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威专利>正文

挤压伤急救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62074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7 17: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挤压伤急救仪,包括:微控制器,止血气带;血流检测装置,连接微控制器,用于检测挤压伤肢体内的血液流动信息,在血液被阻断时将血液阻断信号传输至微控制器,在血液流动时将血液流动信号传输至微控制器;加压装置,连接止血气带和微控制器,用于在微控制器控制下为止血气带充气以阻断血液流动;减压装置,连接止血气带和微控制器,用于在微控制器控制下为止血气带放气以恢复血液流动;微控制器用于循环控制加压装置对止血气带充气,减压装置对止血气带放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挤压伤急救仪通过实现“缺血后处理”的医疗手段,减轻受挤压损伤的肢体在压迫解除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达到保护受损肢体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挤压伤急救仪
技术介绍
挤压伤是巨大外力对机体进行持续压迫所导致的创伤,其局部及全身的严重损伤往往发生在患者获救及解除外力压迫之后。首先,当受压肢体的血运恢复后,这种不加控制的血液再灌注可导致受压肢体迅速肿胀坏死,发生严重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再次,因外力挤压破裂的骨骼肌所释放的细胞内容物(如钾、肌红蛋白等)会快速进入循环系统攻击心脏、肾脏等重要脏器,导致患者死亡,也就是所谓的挤压综合症。地震、车祸或建筑物坍塌等恶性事件会瞬间造成大量的挤压伤/挤压综合症患者,对伤者的身心创伤极大,伤亡率高。现有的医疗措施多数只能在患者到达医院后实施,而且缺乏保护受压肢体的有效方法。救援 人员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将伤者从压迫物中解救,由于没有在宝贵的第一时间给与相应救治措施,伤者往往在后送过程中错失保留肢体或抢救生命的最佳时机,出现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典型的电动气压挤压伤急救仪系统主要包括在所需肢体部位敷扎的可充气的止血袖带、挤压伤急救仪控制仪器,连接挤压伤急救仪袖带和仪器的气路连接管。其相关专利包括迈克爱文美国专利4469099、美国专利4479494、美国专利5439477、美迈克爱文和杰默生的美国专利5556415、美国专利5855589及中国专利102178554A等。其主要目的是利用止血气带达到阻断肢体血流的目的,即单纯的止血,没有保护受压肢体的功能。综上,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没有能够在救援现场第一时间用于保护患者受压肢体并预防挤压综合症的医疗措施和配套设备,因此急需一套便携设备,在压迫解除的初期有效保护伤者的受压肢体,同时尽早遏制全身恶性反应的循环链,为后续的保肢和全身治疗争取宝贵时间,尽可能的预防挤压综合症的发生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挤压伤患者压迫解除的初期,对其受压肢体实施“缺血后处理”这种医疗措施。(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挤压伤急救仪,包括微控制器,止血气带;血流检测装置,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用于检测挤压伤肢体内的血液流动信息,在血液被阻断时将血液阻断信号传输至所述微控制器,在血液流动时将血液流动信号传输至所述微控制器;加压装置,连接所述止血气带和微控制器,用于在所述微控制器控制下为止血气带充气以阻断血液流动;减压装置,连接所述止血气带和微控制器,用于在所述微控制器控制下为止血气带放气以恢复血液流动;所述微控制器用于在收到所述血液阻断信号后,控制所述加压装置停止加压,保持第一预定时间后启动所述减压装置,在收到血液流动信号后,停止所述减压装置,保持第二预定时间后启动所述加压装置加压,并且循环控制加压装置和减压装置达到预定循环次数。其中,所述微控制器包括加压装置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加压装置对所述止血气带充气; 减压装置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减压装置对所述止血气带放气;循环控制器,连接所述血流检测装置,用于在收到所述血液阻断信号后,停止所述加压装置控制器,保持所述第一预定时间后启动所述减压装置控制器,在收到所述血液流动信号后,停止所述减压装置控制器,保持所述第二预定时间后启动所述加压装置控制器,并且循环控制所述加压装置控制器和减压装置控制器达到所述预定循环次数。其中,所述血流检测装置为血氧饱和度监测器,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用于采集血液中的氧气含量以确定挤压伤肢体的血液流动信息,若血氧饱和度降低至第一血氧饱和度阈值,则发送所述血液阻断信号至所述微控制器,若血氧饱和度升高至第二血氧饱和度阈值,则发送所述血液流动信号至所述微控制器,所述第一血氧饱和度阈值小于所述第二血氧饱和度阈值。其中,还包括输入装置,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用于输入所述第一预定时间、第二预定时间、预定循环次数、第一血氧饱和度阈值和第二血氧饱和度阈值。其中,所述第一血氧饱和度阈值为10%,第二血氧饱和度阈值为95%。其中,所述血流检测装置为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止血气带对挤压伤肢体产生的压力以确定挤压伤肢体的血液流动信息,若所述压力增大至第一压力阈值,则发送所述血液阻断信号至所述微控制器,若所述压力减小至第二压力阈值,则发送所述血液流动信号至所述微控制器,所述第一压力阈值大于所述第二压力阈值。其中,还包括输入装置,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用于输入所述第一预定时间、第二预定时间、预定循环次数、第一压力阈值和第二压力阈值。其中,所述止血气带为若干排列成阵列的气囊组成的环形止血气带。其中,还包括报警器,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用于在所述微控制器接收到血液阻断信号后报警。其中,还包括显示器,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用于显示表征血液流动信息的参数。其中,还包括外设接口,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用于将所述微控制器连接到上位计算机。其中,还包括电源,为所述挤压伤急救仪各组成部分供电。(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气压挤压伤急救仪通过微控制器对加压装置和减压装置的控制,在挤压伤患者压迫解除的早期对其受压肢体实施“缺血后处理”的医疗措施,减轻受压肢体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最大程度的保护受压肢体;减缓毒性物质进入体循环的速度,尽量避免其对患者心脏肾脏的致死性损伤,同时激活了机体的内源性保护机制,最大程度地预防挤压综合症的发生与发展。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的一种挤压伤急救仪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微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一种挤压伤急救仪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一种挤压伤急救仪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技术的理论依据是名为“缺血后处理”的医学概念。某器官组织没有血液供应时称为“缺血”,当器官组织的血液供应恢复则称为“再灌注”,如果器官组织在长时间缺血后给与不加控制的再灌注便会发生比缺血更严重的损伤,医学上称之为“缺血再灌注损伤”,也是挤压伤患者在压迫解除后最主要的严重损伤之一。“缺血后处理”是指在彻底恢复受压肢体的血液供应之前,先给与多次重复的短暂再灌注,即恢复肢体血液再灌注数十秒后,再次阻断肢体的血供数十秒,这种再灌注+再阻断作为一次循环,然后继续以上循环5 10次。这样能够减轻随后的再灌注损伤。而且最新研究发现缺血后处理能够减轻骨骼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本专利技术便是利用这一医学理念,在解除肢体压迫时、即血液再灌注开始前,用过程控制的电动止血气带先实施多次、重复、短暂的再灌注,即缺血后处理,以减轻随后的严重损伤。此外,为了防止大量毒性物质快速进入循环造成致死性损伤,本专利技术还可逐渐恢复受压肢体的血液灌注,这种逐步再灌注可减缓毒性物质进入循环的速度,发挥对全身脏器的保护作用。基于上述原理,本专利技术的挤压伤急救仪包括微控制器、止血气带、血流检测装置、加压装置及减压装置。血流检测装置,连接微控制器,用于检测挤压伤肢体内的血液流动信息,在血液被阻断时将血液阻断信号传输至微控制器,在血液流动时将血液流动信号传输至微控制器。加压装置,连接止血气带和微控制器,用于在微控制器控制下为止血气带充气以阻断血液流动。减压装置,连接止血气带和微控制器,用于在微控制器控制下为止血气带放气以恢复血液流动。微控制器用于循环控制加压装置对止血气带充气,减压装置对止血气带放气。微控制器用于在收到血液阻断信号后,控制加压装置停止加压,保持第一预定时间后启动减压装置减压,在收到血液流动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挤压伤急救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控制器,止血气带;血流检测装置,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用于检测挤压伤肢体内的血液流动信息,在血液被阻断时将血液阻断信号传输至所述微控制器,在血液流动时将血液流动信号传输至所述微控制器;加压装置,连接所述止血气带和微控制器,用于在所述微控制器控制下为止血气带充气以阻断血液流动;减压装置,连接所述止血气带和微控制器,用于在所述微控制器控制下为止血气带放气以恢复血液流动;所述微控制器用于在收到所述血液阻断信号后,控制所述加压装置停止加压,保持第一预定时间后启动所述减压装置,在收到血液流动信号后,停止所述减压装置,保持第二预定时间后启动所述加压装置加压,并且循环控制加压装置和减压装置达到预定循环次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威
申请(专利权)人:王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