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蓝牙通信的移动设备防盗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移动设备与第二移动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第一移动设备每隔第一时间向第二移动设备发送一个数据包,存储于第二移动设备的缓存中;初始时,第二移动设备的状态机的状态为初始状态,第二移动设备上运行检测进程,每隔第二时间检测第二移动设备的缓存;若第二移动设备的缓存的内容增加,则状态机的状态维持初始状态;若第二移动设备的缓存的内容没有增加,则状态机的状态跳转到下一状态;检测进程检测第二移动设备的缓存;若第二移动设备的缓存的内容连续N次检测都没有增加,则所述状态机的状态跳转到报警状态,第二移动设备发出警报。本发明专利技术不需额外的硬件即可实现防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动设备防盗检测方法,具体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目前的移动智能设备防盗技术往往需要为智能设备添加一个额外的硬件,通过将移动智能设备与额外的硬件之间进行关联来进行防盗。一旦智能设备发现与额外硬件之间的关联终结,则认为有盗窃行为发生,这种做法增加了成本,而且一旦额外的硬件出现故障,会失去防盗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需要额外的硬件即可实现有效的防盗效果。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第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通过状态机来判断两个移动设备之间的距离,进而判断移动设备是否被盗,包括如下步骤(I)第一移动设备与第二移动设备建立蓝牙连接;(2)第一移动设备每隔第一时间向第二移动设备发送一个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存储于第二移动设备的缓存中;(3)初始时,所述第二移动设备的状态机的状态为初始状态,所述第二移动设备上运行检测进程,该检测进程每隔第二时间检测第二移动设备的缓存,所述第二时间不短于第一时间;(4)若第二移动设备的缓存的内容有增加,则所述状态机的状态维持初始状态;若第二移动设备的缓存的内容没有增加,则所述状态机的状态跳转到下一状态;(5)所述检测进程检测第二移动设备的缓存;(6)重复步骤(4)和步骤(5),若第二移动设备的缓存的内容连续N次检测都没有增加,则所述状态机的状态跳转到报警状态,所述第二移动设备发出警报,所述N为不小于2的自然数。优选的,所述N=3。优选的,若所述第二移动设备的缓存的内容相对于上一次检测没有增加,则下一次检测的时间间隔缩短。更优选的,所述下一次检测的时间间隔根据指数递减。为了能够在发生盗窃情况时,两个移动设备都发出报警的效果,还包括所述步骤(2)中,第二移动设备每隔第一时间向第一移动设备发送一个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存储于第一移动设备的缓存中;所述步骤(3)中,初始时,所述第一移动设备的状态机的状态为初始状态,所述第一移动设备上运行检测进程,该检测进程每隔第二时间检测第一移动设备的缓存,所述第二时间不短于第一时间;所述步骤(4)中,若第一移动设备的缓存的内容有增加,则所述状态机的状态维持初始状态;若第一移动设备的缓存的内容没有增加,则所述状态机的状态跳转到下一状态;所述步骤(5)中,所述检测进程检测第一移动设备的缓存;所述步骤(6)中,若第一移动设备的缓存的内容连续N次检测都没有增加,则所述状态机的状态跳转到报警状态,所述第一移动设备发出警报,所述N为不小于2的自然数。优选的,若所述第一移动设备的缓存的内容相对于上一次检测没有增加,则下一次检测的时间间隔缩短。 优选的,所述移动设备为手机。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第二种技术方案为一种,通过状态机来判断两个移动设备之间的距离,进而判断移动设备是否被盗,包括如下步骤(I)第一移动设备与第二移动设备建立蓝牙连接;(2)第一移动设备每隔第一时间向第二移动设备发送一个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存储于第二移动设备的缓存中;(3)初始时,所述第二移动设备的状态机的状态为初始状态,所述第二移动设备上运行检测进程,该检测进程每隔第二时间检测第二移动设备的缓存,所述第二时间不短于第一时间;(4)若第二移动设备的缓存的内容有增加,则所述状态机的状态维持初始状态;若第二移动设备的缓存的内容没有增加,则所述状态机的状态跳转到报警状态,所述第二移动设备发出警报。为了能够在发生盗窃情况时,两个移动设备都发出报警的效果,还包括所述步骤(2)中,第二移动设备每隔第一时间向第一移动设备发送一个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存储于第一移动设备的缓存中;所述步骤(3)中,初始时,所述第一移动设备的状态机的状态为初始状态,所述第一移动设备上运行检测进程,该检测进程每隔第二时间检测第一移动设备的缓存,所述第二时间不短于第一时间;所述步骤(4)中,若第一移动设备的缓存的内容有增加,则所述状态机的状态维持初始状态;若第一移动设备的缓存的内容没有增加,则所述状态机的状态跳转到报警状态,所述第一移动设备发出警报。最优选的,所述下一次检测的时间间隔是上一次检测的一半。优选的,所述移动设备为手机。本专利技术可以应用在以下场景。两名持有智能手机的用户在闹市区逛街,考虑到在这一情况下,两部手机的距离不会太远,我们利用蓝牙通信来大致判断两部手机间的距离(因为蓝牙的有效通信距离在10米左右),进而做出手机是否被盗的判断。两部手机通过蓝牙连接,通过相互交换数据包的情况来判断两部手机的位置是否距离太远,如果过远的话,基本上可以断定发生了手机盗窃行为。除此之外,该项专利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其他蓝牙设备中,用以判断其相对位置情况。我们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解决思路状态机加指数递减。状态机描述了当前接收缓存的变化情况,而不同的状态之间的差别在于检测线程的运行间隔,当出现可疑情况时,该运行间隔将以指数方式递减。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采用了蓝牙通信来大致预测两部手机之间的距离。在这一技术中,发送方发送的频率以及接收方检测线程运行的频率都是可设置的,并且都在秒级,这样使得手机因为运行此防盗程序而不会耗去过多的电能。另外,检测线程当发现两部手机通信出现异常后,并不直接报警,而是将状态机状态跳转,以更高的频率来检测缓存,直到状态跳转到报警状态为止。这样做可以避免通信中暂时出现的抖动,减少误报率,并且检测线程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以较大时间间隔运行的状态,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功耗。附图说明图I为状态机的状态转换示意图,图中M1、M2、M3和M4为状态机的4个状态。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具体包括如下步骤(I)状态机的转换两个移动设备通过蓝牙连接相互通信,设备A每隔时间tl向手机B发送一个包,发送的包将放到设备B的缓存(或称“缓冲区”)中。设备B每隔时间t2检查缓存,t2>tl,利用自己状态机M,根据缓存的情况判断手机是否被盗。状态机M的不同状态的区别在于间隔时间t2。下面来举个例子说明这套机制以及状态机是如何工作的,如图I所示,我们可以假设tl = 2s,t2 = 6s,手机B刚开始时处于Ml初始状态,每隔5s检查一下缓冲区。设备B若发现在连续两次检测中,缓存的内容没有增加,那么就由Ml状态跳转到M2状态,在M2状态中,采取检测间隔时间根据指数递减,令t2 = 3s,继续检测,若下次检测缓存还是没有增加,状态再跳转到M3,检测间隔时间再次根据指数递减的方式使得t2 = ls,在下次检测中,若缓存还是没有增加,那么跳转到报警状态M4,否则回到初始的状态M1,即t2 = 6s。在任何一次检测中,如果发现缓存中出现了新的内容,那么状态就跳转到Ml初始状态。(2)检测时间间隔的指数递减当检测线程连续两次运行,发现缓冲区内的内容完全没有变化时,就要发生状态跳转,即检测间隔t2将会变为t2的一半,当t2足够小时或者是满足某个递减的最大次数时,则进入报警状态产生报警信息。(3)tl和t2值的选择tl是发送包的时间间隔,t2是检测线程运行的时间间隔。要让程序正常运行初始时必须满足t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蓝牙通信的移动设备防盗检测方法,通过状态机来判断两个移动设备之间的距离,进而判断移动设备是否被盗,包括如下步骤:(1)第一移动设备与第二移动设备建立蓝牙连接;(2)第一移动设备每隔第一时间向第二移动设备发送一个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存储于第二移动设备的缓存中;(3)初始时,所述第二移动设备的状态机的状态为初始状态,所述第二移动设备上运行检测进程,该检测进程每隔第二时间检测第二移动设备的缓存,所述第二时间不短于第一时间;(4)若第二移动设备的缓存的内容有增加,则所述状态机的状态维持初始状态;若第二移动设备的缓存的内容没有增加,则所述状态机的状态跳转到下一状态;(5)所述检测进程检测第二移动设备的缓存;(6)重复步骤(4)和步骤(5),若第二移动设备的缓存的内容连续N次检测都没有增加,则所述状态机的状态跳转到报警状态,所述第二移动设备发出警报,所述N为不小于2的自然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小兵,陈贵海,吴玄,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