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用于消除钻孔时粘连在墨盒盒壁上的切削碎屑的手钻,它包括由切削刃和排屑槽构成的切削头、手柄。切削头固定于手柄上。手柄沿轴向面对切削头的端部设置有切刀。该切刀的刃口指向切削头。该手钻在回收处理墨盒时可以便捷地在其盒壁上钻出规整的灌墨孔,有利于提高回收墨盒时灌墨口的密封特性。(*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喷墨打印机墨盒用的手钻,特别是在墨盒回收处理过程中 于墨盒的盒壁上形成墨水流动通道,例如钻孔、打眼用的手钻,这种手钻的前 端携带有由切削刃和排屑槽构成的切削头。
技术介绍
喷墨型打印机,其打印方式通常是由墨水容器提供墨源,经由相应的墨水 流动通道将墨水输运至打印头,在打印信号的驱动下将墨水自打印头喷嘴喷射 至纸张等记录介质上来完成字符或图形的记录。按照喷嘴工作方式的差异,常 见的市售喷墨打印机包括压电式喷墨打印机和热气泡式喷墨打印机。压电式喷墨打印机,在其打印头的喷嘴管道两侧各设置有一块压电晶体。 压电晶体受数据调制的打印信号控制,产生膨胀或收縮形变。膨胀形变挤压喷 嘴中的墨水形成液滴,并自喷嘴喷射至纸张页面上,形成一个记录点,若干记 录点的集合共同构成所需要的目标图案。收缩形变产生的负压引导储墨腔内的 墨水流入喷嘴所在的墨道。热气泡式喷墨打印机的打印头结构与压电式喷墨打印机相似。其差别是, 它在打印头的喷嘴中设置了加热电极。数据调制的电脉冲信号被送到与喷嘴对 应的加热电极上。加热电极快速升温,使喷嘴附近的墨水瞬间迅速汽化,形成 气泡。气泡膨胀占据喷嘴内部空间,所产生的压力把墨水从喷嘴内挤出,使其 形成一个个细微的墨滴,从喷嘴中喷出。电脉冲消失后,墨水蒸气凝聚或者穿 越墨水后上浮至墨水液面之上,在同打印头连通的储墨腔内部形成新的压力平 衡,进而使喷嘴内的墨水通过表面张力维持在与喷嘴外表面齐口的水平。打印 头内因墨水蒸气凝聚或气泡迁移产生的负压引导墨水流入喷嘴所在的墨道。在结构上,喷墨打印机墨盒包括两种类型。 一种是墨盒与打印头合一的一 体化结构; 一种是墨盒与打印头分离的分体式结构。 一体化结构的墨盒内既包 括打印头也包括墨水储藏室。使用者在安装墨盒的同时也就使打印头一起被定 位于打印机字车上。分体式结构的墨盒其储墨腔与打印头相互分离,墨盒仅用 于盛装墨水,打印头则设置于打印机字车上。把墨盒安装到打印机字车上的过 程实际上只是完成墨盒同打印头的连接,以形成完整的墨水流动管路。对于分体式结构的墨盒,其新出厂的产品均灌装有定量的墨水。经过打印 过程消耗之后,这种墨盒中的墨水基本处于耗尽状态。由于墨盒生产商各自不 同的设计原因,以及墨水的密封要求,例如其中的一种墨盒是以柔软的塑料薄 膜材料或者镀铝塑料薄膜材料粘接于刚性的支撑框体上共同构成完整的密封的 储墨腔,在刚性墨盒外框上设置有用于抽吸储墨腔内墨水的引导泵。引导泵抽 取墨水供入与打印头喷嘴相通的墨水流动管道后,前述柔性薄膜材料或者铝箔膜材料逐渐收縮,直至墨水耗尽,犹如一个干瘪的气球。这种分体式结构的墨 盒,其储墨腔内的墨水作为一种消耗品在经过一定的打印期间之后就会消耗殆 尽,然而作为蓄墨容器而言,其技术寿命周期却远远大于墨水的消耗周期,因 此,在墨盒储墨腔内墨水耗用之后如不予以回收处理或者重新灌装墨水,这种 还具备使用价值的产品就成为无用的空壳,简单地丢弃或者焚毁空旧墨盒将会 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回收处理墨盒空壳势在必行。而对于一体化结构的墨盒,由于其储墨腔和喷墨头都基本呈整体成型的状 态,其盒内的储墨腔非经切割、钻孔或者切开粘接部分,很难接受从外部进行 二次灌墨,因此,在盒内墨水耗用之后如不予以回收处理或者重新灌装墨水, 这种产品就成为无用的空壳。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种墨盒的打印头以及其壳 体已经达到所设计的技术寿命,换句话说,其打印头和壳体仍然还存在较之墨 水耗用期间更长的设计寿命,不加以利用显然是一种浪费。此外,把仍存在潜 在利用价值的空墨盒简单地丢弃或者焚毁,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 相当一部分用户均会在墨水耗尽的情况下尝试把墨盒原有灌墨孔上的钢珠压入 储墨腔内的方式进行墨水二次灌装,或者在墨盒腔壁上形成灌墨孔后进行墨水 的二次灌装。后者由于缺乏适当的钻孔工具而难于实施回收设想,或者因为钻 孔工具存在设计缺陷而不易操作,或者因为钻孔工具切削盒壁后在墨盒储墨腔 中形成碎屑导致所回收的墨盒品质下降。其中,钻孔工具切削盒壁后在墨盒储 墨腔中形成的碎屑,通常是由于切削头的切削刃在切割塑料材质的墨盒壁时在 切口位置形成切削碎屑同墨盒壁的粘连并进而脱落到储墨腔中造成的。此外, 切削碎屑同墨盒壁的粘连现象容易形成所得钻孔端口高低不平,进而在密封时 造成钻孔封堵不严,以致漏墨或漏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墨盒的手钻,该手钻可以消除 钻孔时切削碎屑同墨盒盒壁之间的粘连,提高回收墨盒时所形成的灌墨口的密 封特性。按照上述目的,本技术设计的喷墨墨盒用手钻,包括由切削刃和排屑 槽构成的切削头、手柄。切削头固定于手柄上。手柄沿轴向面对切削头的端部 设置有切刀。该切刀的刃口指向切削头。一般地,前述用于喷墨墨盒的手钻,其切刀自切削头固定于手柄的端部附 近沿手柄径向延伸至接近于手柄半径。较好地,前述用于喷墨墨盒的手钻,其切刀的数量为两片,它们对称于手 柄中轴分布。此外,前述用于喷墨墨盒的手钻,其切刀也可以自手柄用于固定切削头的 端部附近沿手柄径向延伸至接近于手柄半径。本技术的喷墨墨盒用手钻,在其圆柱状或者略呈锥形的手柄沿轴向面 向切削头的端部,设置了两片对称于手柄中轴的切刀。这样,在喷墨墨盒的盒 壁上钻孔时,切削头在打眼过程中切割下来但粘连于墨盒壁上的碎屑就会被随 后同向旋进的切刀裁除掉。如此,有利于保持墨盒壁钻孔部位的平整性,以便 采用形状规则的胶塞封闭墨盒在回收时形成的灌墨口,提高该灌墨口的密封特 性,避免因为灌墨口周边带有钻孔毛刺而造成漏墨或漏气。图面说明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喷墨墨盒用手钻透视图。图2本技术喷墨墨盒用手钻侧视图一。 图3本技术喷墨墨盒用手钻侧视图二。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 3,本技术喷墨墨盒用手钻结构示意图。 该手钻包括切削头1和手柄2。切削头1,又可以称为钻头。它包括在钻赶101端头上形成的切削刃102 和在钻赶101柱面上形成的螺旋形排屑槽103。钻赶101同切削刃102所在位 置相对的端头固定于手柄2上。当切削头1沿图1所示旋转方向a旋转,并且 其切削刃102同喷墨墨盒的盒壁形成压迫接触时,切削刃102的刃口压迫并切 割喷墨墨盒的盒壁,所切割下来的大部分碎屑沿着螺旋形排屑槽103被排除到 喷墨墨盒的外部。手柄2通常具有圆柱形或者略呈锥状的主体201。前述钻赶101同切削刃 102所在位置相对的端头就固定于手柄主体201的径向中部(例如其圆柱的中 轴上,或者如图1所示锥台的锥底面中轴上)。在手柄主体201沿轴向面对切 削头1的端部设置有切刀203。切刀203从手柄2用于固定切削头1的端部附 近,或者也可以自切削头1固定于手柄2的端部附近,沿着手柄2的直径方向 延伸至接近于手柄2的外边沿,亦即切刀203的长度接近于手柄2用于固定切 削头1的端部的半径。切刀203的数量为两片,对称于手柄中2的轴202(如图 1、 2虚线所示)。切刀203的刃口指向切削头1,亦即同切削头1的旋进方向 a保持一致。在对喷墨墨盒盒壁打孔时,用手掌和手指握持手柄2,并把切削头1的切 削刃102压向喷墨墨盒的盒壁,以形成压迫接触,随后按照图1、 3所示旋转 方向a转动手柄2,切削刃102的刃口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喷墨墨盒的手钻,包括由切削刃和排屑槽构成的切削头、手柄,所述切削头固定于所述手柄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沿轴向面对所述切削头的端部设置有切刀,所述切刀的刃口指向所述切削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泽,曾玉祥,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