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温成俊专利>正文

手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6243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铁路钢轨钻孔的手钻,由传动部分和钻轴部分以角型方式连接,传动部分外壳下部具有钻轴齿轮,其通过钻轴键与钻轴部分的钻轴连接,结构简单,适用,不受电源和场地限制,省工省力,作业时不跑钻,提高作业效率二倍以上。(*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铁路钢轨钻孔的手钻目前能在钢轨上钻孔的工具具有二种1、电钻虽然钻孔较快,但在作业时受到电源限制,很多地方用不上。2、手搬钻此钻在作业中采用人力搬动手柄,一般3以上带动转轴和转头,达到钻孔目的,需要人力多,易跑钻,钻头受力不均匀,易损伤钻头。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手钻,将手搬钻的手柄传动改为齿轮传动,在使用时只需摇动摇把就可以达到钻孔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由铁钩和固轨板将钢轨固定,然后将钻头插入手钻的钻轴内,安放在钢轨与铁坐之间,用手转动手钻的摇把,其通过主齿轮、传动齿轮和钻轴齿轮,转动钻轴带动钻头,依靠推进螺母对钻轴和钻关的不断推动,实现钻孔。本技术的优点及积极效果1、结构简单,制造容易,适用,不受电源和场地限制,随时可以使用;2、一般采用手搬钻时至少需3人(或更多人)搬动手柄,费力,如今采用本技术,省工省力,只需一人就可以作业,提高作业效率二倍以上;3、作业时不跑钻,钻头受力均匀,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本技术的具体构造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附图说明图1手钻结构剖示图。以下结合附图详述本技术的具体构造及工作细节。手钻由传动部分和钻轴部分构成,其连接方式为L型(角型)连接,传动部分的外壳(1)下部具有钻轴齿轮(2),钻轴齿轮(2)通过钻轴键(4)与钻轴部分的钻轴(3)连接。传动部分由外壳(1)、钻轴齿轮(2)、传动齿轮(5)、传动轴(6)、主轴(9)、主轴键(10)、主齿轮(11)、键槽(12)、摇把(14)等构成。主齿轮(11)(标准件)通过主轴(9)、主轴键(10)置于外壳(1)内的上部,摇把(14)一端通过主轴垫圈(13)、主轴螺母(15)固定在具有主轴键槽(12)的主轴(9)的一端,摇把(14)另一端具有把套(16)和轴(17);传动齿轮(5)通过传动轴(6)置于外壳(1)内中部,传动轴(6)一端由垫圈(8)、螺母(7)固定连接;钻轴部分具有固定螺母(18),推进螺母(19)和钻轴(3),固定螺母(18)将钻轴(3)固定在外壳(1)下部,推进螺母(19)与钻轴(3)一端,采用螺旋方式连接。实施例根据需要改变其传动形式,增减齿轮数量,外壳(1)为椭园型、长方型等。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铁路钢轨钻孔的手钻,其特征是传动部分和钻轴部分为L型即角型连接,传动部分的外壳(1)下部具有钻轴齿轮(2),钻轴齿轮(2)通过钻轴键(4)与钻轴部分的钻轴(3)连接。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钻,其特征在于传动部分由外壳(1)、钻轴齿轮(2)、传动齿轮(5)、传动轴(6)、主轴(9)、主轴键(10)、主齿轮(11)、键槽(12)、摇把(14)构成。专利摘要一种用于铁路钢轨钻孔的手钻,由传动部分和钻轴部分以角型方式连接,传动部分外壳下部具有钻轴齿轮,其通过钻轴键与钻轴部分的钻轴连接,结构简单,适用,不受电源和场地限制,省工省力,作业时不跑钻,提高作业效率二倍以上。文档编号B23B45/08GK2098977SQ9122211公开日1992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1991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1991年8月30日专利技术者温成俊 申请人:温成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铁路钢轨钻孔的手钻,其特征是传动部分和钻轴部分为L型即角型连接,传动部分的外壳(1)下部具有钻轴齿轮(2),钻轴齿轮(2)通过钻轴键(4)与钻轴部分的钻轴(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成俊
申请(专利权)人:温成俊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