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安装方便,寿命长的可拆卸模块式智能人体感应LED灯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灯管模块、驱动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灯管模块和驱动模块以及控制模块可拆式连接,所述灯管模块包括LED灯管,所述驱动模块包括驱动电源,所述驱动电源与所述LED灯管相配;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线路切换装置,所述线路切换装置与所述驱动电源相连;所述控制模块内设有互相连接的感应器和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该线路切换装置相配合实现电路的切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现有的LED灯管变成三个可拆卸的模块,便于安装和维修,同时延长灯管的寿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拆卸模块式智能人体感应LED灯管
本技术涉及照明灯具,具体来说涉及人体感应LED灯管。
技术介绍
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在全球节能减排政策的推动下,节能的需求日益增加, LED灯管在普通商业和家庭照明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带有智能感应控制、使用便捷的节能LED产品越来越受到市场欢迎。目前半导体LED灯管技术越来越成熟,但是现有的普通LED灯管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缺陷,具体如下(I) LED灯包括灯管和灯管电源,灯管寿命高达10万小时,但灯管电源因放置于灯管附近,在比较高的工作环境温度下,灯管电源的寿命较短,导致LED灯的整体寿命较短。同时,目前的LED灯都是灯管和灯管电源一体化,即使将灯管电源放置于LED灯的两端, 拆卸维修时也得将整个LED灯的外壳打开,不便于用户和公司售后维护,导致较高的维护成本。(2)传统的日光灯管发光角度是360度全范围。而市面上常规的LED灯管发光角度在120度,即使有标称能做到360度,但是没有了散热面积,严重影响LED光源光衰。(3)目前市面上的人体感应灯管都为一体式设计,如果需要人体感应功能必须整体购买,增加了客户的更换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装方便,寿命长的可拆卸模块式智能人体感应LED灯管,为此,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灯管模块、驱动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灯管模块和驱动模块以及控制模块可拆式连接,所述灯管模块包括LED灯管,所述驱动模块包括驱动电源,所述驱动电源与所述LED灯管相配;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线路切换装置,所述线路切换装置与所述驱动电源相连;所述控制模块内设有互相连接的感应器和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该线路切换装置相配合实现电路的切换。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将现有的LED灯管变成三个可拆卸的模块,便于安装和维修,同时延长灯管的寿命。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简化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包括灯管模块、驱动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灯管模块和驱动模块以及控制模块可拆式连接,所述灯管模块包括LED灯管,所述驱动模块包括驱动电源,所述驱动电源与所述LED灯管相配;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线路切换装置,所述线路切换装置与所述驱动电源相连;所述控制模块内设有互相连接的感应器和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该线路切换装置相配合实现电路的切换。所述线路切换装置包括电源回路弹片,所述控制装置为与该电源回路弹片相配合的插针。所述灯管模块包括灯罩、铝散热器、LED光源和铝基板、左堵头、右堵头和堵头插针,所述堵头插针设于所述左堵头、右堵头上,所述灯管模块与驱动模块通过灯管模块上的堵头插针和与之相配的驱动模块上的恒流输出插针孔相连。在驱动模块中包括恒流输出插针孔和电源输入插针,所述恒流输出插针孔与灯管模块上的堵头插针相配。所述驱动模块左右对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电路板、光敏探头和/或红外传感器、RF接收发射装置和继电器,所述光敏探头、红外传感器和继电器与控制电路板相连。所述灯管模块中包括多张LED光源和铝基板,共同拼成发光面。以下结合附图进行详述参照附图I。本技术包括灯管模块35、驱动模块29和控制模块30,所述灯管模块35的端头与驱动模块29的端头分别为内套壁31和外套口 32,这样便于相互套接。驱动模块29上设有凹槽33,控制模块上设有与凹槽33相配合的倒扣34,便于两者卡接。参照附图2。驱动模块的部件包括驱动模块29的上盖I、驱动电源2、线路切换装置3、挡板4、电源回路弹片6、恒流输出插孔板7、插针卡板8、连接片9、螺钉10、驱动模块 29的下盖11、5针堵头插针12,螺钉13、堵头14、螺钉15 ;灯管模块的部件包括铝散热器16、LED灯管和铝基板17、灯罩18 ;控制模块的部件包括PIR红外线感应透镜19、控制模块上盖20、控制电路板21、 控制模块下盖22、插针23、光敏传感器24、红外传感器25、继电器26和RF接收发射装置 27、4针堵头插针28。以下进行详述本技术包括灯管模块35、驱动模块29和控制模块30,所述灯管模块35和驱动模块29以及控制模块30可拆式连接,所述灯管模块35包括LED灯管17,所述驱动模块 29包括驱动电源2,所述驱动电源2与所述LED灯管17相配;所述驱动模块29包括线路切换装置3,所述线路切换装置3与所述驱动电源2相连;所述控制模块30内设有互相连接的感应器和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该线路切换装置3相配合实现电路的切换。所述线路切换装置3包括电源回路弹片6,所述控制装置为与该电源回路弹片相配合的插针23。所述电源回路弹片6在插入插针23后移动,切换线路,即通过插针实现电路的控制转换。该种电路有多种实现方式,只要实现通过插入插针后线路切换的效果即可。所述灯管模块包括灯罩18、铝散热器16、LED灯管和铝基板17、左堵头、右堵头14 和堵头插针28,堵头插针12,所述堵头插针28和12设于所述左堵头、右堵头14上,所述灯管模块35与驱动模块29通过灯管模块35上的5针堵头插针12和4针堵头插针28与之相配的驱动模块29上的恒流输出插孔板7相连。所述5针堵头插针12和4针堵头插针28分别为5针和4针是为了安装时便于区分。所述灯管模块设有灯罩18,所述灯罩18内设有LED灯管和铝基板17,所述LED灯管和铝基板17下方设有铝散热器(铝合金散热外壳)16。在驱动模块中包括恒流输出插孔板7和电源输入插针8,所述恒流输出插孔板7与灯管模块上的5针堵头插针12和4针堵头插针28相配。所述电源输入插针8可以与普通家用AC110/220V电源相连,使用时,普通家用电源通过电源输入插针8输入线路切换装置 3,然后流入驱动电源,驱动电源输出恒流电源到恒流输出插孔板7,通过灯管模块的5针堵头插针12和4针堵头插针28接入给光源提供电能,使LED灯管发光。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的驱动模块左右对称。事实上本技术的驱动模块既可以左右皆有,也可以仅设于一端,为了美观另一端用空壳代替。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的控制模块可以随意插接在左右两端的驱动模块上。当控制模块的插针插入时,移动线路切换装置3的电源回路弹片,自动切换线路,普通家用AC电源一部分给控制模块提供能量,在控制模块内的传感器(声光、红外传感器、RF无线遥控)左右下通过运放IC驱动继电器吸合,这时普通家用AC电源会通过继电器分一部分电能给驱动电源,驱动电源工作, 输出恒流电源,通过恒流输出插针孔与灯管模块上的堵头插针12和28相连,给灯管模块的光源提供电能,使LED灯管发光。所述左堵头、右堵头14与驱动模块通过插针相连,可以是左堵头、右堵头设有插针,驱动模块上设有插针孔,也可以是左堵头、右堵头上设有插针孔,在驱动模块上设有插针。设计左堵头、右堵头既是为了左右对称的美观需要,也是为了便于随意将驱动模块设于左端或右端的需要,而同样,所述驱动模块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只要能与灯管模块的电路相连即可。而当所述灯管模块与驱动模块之间为插针方式连接后,驱动模块将不再工作于高温环境下,延长了驱动电源的寿命,从而延长了整个灯管的寿命。且因为驱动电源放置在灯管的两端,灯管的管体结构相应修改,灯管的整体散热面积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可拆卸模块式智能人体感应LED灯管,其特征在于本专利技术包括灯管模块、驱动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灯管模块和驱动模块以及控制模块可拆式连接,所述灯管模块包括LED灯管,所述驱动模块包括驱动电源,所述驱动电源与所述LED灯管相配;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线路切换装置,所述线路切换装置与所述驱动电源相连;所述控制模块内设有互相连接的感应器和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该线路切换装置相配合实现电路的切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杲宇,
申请(专利权)人:施杲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