述的减速组件(20)的前端的输出轴(28)与工具夹头(15)相连,所述的减速组件(20)的后端与电机轴(12)相连;接合组件(30)的外体(31)与减速组件(20)的大齿圈(21)弹性接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式多用电钻,其特征是所述的减速组件(20)包括大齿圈(21)、后行星齿轮(22)、后盘(24)、前行星齿轮(25)、前盘(27);所述的减速组件(20)的后端与电机轴(12)相连的结构为电机轴(12)的前端部固装有后中心齿轮(13),与位于后盘(24)后端的轴(23)上的后行星齿轮(22)相啮合;后行星齿轮(22)的外齿与大齿圈(21)的内齿相啮合;后盘(24)的前端中心固装有前中心齿轮(24A),与位于前盘(27)后端的轴(26)上的前行星齿轮(25)相啮合;前行星齿轮(25)的外齿与大齿圈(21)的内齿相啮合;在前盘(27)的前端中心具有输出轴(2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式多用电钻,其特征是接合组件(30)包括外体(31)、滚珠(32)、垫圈(33)、弹簧(34)、调节母(35)、接合圈(36);外体(31)套装在大齿圈(21)的外部,在外体(31)的前端部具有孔(31A),孔(31A)中装有滚珠(32);垫圈(33)、弹簧(34)、调节母(35)依次套装在所述的减速组件(20)的输出轴(28)上;所述的接合组件(30)的外体(31)与减速组件(20)的大齿圈(21)弹性接合方式为接合圈(36)固装在大齿圈(21)的前端部与其构成一体,在接合圈(36)的前端部具有与滚珠(32)相适应的凹坑,在调节母(35)上具有内罗纹(35A)与述的外体(31)上的外罗纹罗合;在弹簧(34)作用下,垫圈(33)压向滚珠(32),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充电式多用电钻,包括外壳(10),其特征是:在所述的外壳(10)中,装有电动机(11)、减速组件(20)、接合组件(30),所述的减速组件(20)的前端的输出轴(28)与工具夹头(15)相连,所述的减速组件(20)的后端与电机轴(12)相连;接合组件(30)的外体(31)与减速组件(20)的大齿圈(21)弹性接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四海,
申请(专利权)人:陈四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