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植物提取液制备纳米银水溶胶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62907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7 1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植物提取液制备纳米银水溶胶的方法。将可溶性直链淀粉溶解或分散于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完全糊化,加入银氨溶液混合后得到淀粉-银氨复合溶液;将复合溶液冷冻成冰块,粉碎成胶状颗粒冰粉,加入到碱性植物叶片提取液中充分混合,得到粒径为1~100nm的钠米银水溶胶。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对银离子和保护剂的复合液作冷冻、粉碎处理,再对所得载有银离子的冰粉进行活化、还原,制备得到纳米银,方法简便、可控性强。制备得到的纳米银水溶胶稳定性好,具有纳米银粒径小、分布均匀,抗菌效率高等优点,可广泛用于电子、纺织、催化、医用材料和医疗卫生等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纳米材料

技术介绍
纳米材料是一种由尺寸在I IOOnm的纳米粒子组成的新型材料,具备特异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呈现出许多不同于常规材料的奇异理化性质。纳米银即是粒径在纳米级的金属银单质,纳米银材料具备纳米材料的基本特点,尤其在电子、光学、抗菌和催化等方面其性能优势明显,可广泛用于催化剂材料、电池电极材料、低温导热材料、导电浆料、抗菌材料及医用材料,前景广阔,正受到广泛的关注和更加深入的研究。传统的纳米银制备方法主要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二者优点突出,但也存在明显不足。物理方法制备的纳米银纯度高、活性高,但是产物粒度分布宽,易团聚;而化学方法制得的纳米银则具备较好的分散性,粒径分布窄,形貌相对均匀,但是材料表面往往附有杂质,且制备过程中引入的还原剂(硼氢化物、水合肼、二甲基甲酰胺等)或保护剂(聚乙烯吡咯烷酮、偏磷酸盐、十二烷基磺酸钠等)毒性强甚至致癌,对环境和生物体有潜在危害。相比之下,植物还原法制备纳米银则因其原料来源广泛、反应条件温和、设备要求低、产物稳定且环境友好等优势而备受关注。关于植物还原制备纳米银,最早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植物提取液制备纳米银水溶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可溶性直链淀粉溶解或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在60~100℃下搅拌至其完全糊化,得到浓度为0.01~2wt%的淀粉溶液;(2)?按体积比1:6~1:1将淀粉溶液与浓度为0.01~1wt%的银氨溶液混合,得到淀粉-银氨复合溶液;(3)?将复合溶液置于-20~-5℃条件下冷冻成冰块,粉碎后得到粒径为1~3mm的胶状颗粒冰粉;(4)?对植物叶片进行处理得到植物叶片提取物,将提取物分散或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得到浓度为1~100wt%的植物叶片提取物水溶液,用NaOH溶液调节pH至9~11,得到碱性植物叶片提取液;(5)?按重量比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红陈宇岳熊佳庆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