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功率音频功率放大器高峰值准谐振反激电源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61529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2 2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功率音频功率放大器高峰值准谐振反激电源电路,包括EMI滤波电路、全桥整流滤波电路、开关电路、无源无损缓冲电路、高频变压器、直流输出电路、稳压反馈电路、控制电路,其中全桥整流滤波电路、稳压反馈电路分别与控制电路电连接,全桥整流滤波电路、无源无损缓冲电路、开关电路分别与高频变压器电连接。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在多路输出的应用中提供良好的互稳压性能,在没有PFC(功率因数转换器)的环境下能够工作较宽输入电压范围,由于工作在高峰值(PMPO)模式下更适合功率变量非常大的环境下运行。(*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功率音频功率放大器高峰值准谐振反激电源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开关电源,特别是涉及一种大功率音频功率放大器高峰值准谐振反激电源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开关电源在专业功放的发展与应用,产品重量在减轻的同时功率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目前大功率音频功率放大器开关电源产品主要以半桥或全桥谐振(LLC)电路拓朴为主。电路特点通过在高频变压器原边回路串联谐振电感、谐振电容将原边脉冲电流转变为连续的正弦波电流方式,这样开关管就实现了零电流开关状态,最终开关损耗及EMC 降低。遗憾的是这种完美的测试都是在恒定(RMS)功率条件下实现的。然而专业功放产品实际处于高峰值(PMPO)状态下运行的,当处于功率变量非常大的环境时表现就没有那么理想了。最头疼的是不能实现稳压模式下运行,所以现用到的此类拓朴都是(开环控制)非稳压模式的开关电源,或者是增加相对昂贵的PFC (功率因数转换器)实现稳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应用于大功率音频放大器中的开关电源不能稳压、高峰值输出动态响应不足的问题,提供一种大功率音频功率放大器高峰值准谐振反激电源电路。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功率音频功率放大器高峰值准谐振反激电源电路,包括EMI滤波电路、全桥整流滤波电路、开关电路、无源无损缓冲电路、高频变压器、直流输出电路、稳压反馈电路、控制电路,其中全桥整流滤波电路、稳压反馈电路分别与控制电路电连接,全桥整流滤波电路、无源无损缓冲电路、开关电路分别与高频变压器电连接;所述的高频变压器包括初级线圈、第一次级线圈及第二次级线圈,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全桥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及无源无损缓冲电路的一端,另一端连接无源无损缓冲电路的另一端及开关电路的一端, 高频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线圈一端连接直流输出电路一端及稳压反馈电路一端输出正电源, 高频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线圈另一端连接高频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线圈一端连接输出地,高频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线圈另一端连接直流输出电路另一端及稳压反馈电路另一端输出负电源。所述的无源无损缓冲电路包括有谐振电感(LS)、谐振电容(CS)、缓冲电容(Cl)快恢复二极管VD1、快恢复二极管VD2、快恢复二极管VD3,其中快恢复二极管VDl负极与全桥整流滤波电路正输出端(+VH)相连接,快恢复二极管VDl正极分别与谐振电容(CS)与谐振电感(LS)—端相连接,谐振电容(CS)另一端分别与快恢复二极管VD3负极及开关电路的开关管Ql、开关管Q2、开关管Q3的漏极相连接,快恢复二极管VD3正极与缓冲电容(Cl) 一端连接,缓冲电容(Cl)另一端与全桥整流滤波电路负输出连接,谐振电感(LS)另一端与快恢复二极管VD2正极相连接,快恢复二极管VD2负极与全桥整流滤波电路负输出连接。所述的高频变压器(T)的型号是PM87。所述的开关电路中开关管Ql的型号是IGBT IKW40N120H3、开关管Q2的型号是 IGBT IKW40N120H3、开关管 Q3 的型号是 IGBT IKW40N120H3。所述的EMI滤波电路包括有高频抗干扰电容Cl I、高频抗干扰电容C12、电感器LI、 电感器L2、电阻R1、电阻R2,其中,交流220V的一线与电容Cll的一端、电感器LI的I脚相连接,交流220V的另线与电容Cl I的另一端、电感器LI的3脚相连接,电感器LI的2脚与电容C12的一端、电感器L2的I脚相连接,电感器LI的4脚与电容C12的另一端、电感器L 的3脚相连接,电感器L2的2脚与电阻Rl的一端、电感器L3的一端相连接,电感器L2的 4脚与电阻R2的一端、全桥整流滤波电路的一输入端相连接,电感器L3的另一端与全桥整流滤波电路的另一输入端相连接连接。电阻Rl另一端与电阻R2另一端相连接。 所述的全桥整流滤波电路包括有桥堆BDl、滤波电容ECl、滤波电容EC2,其中,桥堆BDl正极输出与滤波电容ECl正极、滤波电容EC2正极相连接,桥堆BDl负极输出与滤波电容ECl负极、滤波电容EC2负极相连接。所述的直流输出电路包括有整流二极管VD4、整流二极管VD5、滤波电容E1、滤波电容E2,高频变压器T的第一次级线圈T2的一端与整流二极管VD4的正极相连接,高频变压器T的第一次级线圈T2的另一端与高频变压器T的第二次级线圈T3的一端相连接输出地,高频变压器T的第二次级线圈T3的一端与整流二极管VD5的负极相连接,整流二极管 VD4的负极与滤波电容El的正极相连接输出正电源,整流二极管VD5)的正极与滤波电容 E2的负极相连接输出负电源。所述的稳压反馈电路包括有电阻R3、电阻R4、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 稳压二极管D1、稳压二极管D2、稳压二极管D3、NPN三极管Q4、光耦U2、可调电阻VR1,其中, 电阻R6的一端与电阻R7的一端相连接并与电源正输出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3的负极、光耦U2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稳压二极管Dl的正极与电阻R3 —端相连接并且电源的负输出连接,稳压二极管Dl的负极与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接,稳压二极管 D2的负极与稳压二极管D3的正极、NPN三极管Q4发射极连接,电阻R3另一端与可调电阻 VRl的一端相连接,可调电阻VRl的另一端与电阻R7另一端、电阻R4—端相连接,电阻R4 另一端与NPN三极管Q4的基极、电阻R8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8另一端与NPN三极管集电极、电阻R9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9另一端与光耦U2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相接连。所述的开关电路3包括有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 R19、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4、开关管Ql、开关管Q2、开关管Q3、PNP三极管 Q5、NPN三极管Q6、稳压二极管D4、电容E3,其中,开关管Q1、开关管Q2、开关管Q3的漏极无源无损缓冲电路谐振电容CS另一端分别与快恢复二极管VD3负极相连接,开关管Q1、开关管Q2、开关管Q3的源极相连接并与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 R19的一端相连接和直流输出电路5地线相连接,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的另一端与全桥整流滤波电路负输出-VH相连接,开关管Ql的栅极与电阻R20 —端相连接,开关管Q2的栅极与电阻R21 —端相连接,开关管Q3的栅极与电阻R22 一端相连接,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的另一端相连接并与稳压二极管D4的负极、PNP 三极管Q5发射极、电阻R24 —端相连接,电阻R24另一端与NPN三极管Q6发射极连接,PNP 三极管Q5基极、NPN三极管Q6基极连接并与电阻R25 —端相连接,电阻R25另一端与控制电路7集成U3的3脚相连接,NPN三极管Q6集电极与电容E3正极相连接。使用本技术能在多路输出的应用中提供良好的互稳压性能,在没有PFC(功率因数转换器)的环境下能够工作较宽输入电压范围,由于工作在高峰值(PMPO)模式下更适合功率变量非常大的环境下运行。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开关电源的电路框图。图2是本技术开关电源的电路原理图。图3为图2中的EMI滤波电路图。图4为图2中的全桥整流滤波电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功率音频功率放大器高峰值准谐振反激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EMI滤波电路(1)、全桥整流滤波电路(2)、开关电路(3)、无源无损缓冲电路(4)、高频变压器(T)、直流输出电路(5)、稳压反馈电路(6)、控制电路(7),其中全桥整流滤波电路(2)、稳压反馈电路(6)分别与控制电路(7)电连接,全桥整流滤波电路(2)、无源无损缓冲电路(4)、开关电路(3)分别与高频变压器(T)电连接;所述的高频变压器(T)包括初级线圈(T1)、第一次级线圈(T2)及第二次级线圈(T3),初级线圈(T1)的一端连接全桥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及无源无损缓冲电路的一端,另一端连接无源无损缓冲电路(4)的另一端及开关电路(3)的一端,高频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线圈(T2)一端连接直流输出电路一端及稳压反馈电路一端输出正电源,高频变压器(T)的第一次级线圈(T2)另一端连接高频变压器(T)的第二次级线圈(T3)一端连接输出地,高频变压器(T)的第二次级线圈(T3)另一端连接直流输出电路(5)另一端及稳压反馈电路另一端输出负电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达标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蜚声演出器材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