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维纳米结构极化增强放电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67314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8 06: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场极化增强的放电电极,用于产生等离子体,其包括阴极、阳极和两者之间的电场极化增强结构。其中电场极化增强结构由单个的一维纳米结构或多个一维纳米结构的排列构成,其与阴极和阳极皆不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九种利用一维纳米结构构造的电场极化增强结构的结构,并提供了相应的电场极化增强的放电电极的结构和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由一维纳米结构构成的电场极化增强结构设置在阴极与阳极之间的区域,可降低产生等离子体所需要的工作电压,并且能够避免传统技术中由于气体放电或者液体放电过程中各种辐射和粒子轰击效应对一维纳米结构的损害,由此有利于维持一维纳米结构有益效果的稳定性并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放电电极,尤其涉及一种电场极化增强的放电电极。
技术介绍
等离子体是由带电粒子、基态中性粒子、亚稳态中性粒子和激发态中性粒子组成的,其物质输运过程、能量输运过程、电磁辐射过程和带电粒子动量转移过程在许多领域有重要应用,例如等离子体材料加工、激光光源、等离子体混合、电子-离子源、等离子体控制等。利用气体放电产生等离子体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等离子体产生方法,具有装置简单、等离子体参数可控性较高等优势。气体放电一般是指在电场作用下使气体电离,形成能导电的电离气体,即等离子体。常规的做法是在一对电极(阴极和阳极)之间产生高场强的电场以使电极之间的气体被电离,形成等离子体。常用的等离子体生成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直流放电和交流放电。其中,直流放电包括直流辉光放电、空心阴阴放电、直流脉冲放电、电弧放电和磁控管放电,交流放电包括电容耦合放电、感应耦合放电、介质阻挡放电、微波放电和表面波放电。而无论采用哪种放电模式产生等离子体,设计合适的电极都是重要的。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实验研究发现,可以利用一维纳米结构制作电极或者修饰电极以用于电离气体(或液体),产生等离子体。这一方法能够降低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场极化增强的放电电极,包括阴极和阳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和所述阳极之间设置有电场极化增强结构,所述电场极化增强结构由一维纳米结构构成,所述电场极化增强结构与所述阴极和所述阳极皆不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中宇房茂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