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67411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8 07: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不降低框架强度的情况下提高框架的中空部件的排水性能的太阳能电池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包括:第一框架(3),其设有在内部具有第一空间(36)的第一中空部件(35),且具有将第一空间(36)和外部空间连通的第一排水口37;第二框架(4),其与第一框架(3)连结,且设有在内部具有第二空间(46)的第二中空部件(45)。在第二中空部件(45)的终端部形成有以与第一排水口(37)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开口的开口部(4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模块,尤其涉及具有框架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技术介绍
近年来,对太阳光进行光电转换以产生电力的太阳能电池模块被广泛利用。为了太阳能电池模块能耐各种环境负荷(积雪负荷、风压力等),在包括太阳能电池元件的太阳能电池面板的周缘部安装框架。 为了在不增加重量的情况下提高框架的强度,在框架上设置内部为空洞的中空部件,但在这种情况下,中空部件内容易侵入并积存雨水等水分。因此,若在中空部件内发生结冰等,可能导致中空部件变形、太阳能电池模块I损坏。对此,在日本特开2003-282919号公报中公开了在中空部件设置排水用孔的技术。然而,虽然排水用孔越多排水性能越好,但是若增加孔的数量将可能减弱框架的强度。因此,需要一种在不降低强度的情况下可提高框架的排水性能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框架强度降低并且高效地排出侵入到中空部件的水分的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包括太阳能电池面板、沿着该太阳能电池面板的第一端部安装的长条状的第一框架、沿着所述太阳能电池面板的第二端部安装的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包括支承所述太阳能电池面板的背面的长条状的、在内部具有第一空间和与该第一空间连通的第一连通孔的第一中空部件。所述第二框架包括支承所述太阳能电池面板的背面的长条状的、在内部具有第二空间的第二中空部件。所述第一中空部件的所述第一连通孔具有与所述第二中空部件的所述第二空间连通的第一开口区域和与外部空间连通的第二开口区域。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通过上述的结构,能够通过第一框架的第一连通孔排出侵入到第一框架的第一中空部件以及第二框架的第二中空部件的水分。因此,通过减少排出用的孔的数量能够抑制框架强度的下降,并且还能够高效地进行排水。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图。图1(a)是表示从受光面观察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b)沿图1(a)的A-A’线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第一框架以及第二框架的连结部分的图。图2(a)是表示分解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b)是表示连结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沿图I的B-B’线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从背面观察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框架以及第二框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框架以及第二框架的连结部分的图。图5(a)是表示分解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13)是表示连结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框架以及第二框架的连结部分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一框架以及第二框架的连结部分的图。图7(a)是表示分解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13)是表示连结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太阳能电池模块)图I (a)所示的太阳能电池模块I包括太阳能电池面板2、保护太阳能面板2的第一框架3以及第二框架4。第一框架3沿着太阳能电池面板2的一对第一边(第一端部)设置,第二框架4沿着太阳能电池面板2的一对第二边(第二端部)设置。第一框架3和第二框架4在各自的长度方向的终端部相互连结,利用第一框架3和第二框架4交替连结构成的框架,来保护太阳能电池平板2。在设置用的基架(未图示)等上安装并利用这样的太阳能电池模块I。需要说明的是,在图I至图7中,为了方便起见,将太阳能电池模块I中的第一框架3的长度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将第二框架4的长度方向定义为Y轴方向、将垂直这二者所限定的XY平面的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太阳能电池平板)如图I (a)所示,太阳能电池面板2在俯视下大致为矩形。如图I (b)所示,太阳能电池模块2包括透光性基板21、背面保护材料23、配置在透光性基板21和背面保护材料23之间的多个太阳能电池元件24、将太阳能元件24电连接的内部引线25、将太阳能电池元件24覆盖的填充材料22,并具有将它们层叠的覆板(super straight)结构。在背面保护材料23上安装有端子盒26。利用基于太阳能电池元件24的光电转换所得到的电力通过端子盒26向外部输出。透光性基板21是使光射入太阳能电池元件24的透光率高的基板,例如适宜采用白板玻璃、强化玻璃、红外线反射玻璃等玻璃基板、聚碳酸脂树脂等合成树脂基板。在采用玻璃基板的情况下,透光性基板21的厚度优选为3mm 5mm左右;在采用合成树脂基板的情况下,透光性基板21的厚度优选为5_左右。填充材料22以如下方式制成,即,将在热固化性树脂、热塑性树脂中含有交联剂并具有热固化特性的树脂等通过挤压机等成型为薄片状并切断为规定长度。背面保护材料23具有保护填充材料22的作用。背面保护材料23适宜采用聚氟乙烯(PVF)、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或者将它们层叠的结构等。在太阳能电池元件24上能够采用各种结构。作为这种太阳能电池元件24,例如可以例举出单结晶硅、多结晶硅等结晶系太阳能电池元件、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元件、Si薄膜太阳能电池元件、CIS系太阳能电池元件、CIGS系太阳能电池元件或者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元件等。在使用单结晶硅或者多结晶硅基板制作太阳能电池元件24的情况下,在该硅基板上形成有使大量含有硼等P型杂物的P层以及大量含有磷等N型杂物的N层接合的PN接合部。另外,通过用银膏进行丝网印刷等在硅基板的表面或者背面形成电极。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例如便于安装内部引线25并抑制其劣化,也可以在电极的表面涂覆焊锡。内部引线25连接一个太阳能电池元件24和与其相邻的另一太阳能电池元件24。对于内部引线25,适宜例如在厚度为O. Imm O. 5mm的铜箔等的配线材料的表面通过镀敷、浸溃而形成厚度为20 70 μ m左右的焊锡涂层的结构。(框架)图2(a)所示的第一框架3以及第二框架4例如由铝、铁、不锈钢或者树脂等形成,例如通过挤压成型等方式制成。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以及后面的各个附图中,省略了对太阳能电池面板2的图示。第一框架3设置有相对于沿着Z轴的垂直部位31嵌入太阳能电池面板2的侧端部的槽状的嵌合部33和在内部具有第一空间36的第一中空部件35。嵌合部33以及第一中空部件35沿着第一框架3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中空部件35由沿着Z轴方向的外侧部位351、大致垂直连接该外侧部位351的顶板部位353、与该顶板部位353大致垂直连接并与外侧部位351平行的内侧部位355、大致垂直连接外侧部位351以及内侧部位355的底侧部位357构成。外侧部位351构成垂直部位31的一部分。另外,顶板部位353既是第一中空部件35的一部分,也是嵌合部33的一部分。通过对内侧部位355的终端部进行切开,在第一中空部件35形成有作为第一连通孔的第一排水口 37。第二框架4设置有在沿着Z轴的垂直部位41嵌入太阳能电池面板2的侧端部的槽状的嵌合部43和在内部具有第二空间46的第二中空部件45、板状的底部47。嵌合部43、第二中空部件45以及底部47沿着第二框架4的长度方向延伸。在将太阳能电池模块I固定在基架上时,通过螺栓等固定部件将底部47安装到基架上。第二中空部件45由沿着Z轴方向的外侧部位451、大致垂直连接该外侧部位451的顶板部位453、与该顶板部位453大致垂直连接并相对于外侧部位451倾斜的内侧部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具有:太阳能电池面板;沿着所述太阳能电池面板的第一端部安装的长条状的第一框架;沿着所述太阳能电池面板的第二端部安装的长条状的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包括在内部具有第一空间和与该第一空间连通的第一连通孔的第一中空部件,所述第二框架包括在内部具有第二空间的第二中空部件,所述第二空间的开口部位于所述第二中空部件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并且与所述第一中空部件对置配置,在从所述第二中空部件的另一端部沿着所述第二中空部件的长度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中空部件的所述第一连通孔具有与所述第二中空部件的所述第二空间对置的第一区域和与外部空间对置的第二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山锻
申请(专利权)人:京瓷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