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圆锥轴承套圈车加工自动线,它具有单机,其特征在于其由至少一台单机构成,单机具有床身(16)、床头箱(9)、进料道(14)、出料道(4),电器控制箱(8)分别与主电机(7)、液压组合块(6)、油泵电机(19)、气动电磁阀(21)相连,电器控制箱(8)连接操纵箱(13),主电机(7)通过主轴(18)连接夹具(10),液压组合块(6)与左刀架(5)、右刀架(15)及夹具(10)相连,接料手(2)上活动连接接料兜(3),机械手(1)活动连接V型块(11),气动电磁阀(21)分别连接接料手(2)、接料兜(3)、提料缸(12)、机械手(1)、V型块(1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机电一体化程度高,切削刚性强,可靠性、生产效率高,省时省力,成品率高,加工精度高,噪声低,故障自诊断能力强,便于调整和维修。(*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轴承套圈加工生产设备,尤其涉及圆锥轴承 套圈车加工自动线。技术背景目前国内圆锥轴承套圈的加工设备,主要采用液压仿形设备,其 切削刚性弱,可靠性差、加工工件比较单一,加工精度低,成品率低, 且噪声大,故障自诊断能力弱,不便于调整和维修,且大都采用单机 加工设备对每个部件的不同部位进行单独加工,费工费时,机电一体 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加工尺寸分散大,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机 电一体化程度高,切削刚性强,可靠性、生产效率高,省时省力,成品率高,加工精度高,噪声低,故障自诊断能力强,便于调整和维修 的圆锥轴承套圈车加工生产自动线。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圆锥轴承套圈车加 工自动线,它具有单机,其特征在于其由至少一台单机构成,单机具 有床身16,床身16内连接液压组合块6,液压组合块6连接油泵电 机19,床身16上设有左刀架5、右刀架15,床身16上设有床头箱9, 床头箱9通过主轴18连接夹具10,主轴18连接主电机7,液压组合 块6分别与左刀架5、右刀架15及夹具10相连,床头箱9上连接进 料道14、接料手2、出料道4,进料道14和出料道4之间连接机械 手1,进料道14连接提料缸12,接料手2上活动连接接料兜3,机 械手1的下端活动连接V型块ll,气动电磁阀21分别连接接料手2、 接料兜3、提料缸12、机械手1、 V型块11,床头箱9连接电器控制 箱8,电器控制箱8分别与主电机7、液压组合块6、油泵电机19、 气动电磁阀21相连,电器控制箱8连接操纵箱13。为了进一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其由至少两台单机构成,相 邻两个单机的出料道4和进料道14相接。为了进一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它由单机1-1、单机1-2、 单机1-3、单机1-4、单机1-5相接构成,单机1-1、单机1-2及单机 1-3的左刀架5的主油缸与主轴18平行,右刀架15的主油缸与主轴 18垂直,单机1-4的左刀架5的主油缸与主轴18平行,右刀架15 的主油缸与主轴18成0-35°角,单机1-5的左刀架5的主油缸与主 轴18成0-35°角,右刀架15的主油缸与主轴18垂直,单机l-l的 出料道4与单机1-2的进料道14相接,单机1-2的出料道4与单机 1-3的进料道14相接,单机1-3的出料道4与单机1-4的进料道14 相接,单机1-4的出料道4与单机1-5的进料道14相接。为了进一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它由单机l-l'、单机l-2'、 单机l-3'、单机l-4'、单机l-5'相接构成,单机l-l'、单机l-2' 及单机l-3'的左刀架5的主油缸与主轴18平行,右刀架15的主油 缸与主轴18垂直,单机l-4'及单机l-5'的左刀架5的主油缸与主 轴18成0-35°角,右刀架15的主油缸与主轴18垂直,单机l-l' 的出料道4与单机l-2'的进料道14相接,单机l-2'的出料道4与 单机1-3'的进料道14相接,单机1-3'的出料道4与单机1-4'的 进料道14相接,单机1-4'的出料道4与单机1-5'的进料道14相 接。为了进一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所述的床身16上设有电动 润滑泵20,电动润滑泵20连接左刀架5、右刀架15,电器控制箱8 连接电动润滑泵20。为了进一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所述的电器控制箱8连接偏 心检测器22。本技术同已有技术相比可产生如下积极效果本技术切削刚性强,可靠性强、成品率高,加工精度高,噪声低,故障自诊断能力强,便于调整和维修,且可采用2台或2台以上轴承套圈车加工 生产自动设备(单机)构成的生产线对轴承套圈的外环和内环分别进 行加工,其对轴承套圈的各个部位进行连续加工,自动化程度高,生 产效率高,省时省力,降低成本,是圆锥轴承车加工生产的理想设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3为本技术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4为图3的单机1-1的刀架布置图5为图3的单机1-2的刀架布置图6为图3的单机1-3的刀架布置图7为图3的单机1-4的刀架布置图8为图3的单机1-5的刀架布置图9为本技术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10为图9的单机1-1'的刀架布置图11为图9的单机1-2'的刀架布置图12为图9的单机1-3'的刀架布置图13为图9的单机1-4'的刀架布置图14为图9的单机1-5'的刀架布置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最佳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圆锥轴承套圈车加工自动线(参见图1-图2),它由1 台单独的轴承套圈车加工生产自动设备(简称单机)构成,其具有床身16,床身16内连接液压组合块6,液压组合块6连接油泵电机19, 床身16上设有左刀架5、右刀架15,床身16上设有床头箱9、电动 润滑泵20,电动润滑泵20连接左刀架5、右刀架15,以润滑两刀架, 床头箱9通过主轴18连接夹具10,液压组合块6分别与左刀架5、 右刀架15及夹具10相连,床头箱9的右端连接进料道14,左端连 接接料手2、出料道4,进料道14和出料道4之间连接机械手1,进 料道14左端连接提料缸12,接料手2上活动连接接料兜3,机械手 1的下端活动连接V型块11,气动电磁阀21分别连接接料手2、接 料兜3、提料缸12、机械手l、 V型块ll,床头箱9的后端连接主电 机7,主电机7连接主轴18,床头箱9连接电器控制箱8,电器控制 箱8分别与主电机7、液压组合块6、油泵电机19、电动润滑泵20、 气动电磁阀盒21、偏心检测器22相连,来控制它们工作,电器控制 箱8通过吊挂17连接操纵箱13,使用时,操纵操纵箱13,通过电器 控制箱8来控制夹具10、左刀架5、右刀架15,机械手l、接料手2、 接料兜3、提料缸12、 V型块ll动作。工作时,由人工或自动理料提升机将工件送到进料道14,通过操作操纵箱13及电器控制箱8的控制,进料道14的提料缸12将工 件提到和机械手1连接的V型块11上,机械手1下到终点将工件压 入松开的夹具10内,自动夹紧,由偏心检测器22工件是否放正,若 未放正重新放置,V型块11下到终点让开工件,然后机械手1上到 原位,V型块11上回到原位;前后刀架按照操纵箱上选择的动作顺 序对工件进行切削,切削完成后退回原位。接料手2和连接在接料手 2上的接料兜3向下移动,当接料手2下到终点时,接料兜3上移靠 近工件,夹具10松开,由夹具将工件卸入接料兜3,接料兜3下到 原位,接料手2上到原位,使接料兜3与出料道4相接,工件进入出 料道4完成工件的整个加工。实施例2:圆锥轴承套圈车加工自动线(参见图l-图3),它由5 台单独的轴承套圈车加工生产自动设备(简称单机)相接而成,其中 单机1-1具有床身16,床身16内连接液压组合块6,液压组合块6 连接油泵电机19,床身16上设有左刀架5、右刀架15,床身16上 设有床头箱9、电动润滑泵20,电动润滑泵20连接左刀架5、右刀 架15,以润滑两刀架,床头箱9通过主轴18连接夹具10,液压组合 块6分别与左刀架5、右刀架15及夹具10相连,左刀架5的主油缸 与主轴18平行,右刀架15的主油缸与主轴18垂直,床头箱9的右 端连接进料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圆锥轴承套圈车加工自动线,它具有单机,其特征在于其由至少一台单机构成,单机具有床身(16),床身(16)内连接液压组合块(6),液压组合块(6)连接油泵电机(19),床身(16)上设有左刀架(5)、右刀架(15),床身(16)上设有床头箱(9),床头箱(9)通过主轴(18)连接夹具(10),主轴(18)连接主电机(7),液压组合块(6)分别与左刀架(5)、右刀架(15)及夹具(10)相连,床头箱(9)上连接进料道(14)、接料手(2)、出料道(4),进料道(14)和出料道(4)之间连接机械手(1),进料道(14)连接提料缸(12),接料手(2)上活动连接接料兜(3),机械手(1)的下端活动连接V型块(11),气动电磁阀(21)分别连接接料手(2)、接料兜(3)、提料缸(12)、机械手(1)、V型块(11),床头箱(9)连接电器控制箱(8),电器控制箱(8)分别与主电机(7)、液压组合块(6)、油泵电机(19)、气动电磁阀(21)相连,电器控制箱(8)连接操纵箱(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健,刘敏,耿宝生,苏桂龙,卢自明,徐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富仕通机床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