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盖体自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71082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0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盖体自调节装置,包括一可以绕一中心轴转动的转臂,所述转臂的一端与盖体相连,所述转臂的另一端与一弹性元件相连,当所述盖体打开时,所述弹性元件的弹性势能与所述盖体的重力势能相平衡使得所述盖体在开启的任意位置停留时能保持平衡,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碟片,采用弹性元件,通过增减弹性元件,来不断调节装置的弹性势能,使得装置产生的弹性势能与盖体的重力势能相一致,结构简单,方便可靠的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盖体自调节装置,主要安装于过滤器盖体上,用于自动调节盖体开合平衡的装置。
技术介绍
从目前过滤器行业来看,对单袋或多袋过滤器,一般用手柄或铰链开启,此种结构简单可靠,成本低。对多袋过滤器,普遍使用的开盖方式有手轮摇臂式和气压杆式两种。手轮摇臂式结构如图I所示,在过滤器盖体26的中心上焊接金属支座25,竖向螺杆23的下端通过销轴和金属支座25连接,其上端和手轮24及上端弯曲的空心悬臂22啮合。在筒体上焊接有套筒式支撑座21,用于支撑空心悬臂22,开启盖体时,旋转手轮24,通过螺杆23带动盖体26·升高到一定距离,然后用手推移盖体26,带动空心悬臂22绕支撑座21旋转,使盖体26和过滤器筒体分离,完成盖体的开启。这种开启装置结构简单,成本底。但操作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且水平方向要预留一定的大于盖体直径的空间,故对操作现场的空间要求较高。气压杆式结构如图2所示,图中32为机架,其通过焊接连接于过滤器的筒体壁上,在机架32的上端装配有转轴33,转轴33的两端与过滤器盖体35的支撑臂34通过螺栓连接,支撑臂34焊接连接于过滤器盖体35,气弹簧31铰接于机架32和支撑臂34之间。通过选取具有合适弹力的气弹簧31,使盖体35在开启角度较小(例如< 15° )时,盖体重力W略大于气弹簧向上的弹力,使盖体35不会因为弹簧力过大而向上猛弹起来,当盖体在开启角度较大(例如> 15° )时,盖体重力W略小于气弹簧31向上的弹力,使盖体35不会急剧下坠。开启盖体35时,用手往上提起开盖手柄36,与盖体连接的支撑臂34带动转轴33转动,气弹簧31的活塞杆随之向外伸出,此时盖体35能轻松快捷开启。由于气弹簧的弹力与盖体重力处于基本平衡状态,手用很小的力气就可以开启过滤器盖体。和上述相同的道理,关闭过滤器盖体也很轻松快捷。此种结构操作方便,成本底。但由于气压光杆露在外面,如过滤器的使用环境对钢材有腐蚀性,则气压光杆容易受腐蚀而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盖体自调节装置,采用弹性元件,保证了盖体能在开启的任意位置停留,方便可靠。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盖体自调节装置,包括一可以绕一中心轴转动的转臂,所述转臂的一端与盖体相连,所述转臂的另一端与一弹性元件相连,当所述盖体打开时,所述弹性元件的弹性势能与所述盖体的重力势能相平衡使得所述盖体在开启的任意位置停留时能保持平衡。优选的,还包括一外壳机架,所述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外壳机架的壳体内。优选的,所述弹性元件为若干弹性碟片,每一弹性碟片的中心有一孔所述外壳机架内设有一拉杆,所述拉杆穿过所述弹性碟片的中心孔,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转臂的另一端相连,所述拉杆的另一端与一压块相连,所述压块设置在所述弹性元件的最下端,所述弹性元件的最上端设有一挡片,所述挡片连接在外壳机架上。优选的,所述拉杆的一端通过一链条与所述转臂的另一端相连。优选的,所述拉杆的一端通过一钢丝绳与所述转臂的另一端相连。优选的,所述外壳机架上设有一定滑轮,所述定滑轮绕一轴转动,所述链条绕过所述定滑轮。优选的,所述外壳机架上设有一定滑轮,所述定滑轮绕一轴转动,所述钢丝绳绕过所述定滑轮。·优选的,在所述压块的下方设有一调节螺母和一调节环,所述拉杆的下端设有螺纹,所述调节螺母和所述调节环通过所述螺纹与所述拉杆相连,当所述调节螺母和所述调节环转动时,可以驱动所述压块沿所述拉杆上下移动从而压迫所述弹性碟片变形产生弹力。优选的,所述整个装置为密闭焊接结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装置在盖体开闭时不需要水平方向预留一定的空间,也不需要花一定的人力来转动盖体;采用弹性元件,通过增减弹性元件,来不断调节装置的弹性势能,使得装置产生的弹性势能与盖体的重力势能相一致,保证了盖体能在开启的任意位置停留;另外在对钢材有腐蚀的环境中,由于此装置是密闭焊接结构,和周围腐蚀气氛隔绝,从而杜绝了腐蚀介质对此装置的腐蚀,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现有的手轮摇臂式盖体开启装置。图2为现有的气压杆式盖体开启装置。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与盖体连接结构示意图一。图5为本技术与盖体连接结构示意图二。图6为本技术与盖体连接结构示意图三。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照图3,外壳机架I通过螺栓安装于过滤器上,外壳机架I的中部设置有挡片6,拉杆2的上端穿过挡片6,并通过连接销7及连接块8和链条9相连,链条9通过定滑轮11套接在连接轴12上,定滑轮11由固定在机架I内的过渡轴10支撑,连接轴12则直接固定在滑块13上。拉杆2的下端有一段螺纹,用于和调节环4及调节螺母3配合,弾性碟片5套接在拉杆2上,弾性碟片5的顶端和挡片6下端紧密相连,底端和压块17紧密连接,压块17的下方为调节环4和调节螺母3,通过调节环4和调节螺母3的调节作用,可方便地増加或减少弹性元件的数量。在挡片6上方的外壳机架I内设有固定转轴14,固定转轴14的外伸段上设置有驱动盖体开合的转臂15,当拉杆2在外壳机架I中上下位移时,通过链条9的传递作用,使转臂15绕固定轴14转动,由于转臂15直接固定在盖体上,这将使盖体和转臂15 —起绕固定转轴14转动,从而完成盖体的开合动作。为了确保盖开至最大角度时的安全,外壳机架I上设置了安全销16,当转臂15上的安全销孔和外壳机架I上的安全销孔重合时,将ニ只安全销16分别插入安全销孔,以保证开盖时的操作安全。·而且当链条9中的一个零部件损坏时候,可以只需拆卸并更换其中一个零部件,还可以继续使用,减少成本。在选择弹性元件吋,我们考虑了螺旋弹簧和弹簧碟片两种,在试验中发现,前者在调试时要调换ー根弹簧,而且其疲劳寿命较低,一旦断裂,盖因重力会自己闭合,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后者在调试时,只要増加或减少数片弹簧碟片即可,而且其疲劳寿命较高,即使某片弹簧碟片损坏,盖也不会因为自重自己掉下来。本技术优选弹性元件为弹簧碟片。而且所述整个装置为密闭焊接结构,和周围腐蚀气氛隔绝,从而杜绝了腐蚀介质对此装置的腐蚀,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參照图4,如果当盖体闭合的时候,弾性碟片5设置为完全释放状态,慢慢打开盖体吋,由于盖体与转臂15相连,所以转臂15转动带动滑块13转动,且同时固定在滑块13上的连接轴12带动链条9绕定滑轮11转动,此时拉杆2在链条9的作用下向上移动,由于挡片6的阻挡作用,对弹性碟片5进行压缩,弾性碟片5产生一定弹性势能;当盖体开到某一角度时,弹簧碟片产生的弹性势能和盖体的重力势能刚好相等,这样就能保证盖体能开至某一角度并停留在此角度;当盖体开至最大角度时候,弾性碟片5则变成为完全释放状态,弹性势能最大。如果当盖体闭合的时候,弾性碟片5设置为完全释放状态,慢慢打开盖体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盖体自调节装置,包括一可以绕一中心轴转动的转臂,所述转臂的一端与盖体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臂的另一端与一弹性元件相连,当所述盖体打开时,所述弹性元件的弹性势能与所述盖体的重力势能相平衡使得所述盖体在开启的任意位置停留时能保持平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盖体自调节装置,包括一可以绕一中心轴转动的转臂,所述转臂的一端与盖体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臂的另一端与一弾性元件相连,当所述盖体打开时,所述弹性元件的弹性势能与所述盖体的重力势能相平衡使得所述盖体在开启的任意位置停留时能保持平衡。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盖体自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外壳机架,所述弾性元件设置在所述外壳机架的壳体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ー种盖体自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为若干弹性碟片,每ー弾性碟片的中心有一孔所述外壳机架内设有ー拉杆,所述拉杆穿过所述弾性碟片的中心孔,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转臂的另一端相连,所述拉杆的另一端与一压块相连,所述压块设置在所述弹性元件的最下端,所述弹性元件的最上端设有ー挡片,所述挡片连接在外壳机架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ー种盖体自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的一端通过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修·路易斯
申请(专利权)人:美国过滤器专业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