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半球浮动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6907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内半球浮动刀属车削装置领域,它由刀体和刀杆组成,刀片采用浮动安装和对称切削刃,刀片为扇形薄片,刀片厚度与刀杆右端槽宽活动配合,刀片直径按内球面直径和公差制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制造工艺简单,切削时无振动,操作十分方便。(*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车削内球面的车削装置,特别涉及在车床、铣床、镗床、钻 头上加工高精度的内半球面。技术背景^"种冲床和压力机上的球形关节内半球面,其尺寸和形状精度要求高,表 面粗糙度值要求很小,而且往往在深腔中。如采用一般的加工方法,就必须作 很复杂的工装,而且操作调整要求技术难度大,往往使球面的加工精度和表面 质量难于达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能加工内球面的工具,保证加工精密和表面质本技术由刀片1和刀杆2组成,刀片采用浮动安装和对称切削刃,刀 杆槽深I为l/3~l/5d,刀片为扇形薄片刀片厚度H与刀杆右端槽宽h活动配合, 刀片的前角Y为0。,后角a为8 12。,刀片厚度H为4 16mm,前面宽b为 4 14mrn,刀片直径d按内球面直径和公差制作。见表(1)表(1) 圆形刀片参数<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3</column></row><table>这种刀具的特点,刀片和刀杆制造工艺简单,刀片釆用浮动安装和对称切 削刃,两刃的切削力平衡,切削时无振动。工件内球面的精度,由刀片制造精度保证。操作十分方便,如同钻孔一样。工件的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可达0.02mm 以下,表面粗糙度可达Ral.6 0.8um。在工厂多次使用,效果很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 图2为A向视图; 图3为力片主视图; 图4为刀片側视图; 图5为刀杆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先按图2:所示作一个圆形刀片和一刀杆。刀片材料为高速钢,粗加工完进 行淬火(HRC62 66),再进行刃磨而成。刀片直径d按内球面直径和公差制作, 刀片厚度H与刀杆左端槽宽h滑动配合,刀片的几何参数按下表中选择。使用时,先用钻头钻孔,再用刀具粗扩孔,以减小加工余量,也可不用粗 扩孔。然后把刀杆安装在锥孔内(车床插入尾座锥孔,镗床、铣床和钻床安装 在主轴锥孔内),把圆形刀片放入在刀杆槽内,刀片的底平面朝向刀杆槽底,即 可进刀进行内球面的加工,直到达到球面深度要求为止。在切削时,应根据工 件材料的不同,选用不同的切削用量(铸铁Vc-10m/min,钢Vc=5 m/min左右) 和切削液(铸铁用煤油,钢用极压切削油或植物油),以提高加工质量。权利要求1. 一种内半球浮动刀,其特征是由刀片(1)和刀杆(2)组成,刀片采用浮动安装和对称切削刃,刀片为扇形薄片,刀片厚度H与刀杆右端槽宽h活动配合,刀片的前角γ为0°,后角α为8~12°,前面宽b为4~14mm,刀片直径d按内球面直径和公差制作。专利摘要本技术内半球浮动刀属车削装置领域,它由刀体和刀杆组成,刀片采用浮动安装和对称切削刃,刀片为扇形薄片,刀片厚度与刀杆右端槽宽活动配合,刀片直径按内球面直径和公差制作,本技术制造工艺简单,切削时无振动,操作十分方便。文档编号B23B27/00GK201079844SQ20072016974公开日2008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17日专利技术者郑文虎 申请人:中国北车集团北京南口机车车辆机械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半球浮动刀,其特征是由刀片(1)和刀杆(2)组成,刀片采用浮动安装和对称切削刃,刀片为扇形薄片,刀片厚度H与刀杆右端槽宽h活动配合,刀片的前角γ为0°,后角α为8~12°,前面宽b为4~14mm,刀片直径d按内球面直径和公差制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文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北车集团北京南口机车车辆机械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