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蒸汽熨烫设备。具体地,该蒸汽熨烫设备(1)包括:熨斗(10),包括提供有至少一个蒸汽出口开口(20)的底面(18);底面加热装置(22),配置用于加热所述底面(18);蒸汽发生器(50),包括流体地可连接至所述底面中所述至少一个蒸汽出口开口(20)的可加热蒸汽发生室(51);以及控制装置(24,56),可操作地连接至所述底面加热装置(22)和所述蒸汽发生器(50),以及配置用于控制所述蒸汽熨烫设备的蒸汽速率和底面温度,其中所述控制装置(24,56)配置用于将所述底面加热到位于范围105-145℃中的用户不可调整温度,以及配置用于提供至少为50克/分钟的时间平均蒸汽速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蒸汽熨烫设备
本技术涉及适用于对不同类型的织物(fabric)进行蒸汽熨烫的蒸汽熨烫设备。
技术介绍
已经公知这样的事实,S卩,为了获得较佳的熨烫效果,被熨烫的物品在熨烫过程期间所加热到的温度是依赖于该物品的织物类型进行选择的。例如,在物品由棉制成的情况下,熨烫温度可以相对较高,例如,在175°C左右,而当待熨烫的物品由聚酰胺或弹性蛋白酶制成时,熨烫温度应当低得多,例如,在95°C左右,以避免烧焦该物品。在各种公开物中可以找到为了得到较佳的熨烫效果需要在熨烫某种织物类型时使用的近似熨烫温度,这些出版物包括百科全书性的和/或指导性的互联网网站、具有来自制造者的推荐的熨烫设备用户手册,以及专利公开。公开物的另一权威类别涉及国际标准化规范,包括例如来自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 3758 ( ‘纺织物-使用符号的保养标签规则’),以及源自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并由欧洲电子技术标准化委员会认可的欧洲标准EN 60311 ( ‘家用或类似用途的电熨斗-测量性能的方法’)。该ISO标准引入了针对最大熨烫温度的纺织物(textile)保养标记。该ISO标准的纺织物保养标签由熨烫符号内放置的一个、两个和三个点(dot)指示。该欧洲标准将该ISO标准的推荐纳入考虑,但是为了获得改进的熨烫效果,已按下述表格中所示的那样对温度进行了调整标记底面(soleplate )温度 (O )材料,例如.(I个点)95±25醋酸纤维、弹性蛋白酶、 聚酰胺、聚丙烯·· ( 2个点)130士30铜、聚酯、丝绸、三醋酸纤维、黏胶、羊毛...(3个点)175士35棉、亚麻表I因此,尽管精确温度可能不同,但通常都承认的是物品在处于与制成其的织物特性相对应的温度时能得到最佳熨烫。与这种见解相一致地,几乎所有的当代家用(蒸汽)熨斗都配备有可加热的底面, 其温度可在约70-210°C的范围内手动调整。为了利用这种熨斗适当地熨烫某种织物,期望用户知道该织物的热性质,或者至少知道织物类型和/或推荐的温度设置,以及期望用户在开始熨烫相应的织物之前,根据这些来调整熨斗的底面温度。忽视推荐的底面温度设置可能导致不满意的熨烫效果,以及如果底面无意中超过最大推荐温度,则甚至会对所熨烫的材料产生热损伤。需要知道织物的热性质以及在织物类型改变时(如果当前设置是不适当的)需要调整熨斗的底面温度被认为是费力的且不是用户友好的。然而,看起来这又是不同纺织物固有的不同热性质所必然要求的。在试图提供更加用户友好的熨斗时,WO 2008/034693-A1公开了一种蒸汽熨斗,其包括可加热的熨斗基座(base)、用于加热该熨斗基座的加热设备,以及集成的自动温控设备,其与该加热设备耦合并被设计为专门用于在蒸汽熨斗操作期间、以固定预先设置、手动不可改变的方式将熨斗基座的熨烫温度保持在从180°C到190°C的恒定熨烫温度范围内。 W0’693教导不包括专门工业纺织物的所有纺织物(尤其是衣物和家用纺织物)可以在所述温度范围内进行熨烫,并获得“非常好”的熨烫效果。据说,在物品进行干熨烫(即,无需应用蒸汽)时,仍能获得“好”的熨烫效果。W0’693进一步建议纺织物(根据EN 60311,其具有为160°C的最大熨烫温度(即,2点纺织物,参见表I))可以在所述180°C到190°C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蒸汽熨烫并获得‘良好’效果。本申请的申请人所实施的测试未能证实W0’693所做出的声明。出于某种原因,存在娇贵物品的保养标签中指示有I点熨烫温度的情况。例如,使用底面温度为165°c的熨斗(实际上,在W0’ 693声明的范围之外仍然是安全的)来对I点丙烯酸衣物进行熨烫的工作(使用和不使用蒸汽均可)已导致纺织物永久僵硬这一形式的衣物损伤。事实上,测试发现即使是2点物品(诸如聚酯或羊毛的衣物)优选地不在此温度下进行熨烫,因为这是在正常熨烫尝试期间导致不可逆损伤的界限。在部分聚酯衣物(65%聚酯,35%棉)的情况下,熨烫会导致纺织物的僵硬,而在100%聚酯衣物的情况下,发现材料会软化并粘到熨斗的底面。在另一测试中,在165°C底面温度下对羊毛衣物进行干熨烫会导致易于观察到的变色。预计在这些测试中观察到的热损伤在底面温度如W0’ 693所推荐地那样上升到 180-190°C范围内时会更加明显。据推测,具有过加热底面的熨斗引起的损伤程度会随着在异常快的节奏下沿衣物持续移动熨斗而减缓,从而基本上防止将来自底面的大量热转移到单片(patch)织物。然而,这种熨烫行为相当累,而且可能需要普通用户调整其熨烫习惯。在实际意义上,由此看来,上述测试对普遍具有的观念进行验证,即,为了避免损伤以及获得满意的熨烫效果,最好根据物品的织物类型来选择熨烫温度。由于W0’ 693解决的问题仍未解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熨烫设备,利用该熨烫设备,不同的织物类型可以进行熨烫以获得满意的熨烫效果,而无需用户响应于纺织物的切换而调节任何熨烫设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蒸汽熨烫设备。该熨烫设备可以包括熨斗,包括提供有至少一个蒸汽出口开口的底面,和底面加热装置,配置用于加热底面。该熨烫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蒸汽发生器,其包括流体地(fluidly)可连接至或连接至底面中至少一个蒸汽出口开口的可加热蒸汽发生室。该熨烫设备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控制装置,其可操作地连接至底面加热装置和蒸汽发生器,以及配置用于控制蒸汽熨烫设备的蒸汽速率和底面温度。该控制装置可以配置用于将底面加热到位于范围105-145°C中的用户不可调整温度,以及配置用于提供至少为50克/分钟的时间平均蒸汽速率。根据本技术的某些实施方式,控制装置配置用于将底面加热到位于范围 115-135°C中的温度。根据本技术的某些实施方式,蒸汽速率是用户不可调整的。根据本技术的某些实施方式,控制装置配置用于提供位于50-70克/分钟范围内的时间平均蒸汽速率。根据本技术的某些实施方式,蒸汽发生器配置用于生成温度低于150°C的蒸汽。根据本技术的某些实施方式,蒸汽发生器配置用于释放压力小于6巴的蒸汽。根据本技术的某些实施方式,底面温度和蒸汽速率中的至少一个是固定且不变的。根据本技术的某些实施方式,控制装置包括用于记录熨斗的运动、熨斗的位置/定向以及底面与被熨烫的织物之间的接触中的至少一个的传感器,以及其中控制装置配置用于在来自传感器的信号反映底面未与被熨烫的织物接触时,暂停蒸汽的释放或者减小蒸汽速率。根据本技术的某些实施方式,该蒸汽熨烫设备进一步包括容纳蒸汽发生器的基座单元,该熨斗柔性地连接至基座单元,并且熨斗可相对于基座单元独立地移动。根据本技术的某些实施方式,蒸汽发生器并入熨斗中。根据本技术的熨烫设备基于与流行观点极其不同的研究,S卩,可以利用通用的温度和蒸汽设置针对各种各样的织物类型达到满意的熨烫效果。为此,根据本技术的熨烫设备将相对较低的不可手工调整的底面温度与相对高的最小蒸汽速率相结合。将底面温度范围的下限105°C选择得足够高,以避免蒸汽从底面中至少一个蒸汽出口开口中释放时的蒸汽凝结。凝结优选地应被避免,因为其将因滴水导致临时湿污溃和 /或引起水斑点。上限145°C是从织物安全的角度选择的,并且足够低,以防止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蒸汽熨烫设备(1),包括:熨斗(10),包括提供有至少一个蒸汽出口开口(20)的底面(18);底面加热装置(22),配置用于加热所述底面(18);蒸汽发生器(50),包括流体地可连接至所述底面中所述至少一个蒸汽出口开口(20)的可加热蒸汽发生室(51);以及控制装置(24,56),可操作地连接至所述底面加热装置(22)和所述蒸汽发生器(50),以及配置用于控制所述蒸汽熨烫设备的蒸汽速率和底面温度,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24,56)配置用于将所述底面加热到位于范围105?145℃中的用户不可调整温度,以及配置用于提供至少为50克/分钟的时间平均蒸汽速率。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强,M·瓦利雅姆巴斯克里施南,陈文建,G·C·Y·利姆,沈外红,
申请(专利权)人: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