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窗手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56308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2 0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开窗手柄,其特征在于:窗体的底侧面设有开窗手柄条,开窗手柄条与窗体之间呈转动连接。使用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开窗手柄呈条状,设置在窗体的底侧面,与窗体的窗框之间形成可转动连接,开启窗体时,只要推动开窗手柄条,使得开窗手柄条与窗体之间的角度增大,就可通过开窗手柄条推动窗体打开,非常的方便省力,同时消除了现有手柄距离窗台较远所产生的安全隐患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手柄涉及建筑构件的
,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外窗安全、方便开启和关闭的手柄。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传统平开窗的把手一般设置在窗体的一侧的中部,出于安全考虑限制了窗扇的宽度大小,当平开窗的宽度尺寸较大时,推动把手很难将窗体完全打开,当窗体开启的角度达到60度以上时,就很难再对把手用上力,想要把窗体完全打开(达到90度角度)就非常困难,且非常不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窗手柄,它可克服现有技术中把手一般设置在窗体的一侧,不利于窗体的正常开启,开窗比较费力及不安全的一些不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开窗手柄,它主要包括窗体,其特征在于窗体的底侧面设有开窗手柄条,开窗手柄条与窗体之间呈转动连接。使用时,本技术的开窗手柄呈条状,设置在窗体的底侧面,与窗体的窗框之间形成可转动连接,开启窗体时,只要推动开窗手柄条,使得开窗手柄条与窗体之间的角度增大,就可通过开窗手柄条推动窗体打开,非常的方便省力,既可以保证安全开启平开窗,又能适当增加外窗的宽度。同时消除了现有手柄距离窗台较远所产生的安全隐患问题。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附图中各标记表示如下1窗体、2开窗手柄条、3转轴。本技术主要包括窗体,其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窗体的底侧面设有开窗手柄条,开窗手柄条与窗体之间呈转动连接。窗体的一侧为固定端,窗体的另一侧为活动端,开窗手柄条与窗体的活动端之间通过转轴形成活动连接。窗体的底侧面设有卡槽,开窗手柄条的形状与卡槽相配合。在实施中,开窗手柄呈条状,可以采用与窗框相同的材质制成,开窗手柄条设置在窗体的底侧面(即窗体外围窗框所在的位置),其与窗体的窗框之间形成可转动连接,开启窗体时,只要推动开窗手柄条,使得开窗手柄条与窗体之间的角度增大,就可通过开窗手柄条推动窗体打开,非常的方便省力,即使开窗角度达到90度,窗体的宽度达到600mm以上,开启也非常的容易,同时该种新型的开窗手柄消除了现有手柄距离窗台较远所产生的安全隐患问题。权利要求1.一种开窗手柄,它主要包括窗体,其特征在于窗体的底侧面设有开窗手柄条,开窗手柄条与窗体之间呈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开窗手柄,其特征在于窗体的一侧为固定端,窗体的另一侧为活动端,开窗手柄条与窗体的活动端之间通过转轴形成活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开窗手柄,其特征在于窗体的底侧面设有卡槽,开窗手柄条的形状与卡槽相配合。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开窗手柄,其特征在于窗体的底侧面设有开窗手柄条,开窗手柄条与窗体之间呈转动连接。使用时,本技术的开窗手柄呈条状,设置在窗体的底侧面,与窗体的窗框之间形成可转动连接,开启窗体时,只要推动开窗手柄条,使得开窗手柄条与窗体之间的角度增大,就可通过开窗手柄条推动窗体打开,非常的方便省力,同时消除了现有手柄距离窗台较远所产生的安全隐患问题。文档编号E05B1/00GK202745494SQ201220443709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3日专利技术者罗凯 申请人:上海华东发展城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窗手柄,它主要包括窗体,其特征在于:窗体的底侧面设有开窗手柄条,开窗手柄条与窗体之间呈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华东发展城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