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密闭式植物栽培容器,该栽培容器包括栽培容器本体,还包括可与所述栽培容器本体相盖合的密封盖,所述栽培容器本体内从下往上依次设有带孔透水板和网筛,在栽培容器本体内且位于网筛的外部填充栽培介质,所述栽培容器本体的容器口的外沿上开有凹槽,所述栽培容器本体的上方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喷灌头,所述喷灌头与灌溉施肥器连接,所述支撑架在密封盖与栽培容器本体盖合时落在密封盖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地防止栽培容器内的水分蒸发,达到节水节肥的目的,同时又可以达到增温以及遮、反光等目的,有利于植物栽培与生产中水分与温度的调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植物栽培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密闭式植物栽培容器。
技术介绍
由于植物栽培容器具有可移动性、环境调控简便以及观赏性强等优点,越来越多地被人们用在花卉、蔬菜等植物栽培、生产与科研当中。但传统的植物栽培容器大多都是敞口式的,由于栽培容器体积往往有限,栽培介质体积有限,其缓冲能力比较小,因而在进行植物栽培与生产中,水分与热量散失速度比较快,经常容易出现缺水、盐分积累的现象,在 冬天还会出现冻死的状况。且在采用栽培容器进行植物生产时,其栽培密度往往要小于常规土地生产栽培密度,因而在相同栽培植物数量下需要增加栽培容器,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植物栽培容器的缓冲能力,以降低植物栽培中水分与热量的散失速度。( 二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密闭式植物栽培容器,包括栽培容器本体,还包括可与所述栽培容器本体相盖合的密封盖,所述栽培容器本体内从下往上依次设有带孔透水板和网筛,在栽培容器本体内且位于网筛的外部填充栽培介质,所述栽培容器本体的容器口的外沿上开有凹槽,所述栽培容器本体的上方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喷灌头,所述喷灌头与灌溉施肥器连接,所述支撑架在密封盖与栽培容器本体盖合时落在密封盖内。其中,所述网筛为倒锥形,其顶部与所述栽培容器本体的容器口的高度相平。其中,所述栽培容器本体的底部设有蓄水槽。其中,所述栽培容器本体的底部和侧壁设有多个溢水孔。其中,还包括吊蔓支架,所述吊蔓支架位于所述栽培容器本体的上方。其中,还包括吊蔓圆管,所述吊蔓圆管固定在所述吊蔓支架上。其中,所述喷灌头依次通过喷灌支管、喷灌主管和供液支管与灌溉施肥器连接。其中,所述带孔透水板的上表面设有无纺布。其中,所述凹槽为多个。(三)有益效果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一种可密闭式植物栽培容器,在栽培容器本体内设有带孔透水板和网筛以防止栽培介质和水分的流失,在容器口的外沿开有凹槽供植物定值,并采用密封盖进行密封,可有效地防止栽培容器内的水分蒸发,达到节水节肥的目的,同时又可以达到增温以及遮、反光等目的,有利于植物栽培与生产中水分与温度的调节。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一种可密闭式植物栽培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植物定植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当植物生长到一定高度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集群化的结构 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栽培容器本体的俯视图;图6是本技术筛网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栽培容器本体;2、密封盖;3、带孔透水板;4、网筛;5、外沿;6、凹槽;7、支撑架;8、喷灌头;9、灌溉施肥器;10、喷灌支管;11、喷灌主管;12、供液支管;13、供液主管;14、蓄水槽;15、溢水孔;16、吊蔓圆管;17、吊蔓支架;18、吊蔓线;19、植物;20、植物茎部;21、固定孔;22、控制阀;23、网筛圈;24、手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I、图2和图4,本技术一种可密闭式植物栽培容器,包括栽培容器本体I,还包括可与栽培容器本体I相盖合的密封盖2,栽培容器本体I内从下往上依次设有带孔透水板3和网筛4,网筛4用于装肥料,在栽培容器本体I内且位于网筛4的外部填充栽培介质,该栽培容器本体I的容器口的外沿5上开有凹槽6 ;栽培容器本体I的上方设有支撑架7,该支撑架7可通过在栽培容器本体I的容器口的外沿对称的固定孔21安装,该支撑架7为半圆形片状;在支撑架7上安装有喷灌头8,该喷灌头8与灌溉施肥器9连接,在灌溉施肥器9的出水口设有控制阀22 ;为了使得喷灌头8全面喷灌植物,该喷灌头8安装在支撑架7的中间部位,支撑架7在密封盖2与栽培容器本体I盖合时落在密封盖2内。为了满足植物集群化栽培,在设置多个栽培容器一起生产时,将喷灌头8依次通过喷灌支管10、喷灌主管11和供液支管12与灌溉施肥器9连接,供液支管12可为多根;进一步地,还包括供液主管13,多根供液支管12通过供液主管13与灌溉施肥器9连接,根据栽培容器的数目,为了有效利用空间,供液支管12与供液主管13可采用并联或串联的方式连接。凹槽6用于植物茎杆穿透与固定或者用于灌溉和施肥或者用于传感器管线穿透和固定。栽培容器本体I的容器口可为圆形或者方形。本技术在栽培容器本体内设有带孔透水板和网筛以防止栽培介质和水分的流失,在容器口的外沿开有凹槽供植物定值,并采用密封盖进行密封,可有效地防止栽培容器内的水分蒸发,达到节水节肥的目的,同时又可以达到增温以及遮、反光等目的,有利于植物栽培与生产中水分与温度的调节;同时,在密闭的环境中还可以避免一些土壤传播的病虫害侵入以减少植物生产的连作障碍。密封盖2可为透明、黑色或银白色的,可根据不同作物使用不同的密封盖2,在不同的植物以及不同的栽培季节中根据需要盖以合适颜色的密封盖2,即可有效地防止栽培容器内的水分蒸发,达到节水节肥的目的。为了满足一个栽培容器本体内种植多个植物的要求,凹槽6设置为多个,该多个凹槽6均匀分布在栽培容器本体I的容器口的外沿5上,如图I、图2和图3所示。其中,网筛4上端设有网筛圈23,该网筛圈23上设有手柄24,以便于手持或夹持,如图6所示。栽培容器本体I的底部设有蓄水槽14 ;栽培容器本体I的底部和侧壁设有多个溢水孔15,用于植物栽培过程中的溢水和透气。为了防止栽培介质的流失,本实施例在带孔透水板3的上表面设有无纺布。如图5,优选地,带孔透水板3位于栽培容器本体I的底部,带孔透水板3的外缘应贴着栽培容器本体I的内壁,以避免栽培介质经带孔透水板3与栽培容器本体I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从栽培容器本体底部的溢水孔15的流失。优选地,为了便于肥料的灌输以及保持容器内基质的透气性,本实施例的网筛为倒锥形,其顶部与所述栽培容器本体的容器口的高度相平。进一步地,还包括位于栽培容器本体I的上方的吊蔓圆管16和吊蔓支架17,该吊蔓圆管16固定在吊蔓支架17上。吊蔓圆管16主要是用于在植物呈圆周方向培植时进行吊曼种植,如图3和图4。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一种可密闭式植物栽培容器的植物栽培过程为将栽培容器本体I的内部和网筛4的外部填充满栽培介质,将喷灌头8固定在支撑架7的中间部位,并通过喷灌支管10与供液支管12连接,同时可将肥料放于网筛4中。当植物定植时,如图2,直接将植物19沿凹槽6方向定植在栽培介质中,并将植物茎部20固定在凹槽6内;当植物定植后,可用密封盖2将栽培容器本体I密封,并对植物19进行喷灌;当植物生长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如图3和图4,可以通过吊蔓线18将植物19固定在吊蔓支架17上或者吊蔓圆管16上;喷灌多余的水分可通过栽培容器本体I底部或侧壁的溢水孔15排出。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密闭式植物栽培容器,包括栽培容器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与所述栽培容器本体相盖合的密封盖,所述栽培容器本体内从下往上依次设有带孔透水板和网筛,在栽培容器本体内且位于网筛的外部填充栽培介质,所述栽培容器本体的容器口的外沿上开有凹槽,所述栽培容器本体的上方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喷灌头,所述喷灌头与灌溉施肥器连接,所述支撑架在密封盖与栽培容器本体盖合时落在密封盖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密闭式植物栽培容器,包括栽培容器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与所述栽培容器本体相盖合的密封盖,所述栽培容器本体内从下往上依次设有带孔透水板和网筛,在栽培容器本体内且位于网筛的外部填充栽培介质,所述栽培容器本体的容器口的外沿上开有凹槽,所述栽培容器本体的上方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喷灌头,所述喷灌头与灌溉施肥器连接,所述支撑架在密封盖与栽培容器本体盖合时落在密封盖内。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密闭式植物栽培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筛为倒锥形,其顶部与所述栽培容器本体的容器口的高度相平。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密闭式植物栽培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容器本体的底部设有蓄水槽。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飞,李邵,尹义蕾,周长吉,鲁少尉,连青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农农业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宁夏兴业华农设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