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眩灯,包括:灯头、顶板、连接在灯头与顶板之间的灯罩、设置在灯罩内的光源、连接在灯头与顶板之间至少两根支撑杆、固定在支撑杆上相互间隔设置的多个遮光板、根据光源的衰减特性选用合适透光率的调光部,该调光部固定在支撑杆上且位于光源的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改善配光曲线范围,在有效抑制眩光的情况下配光范围可以做的较宽,并根据光源的光衰特点控制透光率,有效的改善眩光。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实现成本较低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眩灯
本技术涉及一种照明器具,尤其是涉及一种防眩灯。
技术介绍
现有的灯具,基本采用大面积的整体光滑镜面作为反光器的光反射面,使用时,一般都是将光源设置在反光器底部,这样会导致光源发出的有一部分光线直接射向外部;因此,灯具的照度在中心部位特别集中,光强的分布将出现严重不均匀现象,更重要的是,如果光源功率太大,比如,强光光源,其发射的中心光线直接照射到人眼时,将有致盲的危险。比如,现有的庭院灯或草坪灯,其配光罩往往采用单一的有一定角度的不锈钢遮光板来防眩光和调整配光曲线。虽然具有结构简单、耐高温、造价低的优点,但是,这种结构也具有配光曲线窄、遮光角度大时配光范围小、遮光角度小时眩光严重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防眩灯,以解决现有的庭院灯或草坪灯存在配光曲线窄及眩光严重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防眩灯,包括灯头、顶板、连接在灯头与顶板之间的灯罩、设置在灯罩内的光源、连接在灯头与顶板之间至少两根支撑杆、固定在支撑杆上相互间隔设置的多个遮光板、根据光源的衰减特性选用合适透光率的调光部,该调光部固定在支撑杆上且位于光源的外侧。其中,灯罩为透明材料制成。其中,光源为LED灯或气体放电灯。其中,调光部为光致或电致的调光玻璃或变色玻璃。其中,调光部为圆筒形,且光源位于圆筒形的调光部的内部。其中,调光部包括多个圆形套筒状的调光套筒,相邻两个调光套筒之间设置一个遮光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改善配光曲线范围,在有效抑制眩光的情况下配光范围可以做的较宽。2、具有自调整功能,能根据光源的光衰特点控制透光率。3、能有效改善眩光。4、结构简单,实现成本较低。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出的防眩灯包括灯头I、顶板2、连接在灯头I与顶板2之间的灯罩3、设置在灯罩3内的光源4、连接在灯头I与顶板2之间至少两根支撑杆5、固定在支撑杆5上且位于光源4外侧的调光部6、固定在支撑杆5上相互间隔设置的多个遮光板7。其中,灯罩3 —般为透明材料制成,比如玻璃、塑料。在一个有选实施例中,光源4采用LED灯或气体放电灯等。其中,调光部6为圆筒形,而光源4位于圆筒形的调光部6的内部。调光部6由光致或电致的调光玻璃或变色玻璃。结合图2所示,在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出的防眩灯中,调光部6包括多个圆形套筒状的调光套筒,相邻两个调光套筒之间设置一个遮光板7。本技术由调光玻璃或变色玻璃实现的调光部6根据光源4的衰减特性选用合适的透光率(ιοο°/Γο%可调),发光强度大时透光率相对低,发光强度小时透光率相对大,从而有效解决眩光问题和配光曲线问题。综上,与现有灯具相比,本技术提出的防眩灯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I、改善配光曲线范围,在有效抑制眩光的情况下配光范围可以做的较宽。2、具有自调整功能,能根据光源的光衰特点控制透光率。3、能有效改善眩光。4、结构简单,实现成本较低。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防眩灯,包括灯头、顶板、连接在灯头与顶板之间的灯罩、设置在灯罩内的光源、连接在灯头与顶板之间至少两根支撑杆、固定在支撑杆上相互间隔设置的多个遮光板,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光源的衰减特性选用合适透光率的调光部,该调光部固定在支撑杆上且位于光源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防眩灯,其特征在于,灯罩为透明材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防眩灯,其特征在于,光源为LED灯或气体放电灯。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防眩灯,其特征在于,调光部为光致或电致的调光玻璃或变色玻璃。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何一项所述防眩灯,其特征在于,调光部为圆筒形,且光源位于圆筒形的调光部的内部。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何一项所述防眩灯,其特征在于,调光部包括多个圆形套筒状的调光套筒,相邻两个调光套筒之间设置一个遮光板。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防眩灯,包括灯头、顶板、连接在灯头与顶板之间的灯罩、设置在灯罩内的光源、连接在灯头与顶板之间至少两根支撑杆、固定在支撑杆上相互间隔设置的多个遮光板、根据光源的衰减特性选用合适透光率的调光部,该调光部固定在支撑杆上且位于光源的外侧。本技术能够改善配光曲线范围,在有效抑制眩光的情况下配光范围可以做的较宽,并根据光源的光衰特点控制透光率,有效的改善眩光。且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实现成本较低的优点。文档编号F21S2/00GK202747033SQ20122037137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0日专利技术者王德敬, 何倩, 李勇 申请人: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眩灯,包括:灯头、顶板、连接在灯头与顶板之间的灯罩、设置在灯罩内的光源、连接在灯头与顶板之间至少两根支撑杆、固定在支撑杆上相互间隔设置的多个遮光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光源的衰减特性选用合适透光率的调光部,该调光部固定在支撑杆上且位于光源的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德敬,何倩,李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