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掺合生活垃圾焚烧底灰固化疏浚淤泥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62768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7 1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掺合生活垃圾焚烧底灰固化疏浚淤泥的方法。生活垃圾焚烧底灰的掺加量与疏浚淤泥重量之比为0.3~0.5:1,固化剂掺量与生活垃圾焚烧底灰重量比为0.1~0.2:1,28天龄期的固化体无侧限抗压强度为50~80kPa,水浸泡不坍塌崩散。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了垃圾焚烧底灰的骨料特性、吸附性及潜在水硬性的特点,针对性处理疏浚泥的粘粒含量高、含水率高、强度低等问题,固化处理后的疏浚淤泥可以作为填土材料进行资源化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利用垃圾焚烧底灰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废治废,与现有的疏浚淤泥固化技术相比固化费用明显降低,且同时解决了两种废弃物的出路问题,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尤其是涉及。
技术介绍
为了改善河流湖泊的水质或保证河道正常的泄洪能力及航道的畅通,每隔一段时间须开展河道湖泊的疏浚清淤工程,由此将产生大量的疏浚淤泥。疏浚淤泥主要由粘粒组成,含水量高且脱水困难,强度低,土力学性质差,并含有一定的有害污染物。目前国内对疏浚淤泥的处置主要是直接废弃于陆地抛填区或低洼地区,有些甚至占用鱼塘和耕田,形成的土地由于非常软弱难以进行开发利用。而随处废弃的淤泥本身,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也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对疏浚淤泥的处理处置已经成为我国河道湖泊治理的制约性因素。案例I :1999年-2003年杭州西湖清淤工程淤泥通过管道输送至江洋畈,形成100万立方米的淤泥库,现成为大片沼泽地,周围栅栏维护,内通过栈道方可进入。案例2 :无锡西五里湖一期疏浚工程共产生60万方淤泥,需要设置3个堆场进行处理,占用农田达500亩,并涉及拆迁和农业、渔业赔偿等问题,给工程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案例3 2001年由于香港九号货柜码头施工淤泥废弃引起的污染问题,引起了绿色和平组织和当地渔民的抗议。目前有研究通过添加水泥、粉煤灰、石灰等固化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掺合生活垃圾焚烧底灰固化疏浚淤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活垃圾焚烧底灰的掺加量与疏浚淤泥重量之比为0.3~0.5:1,固化剂掺量与生活垃圾焚烧底灰重量之比为0.1~0.2:1,?28天龄期的固化体无侧限抗压强度为50~80kPa。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萍杨云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